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9

福清的那些地名,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陈?? 发表于 2020-10-20 08: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22330 1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地名(含山川、村落、地段等等),有其独特的文化内含。每一处地名,都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们的缘起,它们的起名和定名,以及它们名称的演变,都有其渊源可溯。略举福清部分地名,试作探索。

640?wx_fmt=jpeg

一、以山川景物的形像定名。如鹿角山,据许多方志记载,皆由该山有一条小溪,溪中有一石形如鹿角。山,因名鹿角山,溪,亦名鹿角溪。又如福清母亲河龙江,在北宋以前,因其水流湍急,成漩涡状,故名螺纹江,简称螺江。后又因其江流弯曲,如龙飞舞,人们又改其名为“龙江”。螺江桥也改名为“龙江桥”。又如旧时县衙前案,其左侧有五座山峰,形如五马奔腾,故名“五马山”,其右侧有两山如旌旗,故名“双旌山”。县城背面,山峰凌踞如雄鹰,名为“鹫峰。”城西一山,远望如凤凰展翅欲飞,就名为“凤山”或“凤凰山”,形似而名。若强求其完全像,如鹿角山之石,硬如分叉又弯曲的鹿角,那所有的形似的地名,都要取消。再如福清着名名胜景区灵石山,其名来自该山中有三块“灵异之石”,一曰雌雄石,传说有灵性,“昼分夜合”,二曰“通天石”,能预报天气“阴、雨、晴”,三曰香石,有香味。有此三块灵异之石,故名灵石山,别号“灵源”。

640?wx_fmt=jpeg

二、因地理方位而定名。如福清有两条“西溪”和两个“西溪村”,其溪流即因方位而名。一在旧县城西门外,合众溪名西溪;一在城头镇五龙村的西边,也名为西溪。两村名西溪,一是县城西门外因溪而名村,曰“西溪村”,一是南岭镇一村在溪流之西,而名“西溪村”。再如一条“涧溪”,源自石尤岭(今讹名为“石湖岭”)流至龙首河。沿溪因方位不同而名村庄者,有溪东、溪西、溪头、溪尾。城头镇五龙村东向,在宋代以前有一大湖,沿湖有“湖头”、“湖东”、“湖尾”三个小村子。后因水土流失,湖被填塞,湖头、湖东两村与湖尾连成一村,后谐音为“湖美”村。还有两村同姓而地理方位不同而异其名。如“西陈”(后讹音为“西亭”),就有阳下街道的“北西陈”和江镜镇的“南西陈”。音西街道有“林中村”,阳下街道也有“林中村”,一个在西,名“西林中”,一个在北,曰“北林中”。两村同姓,也因其相对的地位而区别定名。如在县城之东的“东刘”,县城之西的“西刘”,县城之南的“下刘”。更有地理方位的高低名为“上”、“下”,如海口镇(现为龙江街道)的“下郑”,宏路街道的“上郑”。宋代,旧县城东西两向筑有两个蓄水池,按其方位名为“东塘”和“西塘”,其旁边民居街巷和村落,保留至今,还有“西塘”巷道和瑞亭村中的“东塘境”。还有海口塔山之下有塔下村,在覆釜山下有山下村,龙江桥之头有桥头村,宏路桥之下有桥下村等等。

640?wx_fmt=jpeg

三、以历史名人命名的地名。如众所周知的旧县城有一条“一拂街”,民国期间南门有一条“台山路”,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新世纪之初旧城改造中建成一条新街——向高街,其中居民区则名为“向高社区”,就是以福清历史名人郑侠(号一拂居士)和叶向高(号台山)命名的。如海口登俊村在宋代出个“奇童”蔡伯俙,他的故居巷道就名为“奇童巷”。如北宋祥符年间的福清知县郎简,为官爱民,常捐俸买药救病人,领导民众筑石塘陂灌田,又建道头(渡口)以利渔船和运输船停泊。人民感其德,名其陂为“郎官湖”,其渡口名“郎官渡”。后来周边民居亦名为“郎官村”。瑞亭村后到瑞云塔座的一条小山脉,旧时名小孤山。据刘克庄“小孤山村”一文所载:瑞亭林公遇,林公选兄弟二人,仰慕林甫为人,不作官而隐居,筑新居,请刘克庄写篇题记,刘克庄依林甫隐居孤山,就为林宅题匾“小孤山庄”,其小山脉也就被名为小孤山。

640?wx_fmt=jpeg

四、以特产和民生从业命名。如黄檗山,在唐代,该山遍山生长檗柏木,正干禅师路过此地,就进山建寺,定山名为“黄檗山”。寺院经朝廷钦定“万福寺”,但老百姓都叫它“黄檗寺”。又如海口“网山”,其名字来源与该村居民“业鱼”有关。在北宋时,网山是龙江江心一个小岛,全岛居民无地可种,全部捕鱼为生。家家户户都织有“鱼网”,到小汛时(民间称为“小水”)不能捕鱼。大家就利用这个时间,晒网的晒网,补网的补网,满山都挂着捕鱼用的网。海口人远望过去,见到满山是网,于是就名其山为网山。“网”字在福清方言中叫做“锰”。该山也就叫做“锰厝山”,村庄也名“锰厝村”。福清的鱼溪镇(今人写渔溪,其实是讹变成的)。早年那里的一条溪,满溪是鱼,就名为鱼溪,后人改成“渔溪”。还有,盛产荔枝的村,名为“荔枝林”,(“林”福清方言读音“栏”)等等。

640?wx_fmt=jpeg

五、因传说而定名。如仙井岩,传说古时该地因久旱无雨,形成灾难。不但农作物枯死,农民们连生活用水也没有,人民叫苦连天,这时来了个姑娘,用手帕掷地,地陷三尺变成一口井,水源不断。井成,姑娘却不见了,人们说是“仙姑”。其旁一组岩石,也名为聚仙岩。到后来,整个景区,就名为“仙井岩”了。又如“龙卧山”和“龙卧寺”。传说古时有一老人到寺和和尚下棋,下着下着,这位老人竟睡了。和尚见其睡了,怕他着凉,就进禅房取来一件百衲衣为他加盖。当和尚回到下棋处,见到的却是一条龙伏在棋盘。这龙也醒了,他发现被人识破,就腾空而去。从此,原名“伽兰寺”的寺院,就被改名为“龙卧寺”。寺院所在地也改名为龙卧山了。又如石竹山下的“无患溪”的溪名,来自林真人提该溪之水炼丹成药,治病救人的传说。又如先前下楼村东北向龙首河边有三五户人家的小村,名叫“爸怜仔”。传说是戚将军“斩子”处。说戚子当先锋,领兵进剿龙田倭营,兵至下楼,在马上回头看他父亲率领的主力来了没,恰好此时戚继光看见,认为他违反了“只许向前,不许回头”的军令,被斩。当龙田倭营被扫平后,戚将军回师到此凄然泪下,因此其地被人叫做“爸怜仔”。

640?wx_fmt=jpeg

六、地名的变更,常见不鲜。其更名,有多种原因。一是文人“雅化”。如“玉塘”。其村处在“东塘之下”,东塘在南宋时改名“石塘”,该村就名为“石塘下”。如下楼,被雅化为“霞楼”,小溪雅化为“首溪”,牛田雅化为“龙田”等等屡见不鲜。二是因时代风气而变更。如龙江街道的“先强村”,该行政村由仙游、下郑、新楼、前潘等自然村组成。土改时,名为“仙游乡”,大跃进、公社化除“四旧”,认为是迷信的,应该破除,就取名“先强”。久而久之,现在年轻人就渐渐忘却旧村名, 只知“先强”而不知“仙游”。还有,在那个年代,到处有跃进、东方红、先锋等等时代气息很浓的地名,如宏路跃进村,城关有“东方红小学”等。还有随着行政区划变更而出现的新地名。如“音西”,在解放初,行政单位是溪前乡;大跃进年代,成立高级社,在其社区内有“音埔村”和“西林中”两村,各取一字,合成“音西”高级社;以后发展成城关人民公社音西大队,后演化成音西镇、音西街道。又如瑞亭村,也是在人民公社组建之初,取瑞云塔之“瑞”字和玉亭林之“亭”字合成“瑞亭”大队。现在“奎岭村”,先前是三个村组成的,一是县垅埔(后谐音成鸡笼埔,后转化为奎岭埔)。二是上岭尾,三是下岭尾,人民公社化,三村合并成“奎岭大队”。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制取消后,该大队复名为“奎岭村”。三是因方言讹音也更动不少的地名。如上面提到“奇童巷”方言谐音成“奇亭巷”。海口登俊村早年有一座“象渚楼”,其村也名“象渚楼”。民间方言谐音成“尚书楼”或“上士楼”。多数人都不知原名“象渚楼”。又如上述的“县垅埔”谐音成“鸡笼埔”又讹成“奎笼埔”。

七、还有更多的地名,或因命名依据的事物太微小,或因年代久远,沧海桑田,或因方志语焉不详,用词含混,以致其名不知来源和无法诠释其地名的含义。如清乾隆《福清县志》:“合众溪曰西溪,又分二为鹿角溪……。”依据什么来定名为“鹿角溪”,用词含糊不清。西溪分支为鹿角溪,溪水会向西北往高处倒流,显然是说不通的。皆因方志未审其方位而草率下定语所致。

来源:福清侨乡报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1)
厝厝厝 | 来自福建
为什么要配一张被水淹的图片  难道没有更好的选择吗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0-10-25 10:29:56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4 09:03 , Processed in 0.079562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