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发表于 2021-3-16 11:15:45

围观!福清的“龙”崇拜史迹(上)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福清,自古就有“龙”崇拜风俗,随处可见“龙”的名称和史迹。这些反映了福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分3期连载,本文是之一。
带“龙”的山
  龙卧山:位于城头镇。山下有千年古寺——龙卧寺。  龙山:又名“麟山”“瑞峰”。位于海口镇区。清乾隆《福清县志》载:“龙山……即海口山也,又名‘瑞峰’。有寺。绝顶有石塔七级,可观日出。西麓有红莲楼、疏野堂,宋里人章氏所建。下为□妆潭。南麓有林光朝草堂,艾轩先生自名其堂曰‘绿野’。”  龙堂山:位于龙田镇。已圮。  龙岭:位于化南里五九都界(旧属高山镇)。  此外,还有龙凤山、龙塘山、五龙岩、龙壁岭、起龙山、龙角山等。
带“龙”的堂
  龙堂:位于城头镇之龙卧寺前。宋乾道八年(1172年),福清知县刘敦祈雨后所建。已圮。  龙堂:位于阳下街道。已圮。清乾隆《福清县志》载:“祷雨辄应。(宋)乾道六年,县令吴竑文(建)龙堂祀之。”
带“龙”的河、溪
  龙江:福清人民的母亲河,初名“螺纹江”。它是福清最大的河流,一源自莆田大洋,一源自永泰。流经福清东张、宏路、龙江、玉屏等镇街,于海口镇注入福清湾。有太城溪、可路溪、太北溪等支流。全长62公里,其中福清境内35.51公里,流域面积538 平方公里。1958年在上游建造东张水库,总库容1.99亿立方米,为福清工农业和人民生活主要水源。龙江上游的天宝陂系唐天宝年间所建,2003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获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龙首河:龙江共分5段,龙首河是其中的一段,即从天宝陂至龙首桥。清乾隆《福清县志》载:“龙首河,在县治南门外。初名‘河头’,后改‘龙首’。河上会永福诸溪,下通龙江潮汐。旧水由外河龙首之南环带县治东入江后冲决,水由里桥迫近城门,霖潦涨益,淹没濒河居民百余家,民滋病之。嘉靖元年,知县陈逅复改故道,后复堙塞。嘉靖十三年,巡按御史方涯、水利道诸俘檄令县丞等相度开浚,水复外流,以远民患。其冲坝处所,置石堤防。”  龙溪:位于东张镇南少林风景区。
带“龙”的潭
  龙潭:位于城头镇龙卧山下之龙卧寺前。清乾隆《福清县志》载:“……中有五马石及龙潭,旧传有龙蟠潭。宋乾道九年,县令刘敦祷雨有感,为立龙堂。淳熙二年,县令范处义又刻像祀之。有诗云:‘滴水初从岩窦出,片云使向掌中生。’”  龙潭:位于镜洋镇齐云山。该山有5座山,当地人称“五龙戏珠”。这里有一条数十米高的瀑布,水流直冲底下的龙潭,颇为壮观。历朝历代都有人来此祈雨,今保存3处祈雨题刻。其中,龙潭东侧峭壁记载福清知县方棫祷雨之事,西侧峭壁记载叶向高祈雨之事。  龙潭:位于一都镇“东方第一飘”景区。起漂点途经的第一个景点就是龙潭。深3.5米,像一条盘旋起伏的蛟龙。  龙潭:位于阳下街道东漈山。  龙门潭:位于阳下街道。宋代福清知县吴竑文曾在此祈雨。  龙溪潭:位于阳下街道龙溪寺后面。  龙首漈潭:位于渔溪镇。清乾隆《福清县志》载:“去横山潭十五里,又七里,有可坑潭,水并流,合而为一。”  龙湫:位于龙田镇灵岩山。  龙湫:位于渔溪镇黄檗山。据《黄檗山寺志》载,龙湫为九渊潭第一潭,底深莫测,上有飞瀑,望若珠帘,凡亢旱祷雨多应。“宋绍兴癸丑(年),参知政事赵抃观稼至此,祝曰:‘名位浅狭,所及者鲜,惟龙以时致雨,尽苏一邑之苍生。’书以勒石,复勒‘灵渊’二大字,并七言绝句一首于潭上。”可惜字迹模糊。查《黄檗山寺志》可知,该诗题为《题灵渊》,全文为:“灵渊无底石嵌空,万丈飞泉落半峰。寄语鱼虾莫相侮,此中蟠蛰有蛟龙。”  鳌龙潭:位于镜洋镇大化山。该山的峡谷中有几块巨岩围成的山潭,称“鳌龙潭”。相传有一鳌龙居于潭中,每当它从东海归来,此处必有暴风骤雨。在“鳌龙潭”上游峡谷,有众多高2—3米的圆形巨石,人称“龙蛋石”。相传,鳌龙下蛋时,一路爬行一路下蛋,长1200多米的山岙都填满了龙蛋,为“鳌龙潭”增添了神秘色彩。
带“龙”的陂、塘
  龙潭陂:位于新宁里(旧属东张镇)。已圮。  龙潭陂:位于永宾里(旧属海口镇)。已圮。  龙溪陂:位于新宁里(旧属东张镇)。已圮。  龙源陂:位于永宾里(旧属海口镇)。已圮。  龙陂:位于新宁里(旧属东张镇)。已圮。  龙潭应塘:位于平北里(旧属高山镇)。已圮。  古龙塘:位于城头镇五龙村。已圮。
带“龙”的井、泉
  龙井:又名“五目井”。位于东瀚镇万安村。凿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被誉为“玉融第一井”。该井为花岗石结构。原井深3米,径约2米,花岗石石板覆盖井口,东西南北中各凿一个圆孔,直径0.35—0.4米。5个圆孔均可汲水。原井四周砌有护栏,已圯。该井大旱不涸,洪涝不溢,水质清澈甘醇,是村里人的生命之源。  龙井:位于渔溪镇黄檗寺后。“穴如盘,深不满尺,泉水清冽,日汲不竭”。  龙目:又名“漉耳泉”。位于东张镇石竹山。大士殿前下行石阶处,有水从石缝中渗出,常年不涸。石缝前两窟状如龙眼,俗称“龙目”。
带“龙”的寨、炮台
  九龙山后寨:清康熙九年(1670年),福清知县申锡修建。已圮。  九龙山嘴炮台:清康熙九年(1670年),福清知县申锡建造。已圮。
带“龙”的桥
  龙江桥:又名“海口桥”。位于海口镇区。龙江古称“螺文江”,宋时改为今名。因江流湍急,常有覆舟溺人之祸,宋政和三年(1113年),太平寺僧人惠鄙、守恩等倡议造桥,前后历时10年告竣,初名“螺文桥”。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少卿林栗根据“江南沙合接龙首”的谶语,更名“龙江桥”。  龙江桥是一座梁式结构的石桥,现保存40孔39墩,全长480米。大桥加上引桥,总长700多米。桥南还建造七级六角的实心镇桥塔两座,分列左右。塔高5.05米,并有“长桥镇海口,双塔锁巨龙”的联对。龙江桥自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至民国时期,几经修葺。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维修。2010年,福清市政府斥资500万元进行全面修葺、加固。  龙江桥是福清最长的花岗石座梁式结构的石桥,与龙海江东桥、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合称福建古代四大桥梁。也是我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宋代石梁桥。1961年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首桥:位于龙山街道瑞云塔边。古时相传,每年正月过此桥可保全家吉利,故俗称“利桥”。  龙首桥原为木桥。宋天圣五年(1027年)改为石桥,名曰“通海桥”。宋元祐二年(1087年)更名“坦履桥”。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因古桥横跨龙江两岸,且因当时是龙江上游的第一座古桥,故名“龙首桥”。明万历初年,知县许梦熊主持修茸。因桥与南门相直,面对县衙,为堪舆所忌。叶向高之子叶成学与父老诸生向知县凌汉翀建议,移桥于小孤山,即现桥址,又于桥边建有瑞云塔。移桥建塔始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竣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历时10年。桥、塔均由李邦达设计、建造。龙首桥原长183.3米,共19门。清康熙、雍正年间南端圮毁8门。1958年在原石板上架设木梁桥通行,压缩了8孔。该桥于1987年列为福清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龙桥:又名“龙首桥”。位于城头镇五龙村。始建于宋治平四年(1067年)。长22.3米,宽2.92米,两墩三孔,桥墩呈单面舟型。桥头建有石构实心塔,七层八角,高6.7米,底层雕刻佛像,葫芦塔刹。龙首桥及桥塔于1987年列为福清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亭桥:位于城头镇龙卧寺附近的古驿道旁。长约16.6米,宽约3.1米。不远处还保存一块重建龙亭桥碑刻。  见龙桥:位于龙田镇。已圮。       
来源:文化福清

kobic 发表于 2021-3-16 11:31:15

去过那么多次龙山,就没见过石塔{:5_268:}

Jtinor 发表于 2021-3-16 11:50:46

这些照片很值得收藏 很多都看不到了

静爱凛 发表于 2021-3-16 11:51:17

居然不知道福清还有这么多古老的地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围观!福清的“龙”崇拜史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