紫菜饼表妹 发表于 2018-9-24 15:19:16

清代福清人对台湾的贡献(二)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收复台湾后,为应对外侵或内乱,朝廷先后任命1000多名五品官以上的官员驻守台湾。其中,有11名是福清人(含福清籍),分别是副将江继芸、陈景新、萧得华、詹功显、林瑞凤、施得高,参将林得义、吴清华,以及施琅、施世骠、杨仕珦、胡宗明。此外,福清儒士张士昊、林庆旺、薛士中、何朝炳,也为台湾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本号分四期连载。

一、名将
●林得义,生卒不详。字谦亭。福清籍。他行伍出身,在与闽台海盗的作战中不断积功,由炮勇升台湾水师把总,驻守沪尾。道光十年(1830年),升任护理台湾沪尾守备。

道光十四年(1834年),再升台湾水师协右营守备。6年后,署理台湾水师协右营都司。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企图抢占台湾作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时台湾守军积极应战,英军未能得逞。

6月,英舰入侵台湾,台湾兵备道姚莹令水师出击,英舰逃窜。林得义参加了此次战斗。次年6月,英舰再次进犯台湾,又被台湾水师击退。此后,英军对台湾骚扰不断,均遭到清军官兵顽强抵抗。

在6次与英国侵略军激战中,林得义率部或担任策应,或直接迎击,火线积功被实授为守备。后再升署艋舺参将。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实授台湾艋舺参将。林得义儿子林廷安,投水师,官千总。

●施琅(1621~1697),字尊侯,号琢公。福清籍。龙田镇高楼施氏后裔。顺 治四年(1647年)进士、礼部尚书王熙在《施公祠记》说:“(施)琅……先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闽,远祖评事公(即施炳),始从福清分居晋江县之南浔乡,遂为晋江人……”

《临濮堂施氏族谱》载:“……宋朝评事官(施)炳公,于宋孝宗元年,自河南光州固始县,南渡入闽,初居福清县高楼乡,后迁(晋江)南浔郡衙口乡肇址……”据记载,施琅“幼时家遭外患,学书不成而从师习武,膂力过人,兼精兵法。壮岁从戎,力举千斤鼎,器千夫长。”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领雄兵两万、战舰300艘,出铜山,占澎湖,入台湾。同时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台湾。康熙同意他的招抚政策。郑氏同意归顺。

从此,台湾设府,归入大清版图,实现祖国统一。这是继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使中国疆土再次得以统一的壮举。施琅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去世,谥“襄庄”,赠太子少傅。

此外,施琅的儿子施世骝、施世骥、施世騋,侄子施世騄,都曾随施琅参与清朝统一台湾的诸多战役,并立下战功。

●施世骠(1667~1721),字文秉,一字文南,号怡园。福清籍。清抗台名将施琅第六子。康熙七年(1668年),随父亲隶属汉军镶黄旗。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委署守备,与其父攻台,事平叙功加左都督衔。

康熙三十年(1691年),授山东济南城守营参将。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迁山东临清副将。3年后,擢升浙江定海镇总兵。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升广东陆路提督。

康熙五十一(1712年),调福建水师提督。4年后奏准台闽水师个别洋巡,否决福建巡抚陈瑸所提台闽二地交旗洋巡。此例遂沿为定制到清末。康熙六十(1721年),台湾凤山县民朱一贵举事,施世骠闻讯,自厦门抵澎湖,等候南澳镇总兵蓝廷珍的援军。后入安平筹画收复府治事宜,并决定以合围的方式进剿。

不久与蓝廷珍会师台湾府。事平,从优叙功。有一次,台郡突遭暴雨袭击,施世骠终夜露立,遂病,卒于军中,谥“勇果”,赠太子少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代福清人对台湾的贡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