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娃 发表于 2018-9-23 13:56:04

状元故里寻古迹

一都是我市的千年古镇,群山环抱,树木葱茏,物产丰饶,民风淳朴。古时有“龙屿”的雅称,其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旅游文化底蕴厚重,文物古迹数不胜数。上周日,我们趁着暖阳,前往该镇探访古文化遗址。

黄定陵园
我们探访的第一站是黄定陵园。它位于镇区下倪山。黄定(1133年—1186年),字泰之,号龙屿,晚号巩溪居士,一都龙屿村人,系南宋初年四劾秦桧而名震当世的殿中侍御史黄龟年的堂侄孙。 擅诗词,有文才。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考中状元。先后任温州、潮州知府,广东提举、国子监祭酒,名震一时。

黄定陵园不远处有两块珍贵的古碑,一刻“宋礼部正奏黄先生墓道”,一刻“宋贰令中散黄大夫墓道”。后一块显然不是黄定的。在古碑旁还有新立的石碑,上刻“皇宋状元讳定黄公墓道”。坟头另有墓碑,刻有“宋状元祭酒黄公墓”字样。陵园前面竖立一对“文笔”。
由于原来的黄定坟墓破败不堪,2009年,黄氏后裔捐资20多万元重修,次年竣工。2011年,来自全国各地的黄氏家人举行了黄定陵园竣工仪式。我国航天系统工程管理和弹头技术专家、“神舟5号”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参加剪彩仪式。2016年,黄定陵园列为福清市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协济庙
参观完黄定陵园后,我们前往协济庙。协济庙位于龙屿十八溪上游北岸,原名“安宫”,始建于唐末或宋初,清代再修。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呈复合院布局,由踏道、戏楼、宾楼、拜台、正殿、天王殿、土地殿等组成。


协济庙是黄定小时候读书的地方。相传,庙里的两尊神像每次看到黄定到来,都会起立迎接。黄定状元及第后,回乡祭祖路过此庙,顿生感念之情,回京后奏请皇帝敕封此庙二神为“张秀二太尉”,并鸠工重建,祭祀二神,改名“显济庙”。因该庙由乡民同心协力重建,村民又称其为“协济庙”。该庙1995年重修,里面的中亭和戏台藻井皆为明清建筑,是我省罕见具有考古价值的艺术精品。尤其是正殿屋脊上塑造的“二龙戏珠”,上面的飞禽走兽图案令人叫绝。戏台为石木结构,抬梁式梁架,上方设置藻井(俗称“鸡笼顶”),用十多道木质斗拱旋转叠合而成穹隆状。这种高超的构造手法,不仅体现出外观上的优美,而且科学地运用了声学原理,它的作用相当于今天的扩音器,演出时有良好的音响效果。至于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无不精致巧妙。该庙已于1987年列为福清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状元府
参观完协济庙,不能不去状元府。距协济庙约1公里处,青山翠树中点缀一红色瓦房,此乃黄定状元及第后修建的状元府遗址。当年,黄定曾手书布帛联一对,曰“青山御史第,乔木状元家”。大厅上镶挂“状元及第”匾额。据说,当年的状元府是五进构造的皇宫样式建筑,殿阁飞檐,出砖入石,古香古色,尽显富丽堂皇与恢宏气势。内辟有莲花池、假山、花园,后几经兵灾匪患,现仅存八字墙、铺地方角石砖和莲花池遗址。虽然已无法目睹当年的奢华。但状元府大门两边的两截古残墙、石台阶,石板铺就的天井、旗杆碣、莲花池,至今犹存遗址。状元府门前的一片荷塘,每年夏季,依旧莲叶亭亭、莲香远飘。

龙屿市及石蹬桥
早就耳闻龙屿市及石蹬桥的大名,我们迫不及待前往踏勘。龙屿市是古代一都镇的集市,有两条古街,可惜往日的繁荣景象已被铅华尽洗。古街长约200米,地上均用石板铺砌,两侧房屋为上下两层,门窗、门槛、柱梁、美人靠等都因年久远,呈现栗色,给人怀旧之感。据记载,龙屿市曾是唐宋元明时期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现在基本保存民国初期的街市风貌。
石蹬桥就在古街不远处,当地人叫“马齿桥”,是一都镇乃至我市重要的古文化遗址,已于2016年列为福清市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蹬桥东西走向,蜿蜒于龙溪之上。全长约100米,共有两段80墩,底部及中间为天然岩石层,桥墩用青石垒砌而成,每墩长约0.6米,宽约0.3厘米,高约0.5厘米,并建有3个避人墩。
该桥据说是明代首辅叶向高告老还乡,途径一都镇时让人修建的。虽然经过400多年岁月和大雨、洪水冲击,依旧牢固。它不知承载两岸村民多少悲欢离合和梦想。
村民告诉我们,叶向高当时看不惯宦官当道,想想自己从政13载却屡受排挤,深感宦海险峻,不希望家乡人涉足政道。有一次,叶向高经过此地,隐约看到溪中有一条青龙在畅游,就命人在溪中修建“马齿”,以斩断龙脉。据说马齿建成时,青龙的血染红了整条溪,马齿就像锯一样将青龙锯断,天空顿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连续几天的暴雨裹挟着山洪漫进协济庙大埕。村民说,现在如果仔细看看协济庙,还会发现地基的石头呈淡红色,那是被年龙血染过的。

欧阳修题刻
一都镇的欧阳修题刻十分出名。我们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在东山村狮头坑海拔250米的山坡上,找到了它。
欧阳修题刻有两处,分别刻在两块相向的大岩石上。这两块大岩石距离仅丈余,靠路边的一块高7.1米,底宽8.15米,刻“遗照台”3字,大篆体,字径分别为50×39厘米、45×35厘米、60×35厘米,署名“欧阳永叔”,小楷体。靠坑边的一块高6.25米,底宽7.85米,刻“三生石”3字,大篆体,字径分别为60×41厘米、35×30厘米、65×32厘米,署名“永叔”,亦为小楷体,两处题刻,无论楷、篆,均疏密有致,苍劲有力,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于这两处题刻,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北宋大学士欧阳修入闽访古,被唐代谏议大夫李源和僧人圆观从洛阳到八闽三生情缘的故事而感动,夜不能寐,晨起欣然命笔,于山间这两块巨岩上留下了惊世之作。虽然历经千百年风吹日晒雨淋,却保存完好。邑人谓之稀世珍宝,遂于1987年把它列为福清县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状元故里寻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