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shou112 发表于 2019-8-28 10:41:39

【玉融史迹】(五)福清古石雕

石雕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展现了历史传统、文化底蕴与哲学思想,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侨乡福清,有不少历史悠久的石雕像,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特色。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沧桑,了解福清石雕像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一、瑞岩弥勒造像瑞岩弥勒造像位于福清海口镇牛宅村瑞岩山前岩,俗称“弥勒岩”。据记载,弥勒造像开凿于元至正年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立体坐式弥勒造像,与泉州清源山宋代太上老君岩造像并称“古代福建石雕二绝”。瑞岩弥勒造像由当时福清县石匠吕伯恭等人鸠工,由整块花岗岩雕琢而成。造像身着袈裟,项挂念珠,足着草履,盘腿打坐,袒胸露腹,两耳垂肩,双眼平视,左手念珠,右手托腹,笑容可掬,神态慈祥。石雕像高6.8米,身宽8.9米,厚8米,其中头部高2.3米,耳长1.3米、嘴阔1.1米,腰腿之间还雕有3尊小罗汉。

弥勒造像十分精巧,最妙之处在于它的肚脐。整尊石像由石质相对疏松的白色花岗岩雕琢而成,唯独小碗一般大小的肚脐,却是最为坚硬的青色花岗岩,人称“石胆”。在福清,相传有“墩(敲打)腹塞,会发财”之说,每逢节假日,众多的善男信女便前往敲打弥勒造像的肚脐,许下愿望,祈求平安。1996年,瑞岩弥勒造像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福清第一张“国家级瑰宝”名片。二、福庐山石仙造像在福清龙田镇福庐山上,端坐着一尊明代道教石刻造像——石仙。石仙高3.15米,宽4.06米,厚2.8米,屈膝盘坐,袒腹含笑,右手作拊耳状,意为“耳听北方好消息”。
福庐山石仙造像造型匀称,线条流畅,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为福庐山重要一景。相传当年叶向高正在指挥开山劈石,突然朝廷来了一道圣旨,宣他进京。叶向高凶吉未卜。有一个石匠闻讯后,乃凿石用以志吉。叶向高后来逢凶化吉,官复首辅之位,算是应验了石匠开凿石仙的原意。后来,有一个叫张德溶的人,赋诗《石仙》抒怀:“羽化何时不记年,耳听消息总茫然。只从林麓相朝暮,不管桑田几变迁。石里泉流沙里汞,烟中霞见火中莲。为询世上熙熙者,何似山问一醉仙?”1999年3月,石仙造像被列为福清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瑞岩山华严三圣石雕像瑞岩山华严三圣石雕像位于福清市海口瑞岩山香山洞口。佛龛为石构,由神龛、底座(底座边长约0.7米)上下两部分构成,总高约2.45米,宽约1.88米,总进深约1.06米。佛龛内雕琢有佛教华严三圣像,正中为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像高1.18米,螺形佛髻、面目慈祥,跏趺于莲花宝座之上。毗卢遮那佛的左侧为普贤菩萨,像高约1米,头戴佛冠,身披袈裟,面目慈祥,莲花宝座下为普贤菩萨的坐骑六牙白象。右侧为文殊菩萨,像高约1米,头戴佛冠,身披袈裟,面目慈祥,莲花宝座下为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
    瑞岩山华严三圣像凿刻于南宋至元朝年间,全龛造像形体古朴,精雕细琢,为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珍品,也是福建省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华严三圣像之一。四、城头五龙石翁仲五龙石翁仲位于福清城头镇五龙村涌泉寺旁,为南宋淳熙年间兵部侍郎、邑人林栗墓道遗物。现古墓、碑亭及墓道均已毁坏,仅余下部分石像生及碑亭的石柱,石像生也大多损毁严重,五龙石仅有一尊武官石。
五龙石翁仲雕像保存完好,通高约2.75米,方形底座高约0.35米,其中石像高约2.4米、肩宽约0.8米、厚约0.5米。该武官石翁仲左手握剑,右手置于左手上,肃穆而立,其神态逼真、栩栩如生,身上盔甲及雕饰十分拙朴,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图文来源:《史迹福清》 毛胤云 编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玉融史迹】(五)福清古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