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家粿爷爷 发表于 2018-9-24 15:00:40

福清80、90后你们可知“更顿”作何解释?

福清地处东南沿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山海相搏,境内无大江大河,虽年降水量达1500毫米以上,却因贮水少,多旱,加上耕地少,虽物产种类繁多却并不丰富,所产主要粮食作物不足住民糊口。历代民众苦于缺粮,聪明节俭的福清人为填饱肚子绞尽脑汁,更顿便是许多措施中令人叫绝的一招。
所谓更顿,指的是每日三餐安排一顿以杂粮野菜为主食的饭食。更顿种类多多,因地取材,因材施烹,既节约了粮食,又富有营养,在哺育一代又一代福清哥的历史中呈现出异彩。
先说稻谷区的更顿,有芋饭、菜粥之类以米为主的饭食。秋日,芋头成熟,家家户户都煮芋饭,将芋艿去皮切块洗净,加入米饭里,再酌情加入时令菜蔬,干煮是芋米饭,稀煮成芋粥,都是稻谷区民众秋季常吃的饭食。此外,一年到头,稻谷区主妇还依时令选择上季的蔬菜,煮菜干饭和菜稀饭,用做更顿。
相比稻谷区,地瓜区的主妇们则更加心灵手巧,她们常年用番薯及其加工品以及豆类等做出花样千变万化的更顿,品种琳琅满目。
番薯区主产番薯,必然以番薯作主食。但天天吃灴番薯、灴薯饯难免单调,于是用番薯更顿是必然选择。最常的是煮咸番薯,作法十分简单,就是把原来清水煮番薯改为料汤煮番薯,料汤丰俭随意,几片青菜,一点当地讨小海收获的小虾,或是一点鲜牡蛎,几粒海蛏,都可做成可口料汤。与咸番薯比美的是用番薯粉煮的更顿,当然最多的是调薯粉,作料十分广泛,青菜、海鲜、肉类,什么都行,再加一点福清人爱吃的笋丝,五香粉,则风味更足。最令人叫绝的是福清人还常吃一种叫番薯糜的更顿,那是用番薯在特制的“薯糜擦”上擦出的番薯糜,本来是番薯区民众常吃的薯糜饭,加上蔬菜海鲜就成了咸薯靡了。
番薯区多旱田,民众多利用田头地自种一点绿豆、黑豆等杂粮。在粮食欠缺的番薯区,人们也用巧手把豆类加工成“豆签”,那是一种类似挂面的面食。加上蔬菜、海鲜煮出来的豆签,风味独特,是另一种受欢迎的更顿。
当然,更顿中还有比较“高档”的如煮米粉、炒小米粉、炒面、煮面、捞线面和米面加工品等,其中最常见的还有鼎边(锅边)和夹鼠仔。鼎边是用米浸泡后水磨成浆,再行烹煮。烹煮时先烧开菜汤,再趁热把米浆淋倒在烧热的锅边,再盖上锅盖,稍刻,再把锅边已半熟的米浆片铲入菜汤内。如锅中的汤为清水,则煮出的锅边称白粿,一般要调入白糖调味。夹鼠仔是用麦粉调水用手捏成块状,形似小老鼠,故称鼠仔,再入汤锅煮熟。夹鼠仔同样有料汤和清汤二种,清汤鼠仔吃时也常调入白糖。那一般是待客和节日更顿食品,属于更顿中的阳春白雪。
更顿是缺粮地区百姓的智慧创造,不但节约了粮食,而且营养丰富,同时也使一些杂粮野菜经过加工,更适合人口,保留了更丰富的营养,这恐怕是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从未吃过钙片、鱼肝油之类的营养品却不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吧!
更顿是带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现在又是福清食俗中异于邻县的一个现象,至今还是与许多福清人结下不解之缘。

[*]来源:福清侨乡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80、90后你们可知“更顿”作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