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福清市建设志:第七章 侨台外资建设 / 第三节 祖居地村庄...

大姐姐 发表于 2019-2-22 17: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8275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第三节 祖居地村庄建设

旅外侨胞热爱桑梓,除捐资兴办各项公益事业外,还慷慨解囊,对其祖居地村庄进行较全面的建设,美化村容,兴办福利事业,造福乡里。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海口镇牛宅村、阳下镇溪头村和新厝镇蒜岭村。
一、牛宅村
为著名华人企业家林绍良的祖居地,位于海口镇,地处元华公路和海城公路的交汇处,交通发达,地势平坦,该村总人IZl 5540人,耕地面积2545亩。1994年,工农业产值达1.7亿元,跻身福清市12个亿元村之列。
林绍良等,近20多年来,不断地为建设祖村,发展生产,美化村容而慷慨捐资。1969年,林绍良首次赠送两台“丰收牌”55型拖拉机;1982年,捐资55万元,建造电力抽水机站房一座,购置30千瓦抽水机一台,砌石渠1300米长;购置手扶拖拉机2台,整修田间机耕路18条。总长7.35公里。同年,又捐输人民币52万元,(看福清FQLOOK.CN)兴建元载小学教学楼一座,有18间标准教室和8小间其他用房,建筑面积1730平方米;建礼堂一座,建筑面积690平方米;建厕所一座,面积140平方米;修围墙长480米,并全面更新学生课桌椅。
1983——1984年。林绍良再次捐款21万元人民币,改造村内主要道路,铺设块石路面,总长4公里,面积11021平方米。
1986年,林缨良又捐资50万元人民币,建造元载小学教室一幢,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
1987年,林绍良以人民币160万元,在家乡设一个基金会,定名为“元载基金会”.用以创办元载果场,开发4个山坡地,计865亩,种植柑桔、批杷、荔枝、桃等果树3.7万株;建抽水工程3处,铺设自来水管道4288米;修山间简易公路6公里以及畜类粪坑等。做到水、肥、管配套完整,实现果园电灌化。
1988年,林绍良捐资250万元港币,林万庆、林国明等人捐输港币277.1万元,建自来水厂,日供水量500吨,免费为全村各户安装输水管道;改装高低压输变电线路,购买20千瓦和120千瓦发电机各一台,并建电房一座、变压器房3座;铺砌块石道863米,面积7100平方米;砌筑下水道453米,建电视差转台1个;修建林氏宗祠;建公共厕所18座以及绿化村道等。
1989年,林绍良又捐人民币26万元,建元载小学宿舍楼1座,建筑面积916平方米,同时还捐资10万元人民币整修旧校舍,创办幼儿园。同年,元载小学有学生568个,入学幼儿251个。教职工31人。
该村人多地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村干部抓住机遇,认真落实华侨政策,大力引进侨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至1995年,所引进的5家三资企业全部投产,年产值达7200万元。(看福清FQLOOK.CN)与此同时,还鼓励村民利用民间闲散资金兴办各种经济实体,1995年,全村共有各类养殖场20多家,年创产值3810万元。为适应开发区建设的需要,村里还成立建筑工程队,专门承建元载工业村的建筑工程,年创收200多万元。随着元载工业村的发展,该村饮食业等第三产业也日益发展。
20多年来,牛宅村面貌焕然一新,在林绍良等乡贤的资助下,还在筹建影剧院、保健院等,要使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使乡亲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二、溪头村
位于福清市北隅,离城区7.5公里。自1974年后,侨胞林文镜先生不断为祖村建设而慷慨捐输。
溪头村原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穷村。1979年全村总收入仅24.67万元。1980年,林文镜独资1100万元创办了“洪宽基金会”之后,一方面增加农业投入,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办起了机砖厂,拖拉机站、。养鸡场、养猪场和果林场等企业。1986年,全村总收入跃增至177.3万元,比1979年增长6倍多。村办企业安排劳力380多人,占全村劳力总数的75%.口粮从1979年的527斤提高到700斤。人均纯收入也从1979年的57.66元增至452元。(看福清FQLOOK.CN)基金会的增值部分,50%用于扩大再生产,25%用于发展公益事业。25%分配给群众。至1989年,这个村,基本上做到幼有所养,老有所终,村无闲人,家家富裕。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国家鼓励外商成片开发土地,林文镜抓住了这个机会,创建了洪宽工业村。使溪头村从昔日的穷乡僻壤一跃而成为今朝的工业园区。1993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3.6亿元,成为福清市首批5个亿元村之一。1995年全村人均收入达3558元,是18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60多倍。
20多年来,林文镜独资对祖村进行了全面的建设,美化了村容,改善了全村乡亲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一)兴办福利事业
1974年11月,捐资2.7万元,架设电线,为全村每户安装2盏电灯,1995年,已建成11万变电站一座,架设专用1万伏高压双杆双回路输电线路;1988年l0月,投资38万元,建机井一口,铺设输水管道至全村各户,并为每户免费安装2个水龙头,为适应工业村的需要,1995年,日供水量达1万吨的占贝水厂已投厂使用;建敬老院一幢,投资5万元,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供养lO个孤寡老人,每人每月由基金会发给口粮35斤大米、菜金35元,每人每年衣服2套,医疗、电灯、燃料、丧葬等费用全由基金会负担,1994年后,给五保户、孤寡老人每月70元补贴,对全村年满65岁的老人,每月普遍给予10元补贴。
(二)铺设路桥
自1979——1985年,捐资55万元,在村东、村东北和村南建4座桥。分别为块石和混凝士结构,宽均6米,总长10 5 6米;自1987——1990年,捐资20万元,修建村道4条,水泥结构,宽4——6水,总长3200米;捐资250万元,修筑通往县城圣帝桥的水泥路一条,宽7.5米,长4.6公里。1995年,全村已有主次干道15.5公里。
(三)水利建设
1977年11月——1978年4月,修一小型水库,可灌溉农田200亩,投资15万元。同时,捐款50万元,建6个电灌站,每站建筑面积为10平方米,装机共6台,各为5.5千瓦,配套水渠近5000米,为块石和水泥结构,渠底宽50厘米,高70厘米;1990年后。投资700万元,围溪砌坡5000米,改造了河床。
(四)绿化
1978年,捐资lO万元,在道旁、学校、工厂区种植南洋杉、芒果、茶花、日本柳等1万株。
(五)办工厂、果园
1980——1989年,先后创办玩具厂、雨衣厂、瓦楞纸厂、鞋帽厂等1I家企业,总建筑面积为9000平方米,总投资775万元,安排工人760人,月工资均在200元左右;投资75万元,种果树1.5万株,果园面积达300亩。
(六)文教建设
1979——1989年,捐款400万元,建洪宽中学教学楼、宿舍楼等7座,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1978——1979年,捐款37万元,建洪宽小学教学楼、宿舍楼3座,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1976——1977年,捐资30万元,修建电影院1座,1111个座位,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为砖木石结构。(看福清FQLOOK.CN)1983年、1989年先后投资55万元修建洪宽医院门诊楼与病房,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设病床50张。
随着洪宽工业村的蓬勃发展,溪头人正信心百倍地要把溪头村建成富裕文明的全国模范村。
三、蒜岭村
位于福厦路两侧,背山面海,是古代通往京都的驿站,明朝国师周如盘曾在这里教过私熟,还为该村武当别院题写院名,至今真迹犹存。
28.jpg

1995年,全村有3个自然村,530户,1796人,耕地面积1220亩,山地面积6500亩,果园2500多亩。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8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600元,90%的农户已盖上新楼房,100%农户有电视机、录音机,30%农户添置高档摩托车,有的农户还添置小汽车。旅外华侨3500多人,在香港、澳门定居420多人。
自1978年以来,侨胞陈德发、陈子兴父子及其他旅外乡亲共捐资550多万元兴办祖村公益事业。主要项目有:
(一)科技文化中心
占地8亩,由陈德发独资兴建,建筑总面积4994平方米,其中影剧院建于1983年,造价63万元,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拥有1357个座位。文化中心大楼和灯光球场于1985年落成,投资25万元,建筑面积3814平方米。灯光球场设座位千余个,主席台顶翘角重檐,正中“思乡亭”3字赫然醒目;镌刻在中心大楼门亭碑上的诗句:“欲变桑梓貌,栽培桃李花……区区寸草心,同振我中华”,(看福清FQLOOK.CN)充分表现了海外侨胞热爱桑梓的拳拳赤子之心。
(二)中小学校舍
1978年,陈子兴捐资16万元,建侨兴中学宿舍楼,建筑面积560平方米;1985年,又捐资60万元,建中学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1984年,捐资6.8万元,增建蒜岭小学教室一座,建筑面积280平方米;1988年,陈子兴又捐资60万元,建中学礼堂,为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1994年,捐资137万元,建中学教工、学生宿舍各一座,建筑面积分别为1360平方米和1600平方米,同时,建一个200米跑道的体育场,看台占地3000平方米。
(三)新厝医院
占地5亩,1985年,陈德发独资30万元,建一幢综合大楼,定名为“德发楼”,共3层,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设病床50张。
(四)水电设施
1984年,全村华侨联合捐资5万多元,整修供电线路,为每户安装一个电度表和两盏电灯;1985年,又捐资19.9万元,建蓄水池一个,容量为200吨,安装铸铁输水管道1200多米,为每家配2个水龙头,日供水达150吨。
(五)村道
1984年,陈德发捐资28万元,修建水泥村道长2861米,宽为2.5——3.5米。
(六)村办企业
陈子兴捐资26万元,办侨兴农械厂,占地6.7亩,建筑面积860平方米;1980年,全村华侨联合捐款2万元,兴建塑料厂,面积240平方米;陈德发捐资50万元,建养猪场一个,年饲养生猪1000——2000头;陈德发捐资80万元与村委会合营果林场,村拨山地500亩、坡地100亩、种植龙眼1.8万株,枇杷1.1万株。上述企业的收入,用于农田基建、扩大再生产或补贴学校开支。
此外,侨胞捐资12万元,建村委办公楼,建筑面积460平方米,为4层砖混结构,并建有3个凉亭、4座公共厕所。同时还捐赠70多部电视机,赠送每户一架缝纫机和一辆自行车。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4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190853|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4-4-20 22:04 , Processed in 0.062524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