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选总统 发表于 2020-6-19 09:08:34

孩子走路早晚,跟智商高低有关系?

孩子走路早晚,跟智商高低有关系?家长们可别被“忽悠”了

现在的许多家长,孩子一出生,就把希望寄予到他们身上,开始了一场与他人的较量。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赢在起跑线上,而学走路,则成了第一个赛点。
有一次出门纳凉,就听到一些父母聚在一起讨论孩子的问题,有的说自家孩子九个月就会扶着走了,此时不乏有人露出羡慕的眼神;有的说自家宝宝都到一岁了,走路还不顺利,其他宝妈左一句右一句,就让那位家长紧张了起来。人群里还有另一种声音——孩子走路早晚,跟智商高低有关系?家长们可别被“忽悠”了!



走路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走路早晚和“智商”的高低没有直接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走路分几个阶段、和什么因素有关吧。
一般来说,9~10个月的宝宝,可以扶着床沿或者墙壁,开始做一些迈步的姿势。这时说明孩子自身已经有了学习走路的意愿,而且宝宝的腿部肌肉也可以支撑起来了。这时我们可以两手放到宝宝的腋下,搀着他走路。



第二阶段,12个月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出下蹲的动作,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协调稳定能力和腿部力量。
第三阶段,12~13个月,孩子扶着东西走路已经比较流畅。试着开始迈更大步子。
第四阶段,在孩子13~15个月的时候,已经可以良好的行走,这时宝宝已经算具备了走路的能力。



也就是说,正常的孩子在一岁左右,都可以学会走路,如果孩子在一岁半以后,仍表现出走路困难,宝妈们就要引起重视,赶快去做个检查了!
走路到底和哪几方面因素有关呢?

一、性格
我们说走路的学习是复杂的。很多家长不会想到这还和孩子性格有关。一些孩子向来好动,表现出对外界极强的探索欲,四五个月的时候就喜欢踢被子,做一些翻滚的动作。这些孩子较为活泼好动,自然在主观方面,可以更早学会走路。另外一些孩子呢,性格内向,对外界有一种畏惧心理,自己不愿做过多的尝试。这时就需要有家长的干预,在孩子身体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辅助孩子做走路训练。



二、协调能力
人类的独立行走,是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志之一。走路和协调能力的关系就好像汽车和方向盘的关系。孩子的小脑着重于平衡能力的发展,所以对身体的协调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小脑不参与思考的全过程,因而走路和智商高低没有必然联系。



三、腿部肌肉
腿部肌肉的强弱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条件。下肢无力自然不能支撑起孩子的身体。肌肉力量的缺失会让孩子出现“打软腿”“崴脚”等各种现象。如果我们抱起孩子,把他放在桌子上,孩子直接趴下或者转换成了爬的姿态,就说明肌肉发育还不完善。而且,孩子自身在增强腿部肌肉的时候,就是采用爬的这种锻炼方式的。



我们了解完因素之后,那还有什么可以帮助到孩子学习走路呢?
一、不要用学步车
越来越多的家长喜欢用学步车来辅助孩子,不仅安全而且“有效”,实际上,这影响了孩子协调能力的发展。我们要让孩子自己进行探索,适当借助沙发、栏杆来培养能力。



二、训练宝宝的下蹲和站立
在宝宝一岁左右,我们可以陪他玩一些游戏。比如在捡皮球的过程中,让孩子重复下蹲和站立的动作。
三、转变方式
当宝宝可以迈出小步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正对几步远的地方,向孩子示意,训练他走路的能力。等到宝宝摇摇晃晃向你走路,不仅收获的是孩子学成的喜悦,更是作为父母的欣慰。



此外,我们还要牢记孩子学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切不能“拔苗助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过早进行干预,否则会对孩子的下肢造成伤害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走路早晚,跟智商高低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