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蛎饼先生 发表于 2018-9-24 15:00:36

福清特产番薯怎么从“果腹之粮”变成“餐桌珍食”


福清地处南亚热带,热带充足,降水丰沛,故以物产品种多样,仅主要粮食作物就有水稻、小麦、大麦、甘薯、黄豆等。其中甘薯在长达几百年历史中,成为福清民众救命的食粮,备受推崇。福清也因盛产甘薯曾被冠以“地瓜县”的名称。
福清人称甘薯为番薯,这完全是因为甘薯系舶来品。相传明代万历年间由长乐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进我国。据清乾隆县志卷之二,地舆志钿蔬之属》载:“万历间,都御史金传自外国,沙砾之地皆可以种。其菜叶蔓生,根如山蓣、蹲鸱(芋艿)之类,味极甘。有红、白二种,生食、熟,或晒为干,或磨为粉皆宜,亦可酿为酒。”因为福清土瘠多旱,土质多为旱田沙质土,十分适合种植甘薯,故以自明以降三四百年其 一直为福清民众的食粮,在龙高等东部地区,甚至成为主粮。冬春季节,多鲜食;其余季节以番薯干主。三四百年间,因为以鲜薯或“薯钱”为主粮,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救命薯”。

鲜薯的吃法有清水干灴、蒸、擦番薯糜、煮咸薯等,在西部水稻区也有将番薯与稻米同煮,称“番薯炣米”.薯钱除了清水白灴外,最常见的是与稻米同煮,称“薯钱炣米”.从鲜甘薯提取的淀粉吃法就多了,除调薯粉、煎蛎煎、煮豆腐焖外,还可制成葛粉包、起家粿、番薯丸,或再加工成薯粉面,番薯还可酿酒,酿出的酒称“番薯烧”,是上世纪福清人宴席上的美酒。
福清人以前因为天旱地瘠,生机困苦,被其他地方人看不起。福州人就讲:“福清哥,番薯钱”,那时福清人好像比别人低半个头。可现在不一样了,福清人驾着改革开放东风,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令人叹服的福清速度和福清效应。这三十年来,福清的工业化水平大大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小,许多原来适合种甘薯的地方现在“长”出了工厂、畜场,甘薯的产量逐年减少。现在,吃甘薯反倒成了时尚,超市常年供应鲜薯,一斤二三元不算稀罕。而原来被人们看不上眼的番薯钱,现在每个卖到了十多元钱,一斤顶四五斤大米,吃鲜薯、薯钱成了新的时尚。我的一个朋友,眼光独具,他看准了这一商机,承包下一片海滩地种红甘薯,冬春卖鲜薯,其余日子卖薯钱,几年下来,成了千万富翁,这不也说明福清人的聪明吧!
番薯受热宠不但由于“物稀”,更因为番薯的价值,据营养专家介绍番薯除富含淀粉外,还富含糖、胶原、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以食物粗纤维含量最多,是最优质胡杂粮类食品,常食番薯可润肠排便,改善消化系统功能,难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番薯推荐为最佳蔬菜类食品之一。
番薯的栽培技术并不难,多采取无性繁殖办法,春日将有意选留的无病薯块浅埋进地里,待其长出芽苗后,取下芽苗,移栽苗地栽种,待其长处叶蔓后,再进行第二次剪段移栽进大田里即可,此后要经过若干处追肥、翻蔓,农历九月后即可收成,我们便能在市场上买到当年的鲜薯了。
番薯从以前的“果腹之粮”到今天成了“餐桌珍食”,仅一个侧面反映了福清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这种趋势将会加快加剧。

[*]来源:福清侨乡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特产番薯怎么从“果腹之粮”变成“餐桌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