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QI 发表于 2019-12-23 09:50:41

福清,这座桥有好好听的故事

(民间故事)蹑云桥下的传说
搜集整理 : 郭成辉
蹑云桥横跨兴化湾西港上游的迳江上端,因地处上迳镇故又名“上迳桥”。该桥是莆田经渔溪通往龙田、高山和平潭的捷径,也是福清市现存最古老的宋代石桥之一。

桥桥长这个样-郭成辉摄
古时候,迳江港阔水深,商贾云集。为通行便利,宋元丰四年(1081年),由翠林寺僧人守思、乡人李诚募缘兴建“亨龙桥” 石板桥。石桥时长120米,宽4米,有板式结构带石柱栏杆。宋淳熙年间,福清一都人状元黄定立石,兴化守潘畴书写隶书碑文,并把仙游县陈伟书写的“亨龙桥”3字刻在石上。后来人们见桥下水温如雾上升,行人走在桥上,如履步云端一样,因而改名“蹑云桥”。清顺治年间重修,民国初年北端圮毁1孔,民国27年(1938年)桥北又被日本飞机炸毁2孔。现尚保存8孔7墩。

蹑云桥结构与海口龙江桥相似,古朴壮观,与江东的鳌江宝塔遥相辉映。1981年2月25日被列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鳌江宝塔长这个样-郭成辉摄
话说蹑云桥跨越迳江,位于海水与溪水交汇处,因为桥外桥内之水咸淡有别,水温有异,所以造就了桥底一种独特习性的鲫鱼。

这种鲫鱼红目黄鳞,闪闪发光,其鱼肉味道鲜美,其鱼头香酥可口。鲫鱼每年冬至至春节这段时间,鲫鱼母怀卵时,那鲫鱼不但肥美且味道非同一般,尤其是“油炸鲫鱼头”更是一道名菜,逐渐成为遐迩闻名的“八府”名产。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是吗?这名闻四乡八里的鲫鱼,竟然引发上迳一家染坊的兴衰:远在清代时,上迳街有一家“顺记”染坊,生意十分兴隆,可谓是远近闻名。不幸老板而立之年病故,遗下妻儿和染坊。老板娘俞氏因早年丧夫,悲哀万分,无心打理染坊,加之孤儿年少尚未成年,染坊乏人经营而停业。熬过了三年,俞氏除孝服后,心想儿子已16岁了,读书也有长进,颇谙世事,让他在生意上见习也好,谅能继承父业。于是,俞氏托其弟带上她的儿子同往兴化府,拟与原技师协商来上迳帮忙染坊复业。不巧,原郑姓技师已受职永春县城,随后由其家人介绍,同乡李技师前来上迳张罗开张事宜。

“顺记”染坊开业后,俞氏忆夫生前常以“油炸鲫鱼头”款待客人,便也以此礼厚待李技师。每隔几日,俞氏便以“油炸鲫鱼头”给李师傅加菜。岂料,李技师性格内向,且自尊心很强,竟错怪老板娘瞧不起他,认为俞氏把鲫鱼肉自个吃了,却把鲫鱼头留给师傅吃。因此心里很是不高兴,伺机把鲫鱼头整盘倒掉喂狗了。而俞氏每见盘空无遗,以为李技师爱吃,其后一次次如此加菜,李技师也一次次照样倒掉喂狗。


却说李技师度量小,日子久了便想到了报复。他每进一批靛青均分装各个染缸里,仅稍搅拌就应付染布,其大量靛青竟被沉淀在缸底,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不到两年时间,老板娘就亏损了许多银两,因生意没法做了,就关门停业。

俞氏细思量,这一年多生意照样很好,为何亏本呢?日夜苦思,无法解开亏本之谜。回想李技师从事染坊业多年,应该可以为她指点迷津,挽救“顺记”染坊。于是在春节前,俞氏亲自加工一大盘“油炸鲫鱼头”,再托其弟同她的儿子往兴化府向李技师求教。

刚好郑姓技师春节回乡也在座,见少老板送来“油炸鲫鱼头”极其香酥,因为许久未吃,闻香垂涎,大加赞赏。李技师不解而问之,郑姓技师喜形于色地介绍道:“上迳桥底鲫鱼,乃八闽名产。尤其油炸鲫鱼头,其特点香鲜酥化,为宴客名菜,人们屡食不厌啊!”

李技师听后,内心惭愧,心里好像有多条虫子在蠕动,却有口难言。当时,郑姓技师见有了绝好下酒菜,便建议大家共同饮酒品尝。席间,少老板谈及这两年生意亏本过程,恳求两位师傅多多指教。郑姓技师询问李技师亏本原因,李技师至此良心自责,羞愧满面,他吞吞吐吐道出因鲫鱼头之误会而衍生报复经过,并当着众人面当场表示道歉。


春节后,李技师即到上迳来,表示复业后无需多投资,即可挽回损失。“顺记”染坊重新开业,他将二十几个染缸底所沉淀的大量靛青全部搅拌起来染布,一年中很少进料,不但挽回两年间的经济损失,而且还盈利了许多。“顺记”染坊从此营业日臻,生意欣欣向荣。
讲述人 : 林敦利   庄远美

翅膀25689988 发表于 2019-12-25 11:57:03

厉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这座桥有好好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