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意可的故事
林意可,大名有诚,字意可,号紫溪,官章壁,渔溪镇苏田村人(古称万安乡苏田里)。系迳江林氏第十一世祖,始迁苏田一世祖林则辉之子。因为其第六子林建鼎在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万寿恩科高中榜眼,意可被诰封为中宪大夫。意可一生勤俭,为人诚恳,乐善好施,留下许多脍炙人口佳话。这里整理他几个故事以飨读者。
放鸭无意拾银元
林意可出生贫寒,相传他以放鸭为生。从肇基祖地的上迳村迁至渔溪再到苏田,在这十多公里的乡村都留下他放鸭的足迹。他看到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也遇到洪涝和干旱的灾年。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他不论是什么样的年景,都是勤俭持家过日子。由于迳江林氏丁口渐庶,开始分支。林意可便随父从上迳迁苏田。而苏田村经历苏、周两姓的演变,已使这个原本很富庶的乡村一片断垣残壁,破败不堪。重建一个村子何等之难,况且自己仅放鸭为生。但人生总会有机遇。有一年遇到大旱,苏田溪断流,唯有苏田溪一处叫“金满塘”深潭未干涸,林意可将鸭棚扎在溪边。有一天“金满塘”深潭漂浮出10多根木头,鸭子吸食漂浮木头上的苔鲜和软体动物。他随之把浸湿木头捞上岸边,心想等晒干后当柴火烧。这时南升村表弟路过苏田,林意可让他扛几根回去当柴烧。表弟感到盛情难却,扛了两根。因为太湿重,他走到半路就把木头扔在路边田沟里。几天后,意可将几根晒干的木头用斧头劈开,万万没有想藏在木头里的金条银锭散落满地,真是天赐财宝啊!过了几天,又见南升村表弟,意可问他扛回的木头能不能烧,这位表弟不好意思地说:那天拿的木头,因为太湿重,没有扛回家,扔在路边田沟里。意可听后,怕被别人拿走,随即去看,幸好还在,随之扛了回来,劈开一看,也有金条银锭。10多根藏金银的木头,让林意可发了大财。
创办书斋 培养子女盼出息
林意可拾银后,第一件事就办教育,他认为知识对人生很重要。办书斋教育子女,希望子女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林意可娶连氏之后,又娶柳、兰两氏为妾。她们为林意可生育8男3女,子孙满堂。为苏田村林氏建立了八个房系的大家族。他先在苏田灰埕底办了一所私塾,又在苏田村后落盖一座学堂。据苏田林氏族谱记载,林意可八个儿子,除第三子早逝外,七个儿子都有功名:长子光斗字为龙,郡庠生,封奉直大夫;次子光魁字为梅,贡生;四子光迁字为宁,岁进士;五子光圭字为璋,授征仕郎,候选直隶州;六子光鑑,字为铉,高中榜眼,乾隆钦点二等御前侍卫官,后派往宁夏中卫任副总兵;七子光泰,字为开,邑庠生;八子光池字为瑶,雍进士,候选州司马。从乾隆到光绪年间苏田共出岁进士、雍进士、乡进士26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