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家粿爷爷 发表于 2018-9-23 12:10:47

风沙中坚守那份沉甸甸的执着——融城中学老师姚河其


姚河其在认真备课
9月3日,新学期开学。
时隔一年之后,姚河其再次踏上融城中学的讲台,一切显得那么的熟悉和亲切;过去一年里,作为我市惟一一名福建省第13批支教教师,他站到了3000多公里之遥的宁夏盐池县职业中学讲台上,一切是那么陌生和难以适应。
盐池县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8℃,最低温度达零下20多℃,昼夜温差最高可达20℃,四季少雨多风、气候干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降雨量不足蒸发量的1/6,旱灾常有发生,且风多力猛,沙尘暴等灾害时常发生,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之说。
刚到盐池,因为气候干燥难耐,老师们常常感到唇焦口燥,有几个老师经常在半夜里流鼻血;以麻辣咸为主的重口味的饮食更是让姚河其无所适从;缺水的局面以及高硬度、高含氟量的水让他们拉了近一个月的肚子,人整整瘦了一圈……
“我们必须克服这些不适应,否则教学工作无从谈起。”姚河其坚定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在宁夏人民面前展示我们福清教师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面貌。”
一个月折腾下来,姚河其他们好不容易克服了气候和饮食的不适应,可盐池的恶劣环境并未就此放过他们。
在姚河其的办公室里,始终放着脸盆和毛巾,不是姚老师爱干净,而是他实在没办法。盐池的沙尘暴素有“三天一小暴,五天一大暴”之说,尤其是春夏之交,是沙尘暴多发的季节,风力大时都在七八级上下,当狂风裹挟着风沙形成沙墙,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时,能见度不过十来米,人都站不稳。每当这时候,若出行不戴眼镜,风沙一定迷人眼且让你眼睛布满血丝;不戴口罩,胃就要消化细沙了。
为了把有效的资源留给学生,姚河其住到了相距遥远的盐池高级中学的宿舍里。经历了几次“眼进沙,胃吃沙”后,学“乖”的他开始戴上帽子,架上眼镜,口罩紧裹,即便如此,他还是会弄得浑身是沙子,似乎细沙在狂风的作用下无孔不入。于是,办公室里脸盆和毛巾就派上用场,否则就得蓬头垢面、满脸细沙地给学生上课。
克服了种种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后,还得应付精神世界的匮乏。离家3000多公里,本就无限思念家乡和亲朋,又遭遇当地“没电视、没电脑、没书”的“三无”境况,人生地不熟的他就更加思念家中的妻儿。
“以至于当我看到我们学校的陈立萍校长来盐池看望我们的时候,我就跟见了亲人似的无比兴奋。”姚河其说。
然而,种种困难并没有影响姚河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刚到盐池上课时,姚河其最大的触动就是“生多师少”,职业中学有2000多名学生,而老师却只有50多个,而在融城中学,3000多名学生配备了230多位老师。
“学校老师很缺乏,有时候连班都开不起来了。”当姚河其得知当地学校老师如此缺乏时,他顿时感觉自己支教的责任重大。
为了让自己在有限的一年支教时间内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姚河其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同时还积极开展公开示范课活动,展示出了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深得当地老师的好评。全身心的投入让姚河其的支教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所任教的班级成绩突出。
为了帮助职业中学招到更多的生源,让当地的孩子都尽可能学到一技之长,姚河其和其他支教老师放弃周末休息,进入农村,深入田间坑头,与老百姓拉家常,宣传政策,做起了动员工作。
随着时间推移,姚河其更加适应了,在那里交了好多朋友,也借到了好多书,可一年时间很快就结束了,姚河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盐池,他出色的工作和敬业精神,得到了当地学校和教育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支教生活很辛苦,可它丰富了我的人生,也让我更深刻体会到自己这份职业的平凡而伟大。”姚河其说。新学期开学,他重新回到融城中学的讲台上,当他再次捧起教科书时,愈发觉得手上的书是那样的沉甸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沙中坚守那份沉甸甸的执着——融城中学老师姚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