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丸女士 发表于 2018-9-25 10:42:21

在英国的福清人感慨华人在国外生存的不易


何先生和本报记者合影

记者身后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校门,这里走出了牛顿、培根等大批科学家。中国目前在剑桥读书的学生有600多人
  N特派记者 王敏
  本报伦敦专电 借着奥运来到英国,感受着英国厚实的经济基础,也体会着英国人的生活、生意、经济秩序,之前本报记者采访了福建人在英国的生活情况后,仍然觉得不能全面反映华人在这个欧洲主流社会的生存和生活现状。
  昨天,记者有幸拜访了福建省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英国新欧华报社社长何家金先生。何先生是福清人,来英国已有32年了,今年50岁,在他的名片上,包括中国在英国的各种组织、协会、公司的头衔共9个,他也是集报人和金融、社团创始人等于一身的华人公众人物,他对国人在英国的现状了如指掌,也深刻体会到华人在国外生存的不易。
  在英国工作不好找
  何先生说,在英国剑桥、牛津这两所知名的大学读书的中国留学生有1200多人,加上英国各个学校的华人留学生,英国有近13万~14万人,而且这两年快速增长,每年毕业的学生在5万人左右,如果是国内大学毕业在英国读硕士,只要10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毕业。何先生说:要来这里镀金的不少,10个月就可以拿到硕士学位,而很多学生这10个月,可能连语言关都过不了,更不用说适应英国社会了,这类学生毕业后,很难在英国找到工作。说实话,如果大学毕业为了硕士学位,还不如在英国上语言或者各种技术类的培训班,这样或许更好,更能适应毕业后的找工作需要。
  英国过去为了鼓励外国留学生进入英国读书,毕业后给予两年的工作签证,如果两年内找到工作,就可以获得工作签证继续留在英国,但今年这一政策改变了,留学人员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必须回国,这样中国90%的留学生毕业后就必须回国,因为在英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很难。
  低端工种不愿意做
  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好,拿剑桥大学来说,每年的学费在2.5万~2.9万英镑不等,这相当于每年学费就30万元,其他的学校可能学费少点,但也不会低于9000英镑,也差不多10万元人民币。这些孩子普遍生活优越感强,低端工种不愿意做,高端就业市场很难容纳他们,所以找工作就很难,就是我们所说的高不成低不就。就连翻译、司机这样的工作都很难找,因为很多华人交际圈子就在华人范围,进入英国公司,对当地的法律、办事方式、工作流程、环境都不熟悉,当然办事效率就低。
  相对来说,在英国的印度人就比较有优势,印度在英国有数百万人,甚至成片的社区都是印度人,他们语言不存在障碍,人又勤奋,所以越来越多的印度人进入了英国的各种行业工作,印度人在英国的服务业中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
  何先生提醒国内来英国读书的学生,来读书前必须有个人计划,如果要在英国发展,就得提前有准备,如果是为了学习知识,就得一门心思研究学问。不过情况也在不断改观,华人融入英国社会的速度比较慢,但是也在不断进步。
  中国产品难入主流
  50多万华人生活在英国,在唐人街你可以看到很多的中国物产,比如康师傅的饮料、中药店但是何先生告诉记者,其实这种贸易量很小,估计每个月就几个货柜而已,基本是中国人在消费这类中国产品,而英国人很少食用中国的饮料等产品。
  何先生说:中国的产品很难进入英国的主要超市,特别是在食品饮料方面,这两年中国食品饮料出现了一些负面新闻,让英国人觉得中国的食品饮料不是很靠谱,所以,他们基本还是购买本国的产品。
  何先生说,在贸易方面,除了政府采购,中英两国的民间贸易层次较低,从中国进入英国的货物多限定在衣服、鞋子等低值的消费品,英国也有穷人,这些货物便宜,有一些销量,但不多。和记者看到的诸如奥运吉祥物等很多产品属于madeinchina不同,何先生说:中国制造并不代表中国产品就此进入了英国社会,代工和自由市场的贸易差别很大,比如奥运吉祥物,都是中国制造,但拥有采购权的是英国大公司,他们拿到英国奥组委的需求订单后,在市场上找代工厂家,这时竞标的公司很多,中国获得订单是由于劳动力成本低等因素,而中国厂家赚到的就是加工费而已,英国公司的利润可是我们代工厂利润的几倍,其实也就是中间转手而已,你说公平么?肯定不公平,但是中国在英国的公司,个人都拿不到这样的订单。所以,中国人在这里赚的是辛苦钱。
  印度人值得中国学习
  何家金社长个人拥有自己的金融公司,也是全英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的名誉会长,近年来一直为华人在英国的发展奔走,他的报纸每周发行一期,每期发行量2万份,基本都是免费发行,报纸的广告费比英国当地报纸低很多。何先生说:这份报纸每年亏损近200万人民币,但是也得办下去,主要是在华人中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英国社会的主要新闻和国内政策、时事新闻我们都刊登。
  何先生说,印度人在英国有数百万人,印度的产品这几年也加紧进入英国,就拿茶叶来说,英国各高档和低端宾馆的茶叶基本来自印度,印度人通过改变包装,精心制作,并在英国进行推广,其茶叶在英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60%以上。茶叶在中国非常流行,特别是福建的铁观音、岩茶等,一点也不比印度的品质差,我们没有做到,原因很多。
  英国社会的诚信体系比较健全,进出口贸易也接受严格的检测程序。一只老鼠坏一锅汤,我们有时候很好的计划、很好的策略或许就是因为一两家不良企业的行为弄得前功尽弃。何先生对此深有体会。
  为什么中国食品很难进入英国?原因是英国进入超市流通的任何食品,都能通过标签、流水线编号,查到它的加工企业,甚至出自哪个农场。这样建立食品安全追究体系让消费者就很放心,而中国现在还做不到,这可能也是中国食品类很难在英国进入主流市场的主要原因。而印度进入英国的食品质量是可以保证的。
  何先生目前致力于华人在海外的发展,为如何让华人融入当地社会,争取华人企业在英国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而奔走,他说:我们需要时间,需要祖国的支持和强大,相信在海外的华人终会创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英国的福清人感慨华人在国外生存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