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肉姐姐 发表于 2018-9-23 13:52:06

瑞岩山 弥勒岩


瑞岩山位于海口镇牛宅村,距融城约10公里,古称瑞岩丹洞。瑞岩山地处古海岸带,风化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其山石嶙峋,岩洞幽邃。古往今来,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寻幽揽胜。明李柱有诗赞曰:四望山光积翠重,扶筇踏遍玉芙蓉。悬崖雾隐栖猿洞,偃壑涛生惊鹤松穿径转迷青霭合,攀岩空窈绿萝封。凭虚便欲御风去,夜月吹笙过碧峰。
山上古有36洞天、72景观,瑞岩山分前后,前岩辟自宋宣和年间团栾居士。嶙峋的岩峰有倾斜欲卧,有高悬将附,有四壁 如削,有层层叠叠,离而又合,连而将断,千姿百态,构成许多胜景。如穿云洞、观音洞、飞来岩、独醒石、休休石、蹲虎石、义鹿冢、冲虚洞、第一洞天、孟宗哭竹等。在乱石与杂草丛中,还有一口面积不大的积水潭,水光潋滟,宛如一面玉镜,引得一群山鸟在上面啄饮嬉戏。正如古人云:山光悦鸟性,潭深空人心。
宋宣和四年(1122年),在瑞岩前山建一寺,名瑞岩寺,又称报恩寺。毁于南宋嘉定末年。元至正九年(1349年),县盐司长孛罗天章与沙门以德、居士李福淦在团栾庵旧址上重建寿圣殿。明洪琥初年,又加以重修。明泰昌元年(1620年)叶向高募缘重建。寺依山势而筑,系悬山顶建筑,由山门、左右钟鼓、大雄宝殿、仙君楼等组成,殿阁齐全,布局合理。但由于年久失修,现只剩下断垣残壁了。1981年2月25日,列为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弥勒造像位于瑞岩寺右侧,又称仁佛。为元至正元年(1341年),本县人吕伯恭之杰作。及依整块岩石自然形态,就地凿成。像高6.4米、宽8.9米、存约8米许,头部高2.3米、头顶宽1.8米、耳长1.3米、嘴宽1.1米、肩宽1.6米。石像盘腿趺坐,袒 胸 露脐,左手捻珠,右手抚腹,两眼平视,双耳垂肩,笑容可掬,生动逼真,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佛像的腿、腰上还雕有3尊小型的罗汉像,均高约0.8米,宽0.4米,雕工精细,与弥勒石像相得益彰。
弥勒石像历经600多年风雨侵蚀,仍保存完整,吸引古今不少游人墨客到此观瞻。清代何连成有诗赞曰:一任寒风暑雨侵,端然趺坐入禅深;雪山不瘦石和尚,却藐区区丈六金。
瑞岩后山胜景,系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名将戚继光发动军士开辟的。多年来,开山采石,造成严重破坏,以致那仰望天一线、俯窥千仞壁”的一线天,已荡然无存,那蝙蝠洞也无从寻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瑞岩山 弥勒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