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家粿爷爷 发表于 2018-9-23 19:40:33

这道福清美食人见人爱,有谁知道它背后精彩的故事

端午前后,是海蛏的收获季
而属于福清人的美食故事也慢慢开始
……

插蛏大抵是
最能直接品尝到蛏子肥美的一道美味
几滴老酒 三五片生姜 再加上大火蒸煮
最简单的食材,最简单的烹饪方式
个中鲜美谁都无法言喻
唯放开肚皮先吃为快

盐焗蛏
更多的出现在餐饮里
大量的盐巴铺在锅内
再一一将处理过的蛏摆放上去
用小火烤炉-7分钟
浓浓的海的味道就出炉了
满足味蕾的跳跃感

蛏抱蛋作法并不复杂
但考究的是剥蛏肉的手法
海蛏好不好吃也全都在这上面体现
开水快速烫过
再迅速到冷水中过一遍
蛏子上长长又严重影响口感的一层膜
便能及时剥离

少不了的家常做法
还有海鲜菇炒蛏 爆炒蛏子 蒜香蛏子
韭黄炒蛏酱爆蛏子 蛏饼……
不同的烹调手艺令蛏子增色不少

麻花炒蛏
而在高山一带
麻花炒蛏的知名度不亚于高山羊
福清人更习惯于把麻花叫做火把
各种香菜调和下的爆炒蛏子
趁热盖浇在火把上
海蛏的鲜美与火把的香酥
撞味的口感令人食指大动

煎面饼
福清人的端午时节
在吃食上并没有相对固定的统一
蛏卷与粽子传达出的满足感是同样的必不可少
绿豆芽 嫩笋干 五花肉 芹菜 韭菜
不同食材与蛏子调和出的鲜甜
一同卷进煎好的面饼里
咬上一口 唇齿留香
在福清,海蛏的美味无人不知
但是,从被淤泥包裹的海里到人们的餐桌
它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海蛏背后的故事



江阴镇西北部的这片将滩涂上
有700多亩的海蛏养殖池
连续几天
江阴镇的老丁每天夜里十二点
都准时到自己承包养殖的蛏池里
观察水质 放水 做好次日挖海蛏的准备

今年是老丁换养殖池后迎来的第一个收获季
亲戚的海蛏早几天收
个个粒大饱满30来个就上斤
肥美的很
老丁羡慕的同时
对于好收成也有了更高的期盼

早晨四点半
夜的幕布已经褪去了黑色
老丁骑着摩托车来到蛏池
这回的承包池离家近
几分钟的车程就到
所以他都能在家好好吃上一餐
再来工作

在池子里
泡沫船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一根长长的竹竿就能决定行走方向

老丁把30多个提篮一一摆放在滩涂带上
这些提篮都被老丁用粗绳子加固过
这是必须动作
否则一篮子海蛏加上泥水
足足有几十斤重
极易扯断篮子

挖海蛏的几乎都是四五十岁的女工
长期生活在海边
她们非常了解海蛏的习性
一根五六十厘米长的弯刀是最好的挖蛏工具
俯身看准海蛏冒气的小洞
轻轻一翘 蛏子就露出来了
越是肥美的海蛏藏的越深

贪嘴的白鹭不请自飞来
迈着优雅的小碎步
在翻开的淤泥找寻美味
已经立夏了
而这天清晨带着浓重的雨雾
风吹到身上还是有些冷意
但老丁和工人们都习以为常

挖海蛏的工作并没有持续很久
八点半 运送海蛏的小货车来了
老丁跟合伙人一起把一筐筐蛏子搬上车
女工们也稍微作了清洗便坐上专车
赶往下一个蛏子养殖池

离江阴最近的海产批发市场在莆田江口
老丁养的海蛏很快就从这里
发散到不同的农贸市场 商超
再到人们的菜篮子 餐桌上

晒蛏干是收获季最后要忙碌的事情
新鲜的蛏并不耐久藏
太阳给了这种可能
日晒风干的古老方法

在让蛏子保鲜之余
也成功地让人们获得了与鲜食截然不同
有时甚至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道福清美食人见人爱,有谁知道它背后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