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发表于 2021-1-4 09:19:29

亲历30年 | 从“见字如面”到“随时见面” ,福清人的通...

2020年,是福清撤县建市30周年。由福清市委宣传部、福清市文联主办,福清市作家协会承办的“亲历30年”福清撤县建市30周年征文活动启动以来,得到广大读者、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响应。“福清哥”微信公众号特开设“福清撤县建市30周年”专栏,陆续选登征文优秀作品。

通讯变奏曲作者:林丽云

我们那是海岛,岛不大,方圆不过五六里,岛上有九个村庄。岛民的生活理应随着海水的涨潮起落而定,虽闭塞,却不是桃源中人,与岛外的一些联络通讯自然也不可少。
于是,那个时候岛上就有了一个邮差。这邮差与岛上大多数的渔民一样有着一副好身板,宽宽的胸脯,壮壮的胳膊。当然,他不用下海去劳作,他的工作是每天骑着那部叮当作响的老式自行车穿梭在岛上的每一个村庄,为村公所、村小学送文件送报纸,为岛民们送信件。邮差所到之处总会引起人们期盼的目光:谁家在外上学的娃,在外谋生的家人,远方朋友或国外亲戚的来信等等,岛民与外界联接的一端大部分都在他那鼓鼓的军绿色的邮包里了。

我幼年时读书,读的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岛上通电之后,电灯是有了,电话却是连个样子都不曾见着,当然更不用提电视了。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岛民与外界的联络通讯真的就是靠那位宽肩膀的邮差了。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生活总是在变化中前进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岛上开始安装固定电话了,但是费用不菲,最早安装固定电话的费用可以盖两三间简易的民房了,这样的费用,几家消受得起?经济大潮的冲击,国门的开放,出门在外的人却是愈发的多了,这样一来,通讯联络自然必不可少。于是,岛上的各个村庄就有了公共电话。安装公共电话的都是村里开店铺做生意的人。那些店铺都是在村里比较中心的位置,所以,一个村的店铺俨然就是村民闲谈唠嗑的最佳去处,当然也是安装公共电话最好的处所了。

那时候乡村公共电话亭的标配基本上都是两边各摆一溜长凳,等待接听电话的乡民挨个儿坐着,等电话的空闲里,男的抽烟,女的唠嗑。电话亭里电话铃声一响,大家都急着要起身去接,指不定这个电话就是找自己的呢。唯恐对方隔着那根细细的电话线听不见,嗓门一个比一个粗重:“喂,找谁?”“噢,好的,我帮你叫一下……”电话亭里的铃声是响个不停,各家的家长里短也全都一览无余地敞亮在那儿了。这么一来,自然也忙坏了开电话亭的主人了,谁家来电话了,他们就得骑着小电驴跑到谁家去喊话:来接电话啦!从某一个层面来说,这些开电话亭的乡村生意人已经替代了许多原来邮差要做的事了。
那时候去乡间公共电话亭接听电话是要付费的,接听国内的一次两元,接听国外的一次十元,收益的当然是开电话亭的主人了。即便如此,电话亭里每天都有很多人等着听电话,没办法,出外闯荡谋生的人太多了。
记得我大哥当时在国外,电话亭主人一上我家,我母亲就喜滋滋停下手中的活,理一理身上的衣衫,往兜里塞了十元之类的零钞就赶去电话亭接电话了。诸如我家这样的情况在岛上比比皆是。向着四方各国闯荡拼搏是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性情里共有的禀赋,所以,国门的开放,经商务工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走出那座海岛几乎成了当时青壮年岛民的不二选择了。
这么一来,乡村公共电话亭着实热闹了很久。后来,大家的经济好了,有了一些余钱,有的家庭就筹划着要安装固定电话,先是零零星星的几家,慢慢地安装固话的家庭户日益增多了。没过多久,我那高寿的祖母坐在自家的电视房间里也能接听到她远在异国他乡的长孙的电话,这在老人家看来简直有点不可思议,可电话那头真真切切的就是她视为命根子的长孙的声音。生活的变化就是这么的有意思。
再后来,固定电话已经是家家户户普及了,乡村公共电话亭终究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有些记忆,有些特殊时期的景观,记录的虽是生活变化中的一个个不大不小的符号,却能积沙成塔奏成生活里最好的交响曲。
固定电话普及之后,通信发展的车轮便滚滚向前,从最初的摩托罗拉传呼机、砖头般厚的“大哥大”,到后面迅速风靡大江南北的小灵通、诺基亚之类的普通手机,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我们是亲身见证了这一切的变化。回忆起那些变化的点滴,足可以串联成特别有趣的通讯变奏曲了。

不满足是人向上的车轮——我记得别人说过的这话,感觉特别在理。有了固定电话之后,通讯是大大的方便了。可那毕竟是安装在固定位置的通讯设备呀,出门在外怎么办?
我隔壁村庄有个人花重金远渡欧洲劳务,却杳无音信,家人不知何故,牵肠挂肚的,又怕他哪一天从国外打电话回来家里没人接,所以每天家里都安排一个人守着电话。这样真实的故事让人听了总会感慨一阵,不过这都是我们经历过的生活图景。
人的慧心巧思在生活实际需求之中有时表现得特别有智慧,所以后来有了传呼机,数字的,中文的。男的把传呼机别腰间,女的把传呼机放提包。大街小巷,时不时的就有“滴滴滴”呼机声。传呼机的主人瞅着呼机小小的屏幕上面的来电显示,火急火燎的到处找公共电话亭回电话,大约也是那时候生活的又一景观了。
接着,手机慢慢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起先是小灵通,那时候电信局做的最受欢迎的业务大概就是小灵通如何绑定家里的电话了。这样,出门带上小灵通也能接听所有的来电,这在当时是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啊。

后来又有了当年诺基亚之类的普通手机,即非智能手机。似乎有了这类原始的非智能手机之后,各种品牌各种款型的手机就遍地开花了。我记得那时去街心公园附近一家手机商城购买手机,看着满玻璃柜花花绿绿的样品,竟不知选哪个好。售货员问我要滑盖的还是合盖的,我一时反应不过来,差点就被她笑话为老土了。——生活就是这样,一个个小印记,都是变化的回声。
那时候的手机还是单纯的通讯联络收发短信等这些基本的功能,当手机智能化之后,我们的生活彻底被改变了。现在的这个智能手机,简直是包罗了消费生活的万象:通话、发短信那是不用说了,发微信,扫码付款,上淘宝、上美团,看新闻、刷微博,出门预定票、打车、导航······一部手机在手,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几乎能统统解决。

回溯过往,亲历那些通讯的有趣变迁,从那个“从前车马慢,邮件都慢”到现在一部智能手机尽览天下事,只能说,它的每一个变化,每一次革新,都是这个时代铿锵足音的回响!
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longmarch008 发表于 2021-1-4 17:51:29

30年城市变迁

longmarch008 发表于 2021-1-4 17:51:56

过去“通讯基本靠吼”哈哈哈夸张了。。现在真的方便多了

longmarch008 发表于 2021-1-4 17:52:08

厉害了我的大福清

花随风飞 发表于 2021-1-4 17:53:14

厉害了我的大福清

溪映姬妖 发表于 2021-1-4 17:53:37

过去“通讯基本靠吼”(哈哈哈开玩笑)现在真的方便多了

绝色 发表于 2021-6-4 01:35:37

我家92年装电话,一部好像将近三千块,还是走关系拿名额的

山兜人 发表于 2021-6-5 21:27:32

那时的小灵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亲历30年 | 从“见字如面”到“随时见面” ,福清人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