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粿哥哥 发表于 2018-9-23 14:05:31

福清县令与龙卧寺祈雨的故事


位于福建福清的千年古刹龙卧寺,自古就是佛教圣地。旧传,该寺前面有龙蟠于潭中,故名“龙潭”。还相传,龙潭祈雨十分灵验。龙潭成为福清迄今为止并不多见的祈雨遗址。

说起龙潭祈雨,数百年来流传着一个故事。说的是宋乾道初年,湖美村遇到百年大旱,村民死的死,逃的逃。数百人的村庄,人口只剩下数十人。

       县令刘敦束手无策,便向朝廷呈报了急件。但是从福清到京城路途遥远,等急件到了京城,恐怕全村人早已死光了。无奈之下,刘敦只好动员全县道士,全部集中到龙潭,一起祈雨。

一天晚上,刘敦早早就睡着了。子夜时分起床,只身一人,策马赶到龙卧寺。他见全村的人都在熟睡,不好意思去打搅他们,于是就倚在寺门睡着了。

过了不久,龙卧寺的侧门突然闯出一只白公鸡,十分乖顺地踱到刘敦身边,蹲了下来,也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刘敦感觉身边有什么在喘息。他想伸手去摸,却怎么摸也摸不着。过了一会儿,白公鸡居然钻进刘敦的怀里。这才将他惊醒。

刘敦好生奇怪,这白公鸡像是他的乖孩子一般,一动不动。他一阵狂喜:“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祈雨要用白公鸡,它居然送上门来。”

天刚蒙蒙亮,各路道士陆续到了龙潭边。可是他们怎么找都找不到县令,纷纷说:“要是今天县令不来,没人主持,这祈雨仪式怎么进行啊。”

再说,祈雨必须选在寅时进行。一过这个时点,就不灵验了。大家不由分说,分头去村里及各个路口寻找县令。唯一没有人去龙卧寺门口瞧瞧。

却说龙卧寺僧人有早起的习惯,每天都是寅时起床。一个小和尚打开寺门时,熟睡中的刘敦“咚”的一声,顺势栽进寺院,额头被磕出一个洞,顿时鲜血直流。

怀里的白公鸡受到惊吓,跳了起来,闯出门去,径直跑到龙潭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喔……喔……喔……喔”地啼叫,并且啼叫不停。大家很纳闷:“今天怎么回事,公鸡怎么会这么早打鸣?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几个村民想上前抓住白公鸡,不让它啼叫,可怎么抓就是抓不到。更多的人加入抓鸡的行列,还是无济于事。这让大家更加一头雾水。于是,白公鸡走到哪里,大家就跟到哪里。最后,居然跟到了龙卧寺来,不一会就不见了。

大家看到寺院门口有一滩血,就询问住持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住持把来龙去脉一一道来。大家对县令深夜不扰民的行为十分感动,包扎好他的额头后,一起来到龙潭边。

大家紧锣密鼓准备好祈雨道具后,却发现白公鸡突然不见了。“这可怎么办?”县令十分着急,因为寅时一到,没有白公鸡,祈雨就无法进行。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白公鸡大摇大摆地从寺院出来了,直朝龙潭跑来。原来,它衔稻草去了。据说祈雨时,白公鸡必须口衔稻草,以示对上苍和农事的敬畏。

大家惊呆了,好像冥冥之中有神相助。更让大家惊愕的是,白公鸡居然主动走上神坛,站住不动。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将白公鸡抓起来,再将一块闪闪发光的犁头铁绑在它的爪子上,坠入龙潭深渊。

寅时到了。县令走上神坛主持祈雨仪式。众道士一起诵经。经声响彻龙潭乃至湖美村的上空。连长乐的村民也能听到。

有一种说法,凡是能听到经声的地方都会下雨。果不其然,龙潭方圆五十多里的上空顿时乌云密布。不出一刻钟,这些地方就“哗……哗……哗”地下起了大雨。

村民们听到雨声,纷纷起床,有的连衣服都不穿,循着经声从四面八方涌到龙潭。等他们赶到时,每个人都淋得像“落汤鸡”。可是大家照样欢天喜地,时不时叩头,感谢上苍降下甘霖。据说,只要经声不停,雨也会下不停。

于是,接连一个礼拜,道士都不停地诵经。饿了,就用雨水配野果。困了,就换一拨道士。就这样,湖美村的山塘水库全都蓄满了水。草,开始绿了;庄稼,慢慢返青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再也不为水而发愁了。

人们十分感谢刘敦,把他称作“刘雨公”。同时感恩那只奋不顾身、为民而死的白公鸡,把它称作“鸡雨公”。

后来,人们在龙潭边建造了纪念刘敦的“立龙堂”,在里面塑造了一尊刘敦全身像。他右手捧着白公鸡,作向上苍作祷告状。到了明代,倭寇入侵湖美村,“立龙堂”及刘敦全身像被付之一炬。
tupian/2iqjtffc1wp6391.jpg
刘敦祈雨的故事,野史并无记载。可是祈雨一事,历代史书多有记载。如清乾隆《福州府志》载曰:“龙卧山……中有五马峰及龙潭。宋乾道九年,县令刘敦祷雨有应……”
tupian/2dm3bi2axhu6392.jpg
明《闽书》记载:“龙卧山……宋乾道九年,令刘敦祷雨有感,为立龙堂焉。”此外,《福建通志》《闽都记》《福清县志》《方城里乡志》等皆有类似记载。
tupian/qtsg0azajtu6393.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县令与龙卧寺祈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