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娃 发表于 2018-9-25 11:20:00

闯荡非洲的华人特别群体-福清哥

引言:在闯荡非洲的新华人中,有一个特别的华商群体格外引人关注,这就是福建福清人,大家都叫福清哥,说其特别,不仅因为在他们的身上,明显表现出中国赴非商人的共性,还在于他们具备其他群体所缺乏的团队精神。认知他们,了解中国商人在非洲的打拼历程,同时也是解析福清华商在非洲、在世界各地发展迅速的核心原因。

2006年7至9月,笔者由南至北穿越莫桑比克时,遇到了福建福清籍商人王孝金,他和老婆在南部非洲内陆小国莱索托开了一家夫妻店,因竞争激烈,来到莫桑比克,寻找其他可行性投资商机。我和他短期结伴而行,走访了4个城市的福清商人,所到之处都是由他的福清亲戚免费提供食宿上的帮助,从而有机会与这个特殊的华商群体零距离接触。其实,投宿之前,王与他们并不熟识,有的也仅仅是认识而已,但凭借福清人特有的亲戚关系网,我们得到很好的照顾,王作为辈份上的长者,也受到他们的尊敬。一路上走下来,王向我聊了许多有关福清人闯荡非洲的话题,他在莱索托开店,最初的话题是从这个国家谈起。
上世纪90年代初,福清籍人士陈克辉、方则基、何青三人抵达莱索托,他们被这里的商机所吸引,因受资金和阅历的缺乏,先从给一家台湾人开设的超市打工做起,熟悉环境,积累经验。后来,他们决定自己创业,利用打工攒下的薪水,再加上从老家筹集的一些资金,合伙开了一家小型超市,在这里逐渐扎根,3年后发展到3家大型超级市场。随着经营范围和规模的逐日扩大,他们感到力量单薄,决定从国内带来亲友,走共同发展之路。就这样,福清人像滚雪球一样源源不断地聚集,很快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人,在莱索托8个城市几百家超市、商场中,基本上均被福清人所垄断,经营品种也由单一的日用品发展到五金、副食、服装、鞋帽、餐馆、车行等行业。
对于福清人在南部非洲数量膨胀的现象,王道出了其中的部分理由:福建人很早就有飘洋过海的历史,造成了福清的风俗习惯是特别看重出国,你小学没毕业无所谓,但没出国经历就会被人看不起。闯荡天下、出国赚钱一直是当地的优良传统,当一个人在海外寻到发财机会,首先会把老婆或家人带出去。在发展过程中,福清人会依托两条亲属路线优先选择人手,一条是将家族或同姓亲戚中愿意出国的人带走,另一条是以姻亲为纽带,在老婆的亲戚中考虑人手。这批人出国后再以此类推,一个带几个、带一家、带亲友,滚雪球式地发展,在海外目的国便呈现家族或老家居住地群体特点,大家要么是远房近亲,要么是同乡好友,即使互未谋面,但一打听,拐弯抹角总能攀上亲戚,真是"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据说,由方氏兄弟带来的家族成员在南部非洲就有2000多人,让当地人对"福清哥"刮目相看。2000年1月16日,莱索托福清同乡会在首都马赛卢正式成立,方则江先生任第一届福清同乡会会长。
南非是非洲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对于这个开店容易、商贸繁荣的大市场,福清人更是蜂拥而至。各个媒体给出的数字不同,根据南非侨会的大致统计,目前在南非的中国人已达20万人,其中福建人就达10万,而福清市人所占比例最多,约为7万人,三分天下有其一。他们大多开店,或组建公司从事进出口贸易,也有的设厂或在当地打工。
最早到达莫桑比克开店经商的新华人多为北京人、大连人和湖北武汉人,他们在首都马普托市抢占先机,开办公司,设立商店,也遇到不少繁荣发展的好契机,但由于安于现状、经营保守,这么多年过去,商店几乎没有什么扩展。福清人进军莫桑比克,也只是新世纪后近几年的事情,虽然时间短暂,但他们开店的进度可与兔子繁殖的速度相媲美。对于这个国家的市场,福清人有自己跑马圈地的宏伟计划:在莫桑比克南部首都城市马普托、位于中部的莫第二大城市贝拉和位于北部的莫第三大城市楠普拉分别建立三个贸易基地,以此为中心,再向四周辐射开店,进而垄断全莫市场。马普托的这个"点"最早成立,这两年福清人的商店已在马市遍地开花;贝拉市的"点"是第二个组建,他们自己发货柜,并已向周边小城市开办了6家分店;楠普拉市的"点"尚未筹建,但在2007年完成是迟早之事。"你等着看吧,"王孝金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告诉我:"莫桑比克华人开店的天下很快就会被福清人所垄断,其他地方的华商都无法和福清人竞争。"
他的话并非是浮夸,笔者根据自己的耳闻目睹认为,福清人之所以发展迅猛,他们拥有其他华人群体所不能比较的独特的竞争优势。
一、福清人是以家族和同乡为纽带而组成的商业团体,相互熟悉,知根知底,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非常团结,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集团优势,人多办大事,团结就是力量,这与在非洲的中国商人普遍处于单打独斗、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
二、福清人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设办总店,再从老家带来一批亲友,鼓励他们开设分店、子店,走共同发展之路。一般来说,分店设立初期,资金并不宽余,总店负责人就会赊帐,向其提供货源上的帮助。其实,这时的总店已转变成一个中间批发商的角色,通过分店批发商品,并在子店销售后回拢资金,实现货物的快速流通,而分店及子店的小老板虽然资金不足,但在总店资助下,仍可获得稳定的货源,在开店过程中逐步完成最初的资本积累。例如,在赛赛市开店的张女士,最初只有4000美金,这些钱不要说能开个商店,就是购进一个"二尺"小货柜的货物,至少也得1万多美元。她也是得到马普托福清人的这种支持,才从小到大、积少成多,慢慢发展起来的。这种模式不能套用其他的中国在非商人,人走财空的事件并不鲜见。
三、作为一个具备团队精神的商业群体,福清人在投资决策时,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与沟通,合理分配利益,努力避免内部出现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例如,我这次经过4个城市,均是一个地方仅开有一家商店,好坏大家都无怨言,这显然是协商和协调的结果。
四、敢闯天下、不瞻前顾后是福清人最显著的特征。一般说来,我们远赴非洲开店,肯定要精心考察,细心论证,事前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尽量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样,难免思前想后、行动迟缓,但是,福清人呼啦啦地来了,呼啦啦地开起商店,先把店建起,有何问题再想法解决。例如,因竞争日渐激烈,在马普托经商的中国个体商人中,不少有人曾动过把店开到首都以外的小城市,但又怕市场不大、难以赢利等原因而处于犹豫观望之中,结果,还是福清人的到来,首开中国商人在莫桑比克"从城市包围农村"的开店先河。
五、能吃苦、甘于寂寞是福清商人的可贵品质。在马辛加开店的福清人许桂华夫妇所处地方很孤僻,没有自来水,饮水需要外运;用电也不正常,上午和晚上来电,下午及凌晨停电,没有电视、VCD,更无法提及电脑!夫妻俩都得过疟疾。我到来时,发现许妻已有五、六个月的身孕,夫妻二人正值创业初期,没有办法,只好打算把孩子生在莫桑比克这个荒凉的地方。这两天,许桂华愁容满面,正着急到哪能找来一位中国医生?检查一下胎儿的胎位问题。
不过,在我与他们交往、交谈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福清人身上所存在的不足和弱势的地方,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现象也存在于其他的华人群体。其一是这些商人有经商头脑,但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学起外语来困难重重,难以突破外语关。虽然他们开店,但有关开商店的文件和规定,看不懂!有关商店必交的纳税种类和数目,不知道!有关不合理的乱收费,不明白!与雇员冲突被罚,想不开!在稀里糊涂中开店,在开店中稀里糊涂,这种现象是非常非常的普遍。其二是这些商人眼睛只盯在钱上,只顾自己闷头赚钱,不学习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不关心所在国的国情变化,不收集所在国的商业信息,很难落地生根,或者说难以融入当地社会,从而导致接二连三地摔跟头,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近年来,随着福清人大规模地"走出去",也暴露出一些引人注目的问题,譬如,有关福清人因偷渡而酿就的恶性案件屡见报端,和其他华人因争夺商业"地盘"而引发的械斗也时有发生,极少数人盲目出国后,因无一技之长难以立足,索性干起杀人越货的勾当,虽然这只是少数害群之马的个案,却也给福清人的声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东南非洲,提及福清人,其他地方的华商"很不感冒"。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福清人所具备的吃苦耐劳、团结抱对、敢创天下的开拓精神,还是值得我们褒扬和学习的。
(来源: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闯荡非洲的华人特别群体-福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