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junnan100 发表于 2020-1-9 11:37:16

福清人出国成为侨民,竟然是因为回不来?

福清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出洋打工、经商,同时也有众多先民滞留旅居地成为侨民,致使今日福清成为著名侨乡。
额,敢情,福清人成为侨民,很多是因为“滞留旅居地”--回不来?
我不信,我不信,我要继续往下看!
第一站:星马


第一个侨居地是星马(包括今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后来逐渐扩展到荷印(印尼)、砂捞越、英属北婆罗洲(今沙巴)、汶莱以至于东南亚各地,其中以转往“下州府”(今印尼爪哇等岛)的为最多。


一开始,福清人旅居新加坡的人数并不多,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到20多年后,也只有几十人。第一次大规模移居新加坡是在1900年前后。
新加坡地区得到发展以后,南往新加坡的福清人逐渐增多,经济上也渐有成就。稍有积蓄的乡人,纷纷北返家乡携带眷属前往定居。有少部分人在那里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也有一些人是从马来亚、砂捞越迁到新加坡的。
到20世纪初,移居新加坡的福清人从几十人增至四五百人。
侨居趣闻
新加坡小坡奎因街有一路段,近百年来一直是福清人聚居的地方,因而那里有个外号叫“小福清”;柔佛路的下段有一条横巷,早期是福清棉亭乡人集中居住的地方,那条横巷俗称“棉亭巷”;还有一条奎因街的横巷,叫安哥烈路,那里是福清江阴人集中居住的地方,俗称“江阴巷”.
奎因街一带民间通行的方言是福清话、兴化话及福州话。
第二站:马来西亚


第一个时期:19世纪初,但人数不多;
第二个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时英国政府拨地给外来移民从事种植或开矿,首批有组织的福清人与其他县籍的福州人于1903年移居马来西亚吡叻州实兆远垦荒,他们分区开荒,福清人开荒地点在垦场里,后来又称“福清洋”,居住在实兆远的福清人有一半是住在福清洋,今散居在印尼、新加坡、泰国及马来西亚各地的福清人多是这批移民的后裔;
第三个时期:20世纪初叶至中叶这一段时间,已移居马、新两地的福清人,认为新加坡国土可以当作永久家乡,他们不但让自己的家眷还鼓励亲戚朋友移居马、新两国。
第三站:印度尼西亚


清末民初南往印度尼西亚的福清乡人也是与日俱增,以致在千岛之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凡有华侨处,就有福清人。”
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聚居的福清人特别多,因此,人们总是把它称作“小福清”;西爪哇的万隆多聚居福清渔溪人,故称为“小渔溪”;南加里曼丹的马辰多聚居福清东张人,故称为“小东张”;东南亚最大城市雅加达,也是福清人云集的地方。
第四站:日本


商人和僧侣早在明朝中叶就有福清人前往日本经商,赴日除商贾外,还有僧侣。
明末清初,前往日本的福清人更多,而大批赴日的是在19世纪末期,清同治九年(1870年),长崎有华侨462人,其中福清籍的有200多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归侨叶见云途经长崎时,见该地华侨“已有400余人,十之八九皆福清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海上航运事业大发展,许多福清人在亲朋好友的援引下,纷纷前往日本寻求出路,近代旅日福清华侨的盛况,于此可见一斑。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的50多年间,国家内外交困,战祸连年,自然灾害频繁,社会治安混乱,兵匪纷起,福清有不少人被迫出国谋生。民国时期约有8万多人移居海外,印尼为主要侨居国,约5万人,其次为新加坡,约2.5万人,其他国家和地区约5000人。”


至1949年,累计旅外福清乡亲有30万人,相当于同期福清境内人口的75%. 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的福清乡亲约有90余万人。
------------------------------------------------------------------------------
最后给大家来个酷炫神奇的魔术 其实1分钟即可学会。


请微信关注【看福清】,输入“蜡烛”二字就能找到答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人出国成为侨民,竟然是因为回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