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君 发表于 2018-9-23 13:48:15

海口镇民间故事之“七巧三奇特”专辑

福清的方言说:“一日去海口,三日讲不了。”海口镇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早在北宋时就已建镇,史称“小杭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七巧三奇”的故事,传述了海口的光辉历史。故事脍炙人口,令外乡人由衷赞叹:“一日去海口,三日讲不了。”闲暇,笔者摘录几则颇有趣味的“七巧三奇”故事共赏:
一、怜孤老恭敬若父错良机白猪成仙
海口后井村有一后生,姓林名茂藻,父母早逝,娶妻生有一子。夫妻两勤劳俭朴,过着小康生活。不过时时感到没有老人照顾孩子,未免羡慕别人家父母在堂,承欢膝下的乐趣。自然而然又怀念起自己的父母来。有一天,林茂藻到海口街卖菜,见有一个衣衫褴褛,满身生疮的老人,沿街叫唤:“谁要我做父亲!”人们听了未免好笑,视他为颠疯汉,不予理睬。而林茂藻却想到自己家中正缺一人照管小孩子和看守门户,何不请他住到自己家中。于是来到老人身边,说出自己的意愿。可老人满口说:“要当父亲不当佣人。”围观的人众,有的取笑,有的起哄,使茂藻愈感难堪。林茂藻赌气之下,说:“当父亲就当父亲,到我家来吧。”茂藻和他妻子对待老人,十分恭敬孝顺,老人甚为感动,早晚帮助操劳家务。不过老人所定宗旨:“日久才能见人心。”为了试试林茂藻的心地,一天,他让孙子故意失足跌倒天井,孩子被跌得哇哇直哭。茂藻夫妇闻声赶来,先扶起老人然后才去抱孩子。邻居叔伯们有的称赞他孝顺,有的责怪他不先抱孩子。茂藻夫妇说:“我们还年轻,没有了孩子可以再生,没有了父亲难找啊”!老人听进耳中,记在心上。光阴荏苒,不觉已到端午节,田里水稻正在扬花吐穗。老人一早从田间巡水回来,对茂藻说:“今天要去割稻。”茂藻听后甚感突然。但转念一想老人吃的盐比自己吃的米还多,老人的话说不定有道理!于是就拿起镰刀到田里去割,并遵照老人的话,把稻草晒干存起来。开始乡邻不解其意,传为笑谈。迨至农历七月半,大家才晓得其中奥妙。原来此时镇东卫养的一群军马全部病倒了。一天,有一过路医生对卫官说:“只有用端午节割下的稻草喂马才有效。消息传开,马夫们都找到林茂藻家买稻草,果然草到病除,林茂藻从中赚到一笔大财。到了年底,老人对茂藻说:“自己出门多时了,想回家看看。”但又不说明家在何方,茂藻舍不得老人离去,再三挽留,老人固执要走,只好答应。并亲自送行。别时老人说,他床头有一包糕点留给茂藻吃。茂藻回来后,到老人床头一看,原来是一堆臭味难闻的大便。心想自己对待老人不周,惹起老人生气,他才如此恶作剧。便把家中养的一头大肥猪赶来把大便吃了。到大年三十日早上,茂藻把这头猪宰了,剥了毛后,正准备开膛破肚,全身不留一毛的白猪突然虎地跑了,直跑到村后一口井里去。茂藻追到井旁一看,不见踪迹,一再打捞,还是一无所有。此时,茂藻才省悟到老人定是神仙,一堆大便是老人考验他的“仙丹”,自己缺乏慧眼,错过良机,倒作成了白猪升天得道。这口井,后来人们叫它“白猪井”。
二、乐乐砌灶一无所有 知州丧儿哭声连天
话说明清之时,海口有一后生,为人勤劳善良,学就砌灶的一手好手艺,左邻右舍的炉灶,都是他砌的,从来不取人家的分文报酬,因此深得乡亲们的称赞。由于他心情开朗,性格乐观,大家都叫他“乐乐”,其本名倒被人忘记了。清顺治四年,乐乐正值廿五岁血气方刚。清兵围城时,乐乐在义军中当一名勇士,龙江书院一场激战,他奋力杀死几个敌人后,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昏迷过去。夜半一场大雨,乐乐苏醒过来,抬眼一看,夜色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摸摸倒在身边的战友,血肉模糊,都断气了,他感到绝望。心想“报大仇难遂,留残生何益”。拿起身旁的大刀准备自杀。恍惚中听到有人隐隐呼唤:“乐乐呀乐乐,你该遭此数,不该死于此地。”他侧耳再听,又听到连呼三遍,乐乐感到奇怪,暗想莫不是“神明示嘱”应留此残生,说不定有报仇雪恨之日,于是振作精神,爬到一口池边,小心擦干血迹,撕下血衣包扎伤口,连夜到乡下亲戚家治伤。数日后清兵把海口城洗劫一空,转攻兴化府去了。乐乐回家一看,只见自己的房屋被夷为平地,老母和幼弟被烧成焦骨。他咬紧牙关含泪掩埋了母亲遗体,准备再在原址搭一间草房栖身,可是东找西找,连一块可以砌灶用的完好的砖头都没有。真是“乐乐砌灶,一无所有。”
再说海口有一郭文祥,系郭万程曾孙。他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中进士后,被朝廷派任胶州知州。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因母丧丁忧南归福建,安置家属于福州后,就毅然参与隆武朝的抗清行列。福州失守后,他又只身返回海口,本想在家乡组织义兵,与清军决一死战。可是这时清兵把海口城围困,他只好转到城外乡下发动村民,策应城内义军对清兵实行内外夹攻。当他正在奔走呼号之际,海口城被攻破。清军移兵南犯时,郭文祥立即进城,只见满目颓垣残墙,横尸遍野,已找不到一个相识的乡亲,心中未免十分凄楚。他默默度步向前走去。走到乐乐家门口,见他一人呆呆地站在瓦砾上。文祥心中明白,走过去喊声“乐乐”,乐乐见是郭文祥,不禁泪水成串,痛哭失声。文祥安慰说:哭也无用,还是打算报仇啊!乐乐诉说自己无处栖身,郭文祥很同情,就约他一起生活。从此,乐乐和郭文祥暂住海口城内的一所空房子。数月后,见地方稍微平静,郭子文写了一封信,叫乐乐赶到福州接回家眷。时文祥有一幼子年方三岁,从福州返回的一路上,均由乐乐抱带,因此和乐乐混熟了,到家后,天天要乐乐带他去玩。乐乐不去,小孩就哭闹不休。文祥见乐乐心地好,是个可靠的人,索性把儿子托付他。
清兵的武力镇压,激起民众的反抗怒火,各地在暗中组织队伍,郭文祥感到“民心可用”,总想抗清复明有望,决意到各地联络。临走时对妻子说,乐乐是个忠厚有为的人,不可怠慢,即使有什么错处,也要等他回来处理。
一天,乐乐带小孩到大桥头玩,他把小孩放在石板上坐着,自己去小解,突然小孩凄声喊叫,乐乐急回头一看,只见一只白额猛虎向小孩扑去。乐乐惊出一身冷汗,心想郭相公是自己恩人,他儿子遇难哪有不救之理。于是奋不顾身,顺手拿起邻家一根门杠朝猛虎打去。一眨眼猛虎不见了,却把孩子打死了。乐乐惊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惊魂稍定,还望小孩有救。就急急地抱小孩往郭家跑,可是小孩已经断气了。乐乐如实对郭妻说明经过,郭妻记起丈夫临别时所说的话,虽悲痛儿死,也未敢处置乐乐,只说待相公回来再说吧!就咽咽哭哭把儿子收埋了。到这年秋末,郭文祥见“大明无望”,带着沉郁的心情回来海口。到家后,妻子对他说儿子被乐乐打死,他感到疑惑,不相信乐乐会下此毒手。就在这时家人报说:“乐乐自尽了”。原来乐乐听说郭文祥回家,感到无面见他,就一头撞在墙上自杀了。郭文祥非常悲痛地对妻子说,儿子之死,定有原因,乐乐自尽,忠心难得,应以一家人看待,厚礼埋葬。妻子理解丈夫的心情,也凄然落泪。送葬之日,文祥夫妇跟在乐乐棺木后面,哭得非常伤心。至今海口一带,谁家有了丧事,哭得悲切时,邻居们都会说“某某人一家哭乐乐”,这句话成了口头语,一直流传至今。
三、百名石工刻弥勒 九十九人吃晚餐
海口瑞岩山石刻弥勒佛像,民间流传着有趣的故事:当年吕伯恭为了加快速度,就对领班老师傅说:要多请石工来刻。老石匠邀约同行,请了九十九个技术好的石工,可是要刻成什么样的佛像,大家心中无数,吕伯恭自己也未见过弥勒佛是什么模样,只好召集工匠们来商量。正在大家七嘴八舌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胖胖的中年大汉。此人面容和善,喜眉笑脸。看样子是急急赶路而来。他解开纽扣,袒胸露腹,自称是“西池村”人。听说吕伯恭捐资刻石是个大好事,特意赶来参加。他谦逊地说:我手艺不好,如大家不嫌就做个帮工吧。吕伯恭感到此人来了,刚好凑成百名石工,是个好兆头,就表示欢迎。这时有个小徒弟对班头说:“师父,这个刚来的大叔好福相呀!”一句话提醒了老石匠,心想按“西池”人的形象来刻不是很好么?他把自己的想法对吕伯恭说了,吕伯恭也觉有理。因为有了现成的样谱,刻石进度果然很快。不过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每天早、午饭在工场吃,大家都没有注意,晚饭是在瑞岩寺天井下吃,十桌饭菜,只有九十九人就坐,一天两天,不来吃晚饭的都是那个“西池”人。大家感到奇怪。后来发现早、午饭,他也不来吃,这就引起吕伯恭的疑心,难道是“西天人”,自己错听成“西池”人呢?于是就暗中到西池村查问,村民们都说没有此人。吕伯恭省悟是弥勒佛亲自来参加刻石,感到非常高兴,也油然产生了虔诚拜佛的念头,当夜就焚香祷告,求弥勒佛保佑刻石顺利。可是这样一来,第二天西池不来了。吕伯恭怕泄露“天机”,就对石匠们说:“西池”人家中有事不会再来了,直到完工以后,他才对石匠们透露真相。“弥勒佛显圣”的消息传遍四乡,各地来焚香的、观赏的络绎不绝,香火直排到奈何桥头。从此弥勒佛的形象也被公认定型下来,还流传一幅有趣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四、儿童祭石像 弥勒与东岳斗大
关于弥勒佛,海口一带还有一个流传更广的民间故事。
很早以前,在海口龙江书院读书的一个少年,一天在路上拣到一块拇指那么大的小石佛,觉得好玩,带回家中摆在书桌上。到了这年农历十二月廿四日,少年学着父母祭灶,在小石佛面前也插上了一柱香,摆了祭品。这一来,却使小石佛起了灵性,也想跟着灶神爷上天,只是感到自己形体太小,怕进不到众仙行列。于是就想法把自己“涨大”起来,到第二天,小石佛竟“涨”有拳头大了。少年害怕了,告诉了父母,父母也怕了,就把石佛放到天井下,用木桶反扣住。过了三天,木桶被涨破了,再大下去,就有把房屋涨倒的危险,连左邻右舍也恐慌起来,大家都说这是“妖魔作怪”,一时无法对付。还是几个青年敢作敢为,用大麻绳套住石佛,抬放在瑞岩山下。谁想石佛贪心,决意要涨成天上人间最大的佛,到了天庭才不会被众仙欺负。决心一下,涨的劲头更大了。东岳山神见此石佛有挤倒自己的危险,怎么办?唯一的办法,自己也涨起来反挤石佛,于是演了一场“弥勒与东岳斗大”的武戏。幸好有一游方和尚经过瑞岩,见山石拼斗,必然把众生灵都挤到海里。“普渡众生”是出家人根本,和尚未免动了恻隐之心,决心不让此妖物作孽。于是向山下村民买了一条狗,破戒杀狗,煮成狗汁,拿到石像面前,口中念念有词,然后把狗汁泼在石佛身上。果然灵验,石像不再大了。东岳山见威胁已除,也就自行停止涨大。从此,弥勒与东岳山虽然比邻,却也相安无事。
五、 拾金不昧救人一命夫妻削发一僧一尼
“和尚爸尼姑奶”的传说,是“七巧三奇特”中最为突出的一“奇”。“奇”在哪里呢?瑞岩寺的和尚和祈福堂的尼姑却生有儿子,这不是佛门犯戒吗?更奇的是和尚尼姑及其后来做官的儿子的泥塑像,竟然进入山门,祀在瑞岩寺右廊,据说是他们符合佛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宗旨。旧时到寺进香和游览胜景的人们,都要请住持和尚讲述这个故事。
很早以前海上里(现在的平潭,旧时属福清县治,设海上、海下两“里”)紫菜坛有个姓林人家迁居海口。男人林好义肩挑卖菜,妻子王氏料理家务,尚未生育。家口虽少,日子却过得很艰难。一天,林好义挑菜沿街叫卖,一直卖到大桥头,到厕所大便时,看见矮墙上有一个搭袋,随手拣起却是沉甸甸的一袋银子,足足有一百两。心想丢银子的人心里一定很难过,说不定会酿出大祸,于是在原地等待失主。过了个把时辰,果然失主来寻找,这失主也是平潭人,只因其兄弟欠交官府钱粮,被地方恶霸诬为“海盗”,捕送福清县衙究治。县官一面扬言:“案情严重,拟判死罪”,一面暗示手下书吏出面活动,授意被告家属出银子百两赎罪。为了救被告一命,除亲友相助外,借了高利贷凑成一百两银子赶往福清县衙赎人。因心乱如麻,在厕所大便时把搭袋放在矮墙上忘记带走。好义听罢,就把银子还他,失主千恩万谢。林好义做了好事,却遭妻子王氏埋怨,引起夫妻口角。好义一怒之下,决计离家,到瑞岩寺做和尚。妻子也横下一条心,去祈福堂做尼姑。其实王氏此时已怀孕在身,只是一时所忿,不暇顾及。过了一个多月,好义奉师父命到海口街化缘,傍晚回寺路经祈福堂,适逢大雨,只好躲在尼庵门口避雨,也是老天怜悯,大雨下个不停,一直下到天黑,王氏出来关门,见丈夫在门口,心想自己身入空门,“六亲不认,一尘不染,”不能再和丈夫见面,就返回后院,向师父老尼凛告原委。老尼便请好义进庵,劝他们夫妻还俗。怎奈好义心灰意冷,无心再留恋红尘,只好借偏院住宿一夜,第二天就回到瑞岩寺。后来王氏在尼庵产子,取名“岩生”。转眼过了八年,心想儿子该送去读书,就托一位师组带着岩生到瑞岩寺认父。好义把儿子送到瑞岩寺对面南阳境书斋中读书,这书斋里一伙顽童经常朝笑他是“和尚与尼姑生的,岩生怀恨在心,说:“有一日我做了大官,你们全村都要‘打帚过刀,鸡犬不留’”后来岩生果然中了状元,昔日同窗们也长大了,后悔当年羞辱他,现在怎生是好呢?想来想去,唯有全村迁居避祸,才是办法。于是全村人民拆屋移居山下村。临走时各家扫帚都用刀砍成两截,杀了鸡犬,留下鸡毛狗皮,丢满村前。岩生回乡到瑞岩寺拜父,说及当年被侮辱之事,林好义劝儿子不可报私仇,说南阳境已“扫帚过刀,鸡犬不留”,村民也已畏祸迁居,知过能改,不应再计较了。岩生遵父命不再追究,倒是南阳境父老感激林好义“悲慈为本”的恩德,在瑞岩寺右廊塑祀他们一家泥像,供人瞻仰。
六、赠旧袍书生救弱女 感至诚鬼妻抚孤儿
话说明嘉靖年间,海口游桂村有个读书人,姓游名季章,早年丧父,家道中落。但游生少年倜傥,喜欢交友。他廿岁的时候,元宵夜应牛宅同窗好友的邀请,饮酒吟诗至深夜才回家。他踏着月色,缓步走到东岳山下时,隐隐听见半山坳有女人哭泣的声音。他凭着酒胆,顺着哭声方向寻找,在一堆草丛中见一少女坐着,身上用杂草遮着,在朦胧月色下看不清面目。季章心想“鬼不显形”,定是落难之人,就走上前去问道:“姑娘,夜已深了,为何在此啼哭?”少女见有了生人,惊惶万状,钻进草丛哀告说:“公子止步,请不要走近。”游生感到奇怪,对姑娘说:“你有何委屈,请大胆说明,只要能够做到,自当尽力相助。”姑娘见此人诚实,就对他哭诉自己被害经过:原来姑娘姓林,父亲林金来在海口街开鱼货店,两个月前,她到首溪姨母家作客,半路上遇一伙强徒,对她要行非礼。姑娘高声喊叫,强盗就下手将她捏死,剥去衣服,把尸体拖到半山扔进草丛。姑娘死后,因赤身*,难见地下祖先,因此夜夜啼哭。季章听罢很同情,表示一定转告他的父母,说罢就脱下自己的旧袍给姑娘穿上。当夜赶到林家,告诉林金来,金来夫妇知道女儿被害情由,第二天收埋了女儿尸体。
转眼到了清明节,这天天气晴朗,游生到牛宅坨村邀请好友去瑞岩山游春,半路上想起林家姑娘惨死,难免怜惜。信步来到姑娘坟前凭吊,默告她托梦指明仇人,以便日后能为她报此大仇。瑞岩山回来之夜因精神困倦,和衣倒在床上假寐,朦胧中听到有人扣门,以为又是好友来请,急步开门,却见林家姑娘含羞站在门口,游生不解,便拱手说道:“姑娘芳魂到此是否要告明仇人是谁。”姑娘哀求说:“夜露寒冷让我进内诉说!”游生自恃对她有恩,谅不至为祟,就请她到房中来。姑娘告诉季章,她其实未死,为了察访仇人,父母设计做了假墓,并要女儿暂时不要外出见人,以便麻痹仇人,乘机报仇。因感游生厚恩,今夜偷偷来此面谢。姑娘感恩,游生惜情,这夜两人谈得情投意合。临别,姑娘表示得便时还会再来,要游生小心保密,不可让外人知晓。
数日后的夜半,林家姑娘又来扣门,进屋时满面喜气盈盈。她告诉季章,父母同意他俩结为夫归,只是不可“明媒正娶”,以免惊动仇人,因此来和他商量看有何办法成此一段姻缘。两人商量之后,由游生外出远游一段时间,回来时带着姑娘回家,说是在异乡娶回来。
时过三月,季章带着妻子回来,一伙同窗好友前来祝,游生备了簿酒酬谢,送过宾客后,见妻子面有忧色,问其原因。原来来客中有一人一直注视她,不怀好意。她静心一想,感到此人好象在那里见过。后来记起自己被害时,强盗中有一个与此人面貌相似,莫不就是这个强盗?季章说此人平时虽有浪荡习气,但不至为盗杀人,劝慰妻子不要疑心。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原来贼眼注视游妻的那个人,确是参与杀害姑娘的强盗,这日见游妻之后,怕案情败露,当夜鸠集同伙提刀窜入游家杀人灭口,把正在熟睡的游季章杀死,又欲再杀其妻,林家姑娘惊醒,见丈夫被杀,遂化成厉鬼,众盗见状惊逃而去。
原来林家姑娘确是已死,当时山神土地可怜她,设法保护其尸体不坏。因感游生恩德,又虑季章害怕“人鬼殊途”,因此设词瞒过,成就这段良缘,寄望游生将来为她报仇雪恨。岂料反累游生丧命,真是悔恨交加。幸自己有孕,把报仇希望寄托在未来儿子身上。但游家不能再住下去,只好移居墓中。十月满后产下一男。为了抚儿成人,每日都到登俊街买糕饼喂儿。登俊街糕饼店每晚清点市收时,都发现一张冥钱,日日如此,难免怀疑。于是留心观察,发现有一少妇每日傍晚都来买饼,决心察访是谁家媳妇。一天,叫其妻暗暗跟随这个少妇,老板娘跟至东岳山下林家姑娘墓边,少妇不见了。却听见婴儿哭啼声,这一惊非同小可,回去对丈夫说了。老板怕不吉利,更怕消息传出没人敢来他店买饼了。因此叫妻子不要声张出去。游妻发觉被人跟踪,怕儿子又被害,就逃居塔仔门一座古墓中。后来抚儿长大,报了深仇。
七、两载芳邻安民女 柱边相伴陈孝容
清朝咸丰年间,海口长后境寨边村有一个名叫陈孝容的菜农,他家出了一件怪事,一直传为奇谈。
这年冬节夜,陈孝容忽闻有敲门声,感到奇怪。心想节日夜晚,家家户户团聚搓圆,庆贺团圆。这时候有人敲门,定有急事。他马上把门打开,可是门口不见人影,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声音,随手关好大门,进入屋里。过了一刻,又听到敲门声,这次听得真切,他又去开门,但依然不见人影。这样连续三次,他认为是邻家刁皮孩子捣蛋,不予理睬。想不到返身至大厅前,听到厅上大柱中有少女说话的声音,却不见其人,一时惊出一身冷汗。转而又想,莫非是躲在柱边?于是壮胆大声喝道:“是谁?”女孩子说:“我是安民人。”这可怪了,安民村离此五里,三更半夜到此何干?他环视大柱四周,并无人影。当时乡下人经常传说“狐仙作怪”,陈孝容想到此,毛骨悚然,默声祈告:“平生与你无怨无仇,望仙姑不要作践弟子。”而柱中女子却以悲伤的声调回答:“我是谁,以后会告诉你,你是我的恩人,我不会害你,如今我无家可归,求你让我在你家暂住一时。”孝容实在不解,但也没有办法,只好对她说:“既然如此,就住下吧。”从此以后,这女孩时常往来,每日进出,遇到孝容,都很有礼貌地打招呼。给她东西吃,只要放在柱子边,不用召唤,转眼间就吃完了,但始终见不到人形。日子一久,孝容也就习以为常,空闲时,就搬凳子坐在柱边和她闲谈。消息传出后,海口远近,人人争来观看,闹得孝容家门庭若市。这柱中人记性很好,只要谁到过孝容家一次,第二次再来,她都会叫出名字。就这样在陈家住了两年。这年又是冬节夜,女孩突然向孝容一家人告别,临走时才对她说明自己身世和称孝容是她恩人的来历。
原来此女姓张名阿秀,娘家在安民村,只因家境穷困,十岁那年遇上灾荒,父母走投无路,忍痛把她卖给游桂村一户人家当童养媳。这游家人也是做田人,但婆婆却是个远近闻名的泼妇,心肠狠毒,对待阿秀非常苛刻,十岁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还被逼着看牛羊,砍柴火,挑水,洗衣,整天劳累到深夜不得安睡,稍有过失,非打即骂,折磨得小阿秀骨瘦如柴。晚上想念父母和弟弟,常常哭到半夜。这样苦度三年,大前年的冬节夜,婆婆不让她上桌吃节饭。她小心灵受了创伤,痛不欲生。到了半夜,她不顾寒冷,也忘了害怕,偷偷地开了门冒着剌骨的寒风,准备逃回娘家。走到白马寺前,饥寒交迫,她实在走不动了,坐在庙前哭泣。心想蓬头垢面,皮包骨头,浑身上下,衣不蔽体,怎能让母亲见了伤心呢。但不回家又没有地方可去,真是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境地!她放声大哭,决心跳水自尽。
恰好这天陈孝容挑一担青菜到松潭一带贩卖,为了赶节市,鸡叫头遍就上路,走到白马寺附近,听到有人在哭,以为是“诸人仔鬼”阴魂不散,心中未免害怕。他就放在菜担,手握扁担以备不测。一会儿,见庙里走出一人,边走边哭,到了池边正要往水里跳去。孝容认真一看,原来是个女孩子,知是遇难之人,于是一个箭步赶上去,把她拉住,阿秀被孝容救了。经过查问,阿秀诉了自己的悲惨身世,孝容很同情,就顺路送她到娘家。
阿秀连夜回家,父母料想定有不测之事发生,见到女儿三分象人七分象鬼,心痛万分。母亲把她紧紧地抱在怀里。阿秀泣不成声,诉说三年来的苦楚。父母听了很是伤心。但在那时,送出门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收也收不回来。只好劝慰女儿忍受,期望将来成亲后,丈夫会爱惜她,也有个出头日子。三天后,父亲送她回婆家。婆婆并未因为阿秀想过自杀而改变心肠,反而更恨,折磨得更惨。第二年又是冬节夜,阿秀又想念父母,在屋里流泪。婆婆发觉了,以为她故意在节日给婆家难堪,结果被狠打了一顿,未婚夫站在一边,毫无表情,这又使阿秀感到绝望。这天半夜,她跑到大桥上跳江自杀。一缕悲魂在龙江岸边徘徊,阿秀并不觉得自己已经死了。她,在这茫茫黑夜,应该到哪里去呢?想来想去,想起了去年救她一命的陈孝容。实在无路可走了,只好找陈孝容看看再作打算。
在陈家两年,孝容的母亲、妻子和妹妹对阿秀都很热情,视为一家人,为了避免阿秀伤心失望,一家人相约不要说看不见她。两年来,阿秀又享到人生的乐趣,开始有了欢颜笑语。两年后的冬节夜,孝容的母亲一时忘了禁忌,叹一口气,说:“唉,这孩子能让我看见多好,十六岁了,也该定亲了。”这话被阿秀听见了,顿时发觉自己已成女鬼,无法回到人间,阴魂一直在他家,害得恩人担惊受怕,于心不安,于是习决心向孝容告别,孝容全家人舍不得让她离去,再三挽留。但阿秀还是坚决要走,临行时向陈家全家人拜了三拜,一出门就不知去向。从此,阿秀的悲魂又到处飘荡,茫茫大地,何处是她的归宿……
(福清侨中 林宇建 供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口镇民间故事之“七巧三奇特”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