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滑粉表哥 发表于 2018-9-23 13:48:02

中华梦乡的由来


徐霞客半路决定游石竹山还有一个原因,听说石竹山有九仙祈梦所。但他万万没想到,三百九十多年后的今天,其它地方的祈梦习俗很早就式微了,而石竹山九仙祈梦所祈梦习俗却方兴未艾,因而被国家旅游部门誉为中华梦乡。同时,石竹山祈梦习俗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竹山梦文化由3个部分组成:
其一,民众对九仙的信仰。


相传汉武帝年间(公元前140---公元前97年),即两千一百多年前,冶城(今福州)刺史何堠,生了九个儿子都是盲人,在于山炼丹修行,最后得道成仙,骑鲤升天,途经福清境内,发现了石竹山,看见这里风光旖旎,尤其山上悬崖有个很大的洞,洞口有一个大平台,石凳石桌天造地设,好像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所以决定在这里落户,以托梦的方式为百姓排忧解难,这个洞民众称作九仙洞。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九仙的传说家喻户晓,民众集资倚着九仙洞建成灵宝观,供奉九仙神位。274年后改名灵宝道观。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灵宝道观扩建,因加建了供奉其他神明的殿宇,原来建的供奉九仙的寺观另立名称叫九仙阁,也叫仙君楼,灵宝道观随之改名石竹寺。直到上世纪80年代,石竹寺得到复兴,规模空前,最后定名为石竹山道院。民众对九仙的信仰,表现在石竹山道院常年香火鼎盛,经久不衰,还表现在福清许多建于宋元明代的寺院如海口瑞岩寺、龙田福庐寺、东瀚护国寺等,都设有九仙阁或九仙宫。
其二,民众祈梦习俗。


石竹山祈梦活动始于何时没
有文字记载,有一个祈梦故事发生在五代十国之闽国期间(909年----925年),距今也有一千一百年左右。古代最著名的祈梦故事来自明代叶向高,他在石竹山牛蹄洞(有的说是留题洞)口的岩壁上留下一首诗,诗的最后两句是:一自名山传梦后,只今玉带愧横腰。诗后面款文是:余为孝廉时祈梦,仙告以腰系玉带。万历丁巳春邑人叶向高书。这就告诉后人3个事实:一是叶向高是在家守孝期间到石竹山祈梦,那时候叶向高已中了举人。因此,叶向高祈梦是想知道自己今后会做什么官。二是叶向高得到的梦是腰系白玉带。古代官员的腰带不同材料代表不同级别,最高级别的官员才系白玉带。三是叶向高写这首诗的时间是万历丁巳春,即公元1616年春天。这时间是叶向高第一次辞官在家期间,他是在阁臣(相当于副相)职位上辞官的。叶向高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第一次辞官的原因是皇帝虽然对他很好,但对他好的政治主张却不重视,自己官居高位却无所作为,所以才辞官的。因此诗中有只今玉带愧横腰的愧疚与遗憾。但后人编的叶向高祈梦故事却不是这样说,而说叶向高中进士前就到石竹山祈梦,梦里听见有人说:富贵无心想,戊戌两不成。这使叶向高很错愕。因为按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功名没有希望。而寺里的道士却说这是个好梦,想没有心即相,说叶向高未来官居相位;戊戌两字像成但不是成,预示叶向高做宰相的时间在戊戌年。实际上戊戌叶向高才39岁,到丁未年49岁时才入阁。显然,祈梦故事是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是因果文化,世上所有的事情皆有因果,之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自古到今,石竹山祈梦的故事不计其数,一千零一夜也说不完。有人试图通
过科学的道理来解释石竹山祈梦现象,认为石竹山有较大的磁场存在,所以人在那里睡觉容易做梦,而事实上不是所有人在那里倒头一睡就有梦。叶向高在另一首诗的小序上写道:春暮同陈泰始柱史洪海含中舍登石竹岩时二君祈灵无梦且欲促归(这首诗刻在石竹山紫云洞右岩壁上)。也就是说即便有磁场存在也是因人而异,每个人都会做梦,不是每个人都睡在磁场上。其实,对于石竹山祈梦大可不必千方百计寻找什么科学依据,只需了解其文化内涵就够了。古时候,石竹山道院就留给祈梦人一对警句:有奇雅想即是梦;无清净心莫求仙。头一句的意思是:祈梦要有正当的目的,高尚的目的最好,为此所想到听到看到的那就是九仙给的梦。后一句的意思是:没有清澈干净的心灵,而心怀邪念,不要去求仙,求了也枉然。归结起来一句话:好人有好梦。
文化,只有文化可以穿透历史联系现在。正因为祈梦文化的传播,所以形成福清以及周边县市民众到石竹山祈梦的习俗。
其三,民众接春习俗。


每年立春那一天,无论立春来临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有成千上万的民众自发地到石竹山参加接春活动,形成了福清及周边县市的一种民俗。


接春活动与农事有关,这种民俗自古就有,而在寺院里举行,石竹山是独一处。原因与民众对九仙的信仰和祈梦文化有关。徐霞客在游石竹山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闽有春游石竹,秋游鲤湖语。说明春临大地的时候,最先来到石竹山展示春天的美丽,所以民众接春的地方自然择在石竹山。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文化和科技不断发展,全国各地的接春习俗渐渐地淡出
社会生活。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全国几乎找不到哪个地方还举行这个活动。唯独石竹山的接春活动不但没有淡出,而且越来越红火。探究其原因,还是与民众对九仙的信仰和祈梦文化有关。因为现在的接春活动已经与催农没什么关系了,民众希望通过接春活动,接回去信心和希望。它跟其他民俗一样,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文化诉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华梦乡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