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头侄儿 发表于 2018-9-24 15:08:36

话说融侨大酒店

从福建省会--福州,沿福厦高速公路驱车南下,不出半个小时,车到福清宏路出口,从宏路镇东拐,沿元洪路迎着日出地方行驶,穿过融侨开发区十里长街,便可见融城西门桥头北侧,酷似当代著名建筑大师贝津获奖的杰作--北京香山饭店的园林式建筑群,这就是融侨大酒店。


融侨大酒店由建设部华森设计院著名梁应添建筑师构思的总体布局,由福建省建筑设计院出图。占地29000平方米,其中园林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酒店主体为三层楼房,蕴含着古典韵味皇城气派的暖墙红顶建筑群,坐落在绿茵如毯的草坪上,掩映在万树绿荫之中,显得光彩夺目。园内喷泉假山、亭台楼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奇花异草,景色宜人。如此恢宏的布局,如此优美的环境,来到这里的客人赞不绝口,当时公认是福建第一,全国少有。酒店委托北京香山饭店派员管理,实行24时全天候服务。经福建省旅游部门多次考察认定,其建筑、设备设施、环境绿化,以及服务、卫生、安全等均达到四星级酒店水平。
人们为融侨大酒店的大手笔而赞叹不已,更为融侨大酒店建于1988年的一个县城而拍案惊奇。这在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思路,什么样的意识托起福清这座跨入新世纪都不会落伍的酒店呢?


1988年,融侨开发区刚启动一年,随着外资企业陆续在融侨开发区落户,外聘的管理人员、来福清考察的海外客商和海外乡亲不断增加,特别是外籍管理人员,福清没有让他们满意下榻的地方,只好跑到福州去住。福清距福州虽然只有60公里,在大城市里并不算远,有小车代步不是问题。但福清县的领导们意识到有问题,而且问题还很大。且不说当时的福厦高速公路还没提到纸上,老路刚开始小扩小建,堵车个把小时经常发生。这样的福清在外人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应该说是整个儿一个乡下,连一个象样住的地方都没有!
于是,福清县委、县政府加快了扩建华侨大厦的步伐。
福清华侨大厦由华侨捐建,1964年的作品,70年代的装备。当时,无论规模、设备设施、楼高,放在全省各县(市)都是第一流的,是融城的标志性建筑。但到了80年代,已经不适应改革开放要求进一步发挥侨乡优势的需要。早在1986年,县委、县政府就提出重新装修华侨大厦,并紧挨华侨大厦北侧,拆迁新华书店、福清农行和部分民宅,建11层福清宾馆。这个计划得到以林绍良为首的海外乡亲的支持,同意筹集所需资金,帮助家乡改善投资环境。


1988年,当华侨大厦扩建场地准备拆迁安置的时候,林氏集团懂事总经理林文镜改变主意,并取得林绍良的共识,改捐资为投资,另选地方建酒店。理由有三条:其一,“未来的福清是国际的福清”,没有现在就没有未来,未来要从现在开始。所以,现在要做的事情就要考虑到未来。如果说,我们现在所建的酒店,不要几年就落伍了,那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会使某种机遇失之交臂。机遇错过了就追不回来。其二,捐资建个酒店容易,管理和服务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恰恰这又是最重要的,做得不好,将会事与愿违。投资建酒店,就不单单是建个酒店了事,还意味着要管好酒店,其管理和服务水平要与国际接轨。这是在低水平经济基础上实现跨越性发展的有效办法。其三,由于原来的华侨大厦建在闹市之中,日益严重的噪音困扰在所难免,而且发展空间受制,没有绿地,也缺少车位,再建个高楼在旁边,可能一出世就成了“残疾”.
其实,无须细说这些理由,县里头头脑脑们也不会有其他意见。华侨捐资的项目,要尊重捐资者的意愿,这是侨务工作的原则。对此,背后“嘤嘤嗡嗡”的人还是有的。从“捐资”变为“投资”,在当时一般群众的观念里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难免有些人一时“弯”不过来。


当融侨大酒店的选址和设计方案公开之后,又在海内外乡亲中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各种各样的非议纷纷扬扬。首先是选址,选在融城西门虎狮桥头虎溪西畔。当初,这里是城郊,乱石溪滩之外是农田,桥头溪边荒滩还枪毙过人,天一黑没人敢去的地方。于是,就出现一句新的歇后语:“虎狮桥头建酒店--鬼住”;其次是:总投资4500万港元,建的是星级酒店。于是就有了第二个问题:一个县需要星级酒店吗?听说,酒店开张后,住一个晚上最便宜的要百来块钱,有多少人住得起?有人还以华福酒家为例来支持上述观点。华福酒家建在华侨大厦正对面的小桥街中段,为当时福清最为高档的酒家,集食、住、购物为一体,是福清第一家宴会厅铺地毯,设包厢,有音响的酒店;也是福清第一家住宿使用席梦思的酒店。可是,自1986年开业之后,红火不到一年,即出现“早衰”现象。到1988年,就基本没戏唱了。


同时,当初还遇着国家整顿楼堂馆所,一刀切下,不分内外谁都不准搞特殊。为此,林文镜特向中国驻新加坡代表处代表杨伯森陈情,杨代表深受感动,致信外交部:“印尼林氏集团拟在家乡福建福清建大酒店,考虑到国际影响请给予支持。”外交部把这封信转发给福建省政府。省政府请福州市政府把这个项目报上来,再由省政府分别报给国家旅游局、经贸部、国家计委,后得到批准。
后来的事实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曾担任福建省省长王兆国为融侨开发区建区十周年题词所言:“万商云集”.
于是,最初人们所担心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融侨大酒店1989年7月竣工投入使用,至1995年年底,就接待了来自印尼、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荷兰、泰国、意大利、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玻利维亚和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和游客100多万人次;还接待中央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乔石、胡锦涛、李瑞环、钱其琛、吴邦国、王兆国、杨尚昆、王汉斌、罗干、吴仪等10多人次。
1990年以后,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会见林绍良和林文镜先生都是在融侨大酒店举行。
台商姜先生说:“如果没有这个大酒店,就没有福清轰轰烈烈的今天。建这样的大酒店,真有跨世纪的眼光!”
外地的观光者说:80年代末在一个经济还不发达的县城建这样的大酒店,实在有胆识,有魄力,大手笔,足见发起人林绍良先生和林文镜先生的超前意识、远大的发展眼光。


郑敬平,1945年出生于福清,大专文凭,先后担任福清县政府办公室秘书科长、福清县侨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理、福清市文联副主席、福州市作协副主席。2005年退休后,借用福清侨乡博物馆筹建处史料组负责人至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话说融侨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