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羊叔叔 发表于 2018-9-23 13:46:46

兄弟

在偏僻的小山村仁际村,在山石上阴刻的“兄弟”摩天大字被涂上红漆。路过的人总要举头望字,如同向“兄弟”行注目礼。
话要从郑永和郑恒说起。他们是同生同长在这山村里的一对好朋友,一直亲如兄弟。两人成人了,仍互帮互助,兄弟之情历久弥深。
当然,误会也不可避免。
哥哥郑永在1981年借了弟弟郑恒200元钱,因多种原因未及时还钱。郑永以为,借了弟弟钱拖延数时归还也无妨;郑恒认为,哥哥借钱已有两年,从不见提起,莫非真的要赖账不成?想着想着,郑恒心中渐成芥蒂,郁郁寡欢,刚好近日又要花钱,又不敢向哥哥催讨,心里感到怪堵心的。
于是郑恒想出一个办法,带上一柄小巧玲珑的水果刀,在山路旁的一棵大松树朝路的一面树干上轻轻刻下“永无赖”三个字。
山路上人来人往,人们纷纷猜测“永无赖”之意,若把“永”看成人名,村子不大,排查易如反掌,当然是指“郑永”。那郑永又怎么啦?他干吗被说成“无赖”?“无”若解成“没有”,那整句话的意思又不一样。如果是后者之意,又何必写出来呢?究竟郑永是“无赖”,还是“没有赖账”,还是“失去依赖”,还是规劝他不要耍赖( “无”同“毋”,不要)……村民众说纷纭难辨其意。如果他真的赖账,那他又会去赖谁的账?村民咬文嚼字,终难一锤定音。
郑永听说了,心想:这无非因为我两年前欠款未还一事罢了。既然好朋友,为何不直说出来,却如此转弯抹角呢?别小看这大树身上的小字,一传十,十传百呢,得赶紧还钱了!郑永自己在催促自己。
第二天,郑永就着手筹款还债,可在当时这并非易事,就是村上最牛的工作户,每月也才领到50元的工资。眼前家里可想的办法也只有卖柴。他果敢拆下自家柴垛,连续一周同家人一道挑柴下山岭,到海口镇集市卖柴,才攒足200元。于是,他迫不及待赶往郑恒家还钱。
郑恒接过郑永卖柴所得款后,愧疚极了,连声说:“永哥,手头紧,别急着还,干吗如此着急卖柴,眼下柴草价低落,真让我有点……”
郑永忙打断说:“咱俩是兄弟,有事多交流,别闷在心里。”说得郑恒一阵脸红。
次日清晨,路旁的“大树布告”消失了。
一个月后。一天黄昏,夕阳西下,郑永在回家路上看到别人的一头黄牛在自家稻田里大快朵颐。他并不声张,只悄悄牵走黄牛,把它拴在路边树下,自个离去。当时,来这里浇菜的李老汉看到了,心想:这下郑恒家可惨了,牛大概吃了半亩稻,少说也得赔上百来元。我敢断言郑永也不是傻子,肯定不会白白放过郑恒那小子。有戏看喽。
可李老汉白等数日,这事没了下文。李老汉是心直口快的人,憋不住跑到郑恒家嚷道:“牛吃饱了,人不吭声,真无赖!还不赶快赔人家钱……”郑恒细听了,方知自家黄牛糟蹋郑永家庄稼,连连向李老汉赔不是。
李老汉走后,郑恒急急忙忙赶到郑永家。
“不经李老汉点破,我还蒙在鼓里,永哥如此宽宏大量,真让我感激……”郑恒像做错了事的小孩子在自我检讨。
“没关系,小事小事,别往心里去。同村相处,难免有磕磕碰碰的事儿发生,更何况我们是多年兄弟!”
“兄弟,兄弟……”郑恒在回家路上,一直在无数遍地自言自语重复着“兄弟”二字,他越发感到其重量非同寻常。
为了铭记“兄弟”之情,郑恒把“兄弟”二字刻在山路边的巨石上让它天长地久留存在仁际村,留存在村民心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