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发表于 2020-12-30 09:05:57

亲历30年 | 福清华侨与桑梓情怀

2020年,是福清撤县建市30周年。由福清市委宣传部、福清市文联主办,福清市作家协会承办的“亲历30年”福清撤县建市30周年征文活动启动以来,得到广大读者、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响应。“福清哥”微信公众号特开设“福清撤县建市30周年”专栏,陆续选登征文优秀作品。

福清华侨与桑梓情怀作者:陈仁杰
福清撤县建市30年了。这些天来一提及福清撤县建市,我又想起了华侨对家乡的贡献,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眼前浮现出林绍良、林文镜等一大批著名侨领名字,以及他们给家乡留下难以忘却的桑梓情怀。
造福桑梓 责无旁贷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前的福清是出名的“地瓜县”和穷得叮当响的贫困县——从1949年至1987年的38年间,福清的工农业产值还不到一个亿。1987年,福清的工农业总产值排在福建省69个县的第58位。1987年之前,福清除了传统工业、手工业、手工作坊外,没有一个像样的工业产业支撑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上不去,百姓生活上不去,没有资金,想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是空想。福清哥为了生存,许多人只得离乡背井,漂洋过海谋生。福清的困境牵动着一大批旅居海外的融籍侨胞的心。1987年4月,印尼乡亲在著名侨领林绍良、林文镜先生的带领下,组团返乡考察。第一次返乡考察的所见所闻,让所有的考察团成员陷入了沉思:“哎!穷!太穷了!真的是太穷了!”考察团认为,福清要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广大海外融籍乡亲责无旁贷。消息很快传到了海外,许多侨胞纷纷表示愿意回乡参与家乡建设,回馈故乡。至此,数以万计的海外乡亲踏上了回乡之路,带着爱乡情结回馈故乡、造福桑梓,一场旷日持久改变家乡面貌的序幕,便由此拉开了。
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
回家乡建设,在一切基础设施几乎为“零”的福清,海外乡亲们经历了千辛万苦,遇到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那时的福清,不仅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居民用电送一天、停一天,而且没水,历史上福清就是个“十年九旱”的缺水之地,所有工厂从建厂到生产,都是靠打深水机井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不仅如此,当时的交通极为不便,福清最繁华的路段——福清县城至宏路只有一条两车道的沙土路,许多地方甚至没有村路。更为严重的问题是通讯不便,书信、电报、手摇式磁石电话,就是当年福清对外联络的通讯工具。那时的福清没有酒店,最像样的只有福清旅社和华福酒家,号称旅社和酒家,其实就是木板加被窝的招待所,既没有卫浴,也没有马桶,住宿条件极其差劲。即便这样,也容纳不下创业者们居住。那时,创业者们遇到的困难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但是,所有的困难都没能挡住创业者们建设家乡的脚步,在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的艰苦环境中,他们满怀建设家乡的激情,不忘初心,坚忍不拔,砥砺前行。
先行先试 永不言弃
华侨回乡办工厂,参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在当初谁都没经历过,更没有半点经验,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先试中,当时参与建设的侨胞们建议,福清要想闯出一条改革开放的路子,就必须走一条前人所没有走过的路,那就是思想要再解放点,胆子要再大一点,步伐要再快一点。国内没有参照物,可借鉴国外的经验,先行先试,发展生产力。福清县人民政府采纳了建设者的建议,赋予了“侨”更多的自主权。为此,解放了思想,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之后,参与家乡建设的侨胞们开辟了“建设模式”:一律实行“五带”“七自”措施,即“带资金、带原料、带技术、带管理、带市场”和“自定项目、自揽工程、自招员工、自找合作伙伴、自行管理、自进设备、自订制度”,建设场面风风火火。侨胞们还在香港设立基金,调动海外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举海外之力,参与前期建设。在海内外乡亲齐心协力下,建设中的第一间厂房只用了27天就盖起来了,创下了“福清速度”。在没有条件下,实行引进一个项目,修一条道路。建一个项目没水,自投资金打井汲水;没电,靠限电。没路,自己修建了10条主干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路网,其公路密集度居全国前列,由此创下了“福清奇迹”和“福清模式”,为福建省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带头作用、窗口作用和示范作用。为筑巢引凤,返乡创业的侨胞们开出了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根本不可能兑现的条件:只要你能把市场带进来,占多少股份由你定,资金帮你出,只求这些企业能在福清安家落户就可以。以此为家乡引进一大批外资企业,才有了后来的集约规模。没有人要求侨胞这么做,但对侨胞来说,家乡的建设是他们的事;家乡的繁荣进步、乡亲的脱贫致富,也都是他们份内的事。在以造福桑梓为己任的侨胞们眼里,家乡的繁荣富强永远高于其个人财富的增长。正是有了这种发展模式,福清才得以打开了“以侨引侨、以侨引台”的局面,华侨帮助福清筑巢引凤,直接推动了福清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仅如此,当年,海外乡亲不仅带来项目、资金,更重要是带来了全新的建设、发展、经营理念,由此拓展了福清发展的理念与思路,使得福清后来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与国际接轨。回乡参与家乡建设的侨胞们开创“以侨引侨,以侨引台”的投资模式,被省委、省政府作为福建省对外改革开放的模式,被广泛推广与应用。从此,侨资企业、三资企业、台资企业遍布玉融大地。
造福桑梓 彪炳史册
福清侨胞攻坚不怕难的精神,得到中央、省、福州市、福清县各级领导与政府的赞赏与支持。1992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福清成立“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我国唯一一个以“侨”命名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集约规模的效益下,1992年,福清的工业产值突破了5亿美元,在短短的三四年间增加了11倍。这一年,福清的GDP上升为全省第二位。福清从1987年工农业总值的4.3亿元,到2004年工业产值的650亿元,工业产值增加了151倍,福清只用了17年的时间。
捐赠家乡 青史留名
今天,福清的县域经济进入全国百强县第15位,在省市各级政府的鼎力关怀下,福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天,回想起当年福清华侨为福清的改革开放事业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依然令人动容!历史已经给出了定论——福清华侨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助推了福清今天的成就,华侨的贡献在福清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就是福清华侨的最具特色的亮点!今天我们怀念他们,正是基于这种感恩的情怀。融籍海外乡亲在改革开放之初,不仅为家乡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而且为家乡人民捐建了许许多多的民生项目。许多侨胞身居异乡,不忘故土,怀着那份永远也无法割舍的乡情和爱,倾尽所能为家乡修桥铺路、兴办公益、兴教助学、兴修水利、济困扶贫,捐建医院、文化活动中心、老人院等善举,连同他们的乐善好施爱乡情怀,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铭记于心的……
福清市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编辑

旋风鬼才 发表于 2020-12-30 22:20:06

造福桑梓 责无旁贷

路人_甲乙 发表于 2020-12-30 22:20:19

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

路人_甲乙 发表于 2020-12-30 22:20:26

造福桑梓 彪炳史册

绝色 发表于 2021-12-29 19:36:07

没有华侨就没有福清的今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亲历30年 | 福清华侨与桑梓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