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饼表妹 发表于 2018-9-23 20:54:01

这些"音符"和"变奏",让渔溪小城镇美到醉


渔溪
渔溪镇古称“虞阳”,置镇晚唐,位于市境西南部,是福清 “老五镇”之一。先后获评全国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全国科普示范乡镇,福建省50强乡镇、省级生态乡镇、省级平安库区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福州市“经济强镇”。 2010年8月,被确定为福州市级示范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

近年来,渔溪镇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大福清”的战略部署,围绕福州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求,以建设“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宜居城市综合体为目标,开拓创新谋发展,凝心聚力建新业,着力抓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动渔溪小城镇建设取得新成效。
串连“特色音符”,唱响魅力新渔溪
“区位音符”
渔溪镇距市区14公里,324国道、沈海高速穿境而过,渔平高速、福厦铁路以及即将动建的福厦高铁都经镇域,其中沈海高速的复合枢纽互通口之一就设在渔溪。同时,水运交通便利,境内郎官古渡地临兴化湾西港,是福清先民远走南洋的重要渡口之一。

“生态音符”
辖有黄檗十二峰、龙潭瀑布、大帽山等知名景点,坐拥建新水库、佛座峰等宜人风光,峰岭连绵,层林叠翠,飞瀑流泉,风景优美。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3万多亩,大叶樵、青冈、红椎等珍稀树种潜藏其中,苏门羚、穿山甲、野山鸡、麂等保护动物时有出没。
同时,盛产龙眼、枇杷、福桔、芭乐等水果,其中渔溪龙眼更是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由于栽培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渔溪龙眼壳面光洁薄脆、肉质温润细嫩,尤以九月乌、大鼻龙闻名于世。

“产业音符”
农业发展不断加快,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香城水库除险加固、郎官水闸和农田水利整修工作。强势打造龙眼种植业和淡水养鳗业,龙眼种植面积超6000亩,年产量近2000吨;鳗鲡养殖面积1080亩,年产值2.18亿元;工业水平不断提高,全镇共有规上企业16家,以塑胶制品、食品加工、家具生产为主导产业。完成宏益食品二期、通威饲料等工业企业项目征地250亩。开展“抓招商、促发展”专项行动,组织申报楼宇经济5家,注册资金5400万元。
第三产业不断推进。引进凯景国际城、凯景又一城、盛世庄园、御景湾等房地产项目及四星级酒店落地,开发面积约370亩。完成黄檗文化旅游园一期86亩征地任务,打通3.5公里长的集材路休闲步道(渔溪段),推动陈白村入选全省首批“传统村落名录”,发展家庭农场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其中钟前村郑为平家庭农场面积500多亩,集养殖、种植、餐饮、休闲、观光于一体,试点种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铁皮石斛,已入围2016年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单位。

谱写“服务变奏”,弘扬发展主旋律
渔溪镇主动融入“大福清”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一轴两区两心”(即沿郎官路贯穿城镇南北的发展轴,构建北部商业居住片区和南部工业物流片区,积极打造传统商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中心)发展布局,持续唱响“项目兴镇?产业富民”主旋律,切实加快“宜业宜居,魅力渔溪”构建进程。

服务项目建设,谱写“增长变奏”,加紧“一轴”开发。
打造贯穿城镇南北的发展轴,以小城镇东部起步区为重点,巩固了渔溪河流域综合治理、渔溪河南岸景观带建设成果,实现了隆华路、星华街整体改造提升,完成了纬三路、纬四路、经五路及糖厂路(部分路段)建设;服务“两区”开发。

持续推进北部商业居住片区和南部工业物流片区建设。
北部商业居住片区以盛世庄园、御景湾房地产项目为重点,总开发面积近145亩。其中盛世庄园占地42.44亩,建筑面积42344平方米;御景湾占地102.7亩(其中住宅项目占地60.26亩,建筑面积73931平方米,星级酒店占地约42.45亩,建筑面积30448.7平方米)。
南部片区以凯景国际城、凯景又一城为中心,重点实施渔江路拓宽改造及周边纬八路、万福路、经十路等道路建设项目,串联324国道打造镇域交通环路;探索“两心”开发。深化传统商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渔溪“老五镇”的商贸聚合、辐射功能,按序时推进天华大酒店(四星级)项目建设,目前主楼已封顶,将进入外墙装修、招商洽谈阶段,拟引进大型超市,强势提升商贸业态。城镇金融体系日益完善,全镇共有商业银行7家,储蓄网点超20个。

推动农业转型,谱写“三农变奏”,巩固发展传统农业。
立足本镇优势资源,做大做强龙眼产业,重点扶持龙眼内销、品牌打造、老树资源保护等。引进特色经济作物,鼓励推行“水稻—莴笋”轮作,实现全年田不闲、地不荒,提高生产效益。加快推动特色养殖。
依托丰富的淡水资源,重点培育养鳗产业,2016年鳗鲡产量3634吨,远销日、美、欧洲等地。出塘上市南美白对虾1956吨,养殖面积近4000亩。先后完成钟前、渔溪等7个村(居)土地整理3870亩;实现土地流转面积8265亩。
稳步推进下里片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香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16年,投入1500余万元实施上郑、联华、双墩、南升等4个村新农村建设,已完成村庄规划、村内绿化、亮化、环境综合整治等建设项目34个。

完善社会保障,谱写“管理变奏”。
不断加强集镇管理,实施324国道及镇区主街道环境整治,提高环境卫生水平。保持环境治理高压态势,2016年共拆除“两违”面积1.82万平方米,完成当年度拆除任务的304.87%;淘汰黄标车58部,完成任务数的102%;拆除养猪场174家面积23.48万平方米,鸡鸭场140家面积12.27万平方米,并开展畜禽养殖场拆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即将实施中心中学、陈白中学、水头小学及南墩小学校安工程,为名师留在基层提供保障,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不断配齐文体设施,丰富居民休闲生活,承办“惠民乐万家”大型文艺汇演活动1场,“闽剧惠民下乡”近200场。
不断健全和巩固镇、村两级卫生预防保健网络,全面完成22个村(居)卫生诊所的规范化建设,实施渔溪中心卫生院院区环境改造项目,该院入围全国2015-2016年度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新农合保险参合率达99.7%,社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26943人,参保率90%,同时积极做好库区移民、残疾人、孤儿、孤老等的救助工作。2016年共发放低保、残保等各类扶贫济困金近300万元,有力提高了弱势群体保障水平。

奠定“制度基调”,提振干部精气神
同心同向解难题,一线实干结硕果。
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将攻坚一线作为检验干部能力的“试金石”,鼓励干部在一线攻坚、在一线成长、在一线考核,锻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鼓足精气神,打好主动仗,为推动渔溪小城镇建设,推动“大福清”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和纪律保障。
“三下三寻三帮扶”,制度创新促三农。“三下”即下乡、下村、下户;“三寻”即寻访民情、寻找差距、寻求对策;“三帮扶”即帮扶贫困群体、帮扶致富能人、帮扶落后基层党组织。在干部驻村的基础上,强化问题排查,对民生疾苦问题,对生产发展问题,对村干作为问题及时梳理、总结、上报,不仅加强领导与干部在工作上的交流与反馈,也激励干部不断精进业务水平,提升服务群众意识。
下一阶段,渔溪镇将积极融入“大福清”建设发展格局,立足江阴湾,对接江阴港城版块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促进产业提升、城镇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优化,不断增强渔溪的吸引力和集聚力,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小城镇,为建设富庶文明开放和谐的大福清而努力奋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些"音符"和"变奏",让渔溪小城镇美到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