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饼表妹 发表于 2018-9-24 15:17:21

福清有76个“社学”,它是啥东东?

元明清地方初等教育机关

社学是元、明、清三代的地方初等教育机关。据历史记载,元代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朝廷颁令:凡各县所属村庄以50家为一社,设社长一人,“教劝农桑为务”,并设学校一所,称为社学。聘请“通晓经书者为学师,于农隙时各令子弟入学,先读《孝经》、《小学》,次及《大学》、《论》、《孟》、《经史》……依乡原例,各出束修”。
明代社学广泛设置,且多为地方官办。凡民间幼童15岁以下可人此校就读。

清初,政府令各省的府、州、县设置社学。社学的经费一部分来自田园租金,一部分靠商业税维持。后来,社学渐渐嬗变为供奉、祭祀神祗之所在。不久,社学即被义学(亦称义塾)所取代。社学的创设,是元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大成就。
福清早在唐朝时设立书院。宋嘉祐年间兴办县学。福清设置社学的时间在元代,但当时有几所社学尚不清楚。
清代福清有社学76所清代福清每境都设置社学。各乡镇、村落也都按境设置。据查证,当时福清全县共设置社学76所,仅城区就有26境共设置26所社学。城区的26所社学分别为——

位于产塘街的文明社学、位于上巷的安胜社学、位于高巷的文山社学、位于小桥街的文在社学、位于西塘的西塘社学、位于南门兜的鳌峰社学、位于双连巷的玉屏社学、位于县城西隅的清和社学、位于产塘街的仰高社学(后改为清贵社学)、位于柳池头的万安社学、位于南门兜的齐云社学、位于县城南隅的中和社学、位于县城南隅的龙溪社学、位于县城南隅的崇文社学、位于县城北隅的万寿社学、位于后埔街的养端社学、位于后埔街的亨蒙社学、位于县城东隅的崇禧社学、位于霞池井的澄清社学、位于郑巷的永安社学、位于阳春巷的阳春社学、位于吴厝巷的安仁社学、位于后埔街的安宁社学、位于楼锦霞的玉井社学、位于县城东隅的擢英社学、位于西门的振扬社学。以上社学均无实物和详细资料可考。
福清仅存的社学

明清时期,福清的乡镇、村落也都设置了社学。但由于历史悠久,这些社学大都荒废无可考。可考的仅存3所,即江阴门口村的石帆社学、田头村的福地社学、西山村的菊邨社学。现分述如次——
石帆社学:位于江阴镇门口村。其前身是石帆宫。它既是学馆,又是崇祀儒学神圣之地。尤其是明万历戊子年(公元1588年),为了改变门口村“卤地荒凉”的面貌,“延名师以诗礼”,七境帝子纷纷从学,受益匪浅。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士绅集七境之力,把石帆宫改建成石帆社学,后供文昌五帝君等,前落兼作讲学场所,史称东庠。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重修后,历经倾圯。上世纪50年代被拆仅存遗址。1993年重建。现石帆社学宽27米,长37米,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为并排三门三进的仿古建筑。目前被登记为道教活动场所。

福地社学:位于江阴镇田头村。始建于明代万历甲午年(公元1594年),为松岗严良时捐资毁佛扩地而建于严氏宗祠北侧,长35米,宽11.7米,为两进两回水明代建筑。后崇祀文昌五帝,中厅曾为观音大士殿及讲学场所。上世纪60年代后部分倾塌。1990年,重建严氏宗祠时一并修缮。福地社学的建立,使明代江阴科第者剧增,为江阴教育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菊邨社学:位于江阴镇西山村野菊邨。因名。相传为铁脚仙、鸟窠禅师游踪之遗址,故野菊锄之不尽。菊邨社学是供奉文昌五帝君和讲学的场所。今只剩附属于嵩山宫的一部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有76个“社学”,它是啥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