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蛎饼先生 发表于 2018-9-22 17:44:15

林文镜,家乡人亲切唤他“大哥”(人生况味)

7月,“榕树伙伴成长计划”正在福建报名,这一通过支持有志公益的年轻人以带动更多人参与公益的项目,由林文镜慈善基金会发起。也在7月,著名侨领、融侨集团创始人林文镜先生与世长辞。仿佛一粒种子留下一片森林,林文镜慈善基金会、林文镜在福建投建的港口和企业都如常运行,这位传奇老人的爱乡爱国精神更被广泛传颂。第一次创业,为了养家林文镜1928年生于福建福清溪头村。8岁随母亲到印度尼西亚,16岁时父亲重病,林文镜从此担负起养家重任。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创业。他做过长途贩运、开过服装厂,从跑单帮开始,克勤克俭、步步为营。至上世纪60年代末,林文镜已开办20多家企业,涉足食品、纺织、采矿等多个行业。到林氏财团成立时,他拥有亚洲最大的水泥厂和世界最大的面粉厂,拥有属于自己的矿山和船队。林文镜已成为闻名南洋的商业巨鳄,他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振兴家乡。此前,他曾多次寄钱回福清,周济乡亲、支持当地建设。1985年,当他再次踏上故土时,看到福清依然贫困。一位乡亲说的“全县就两座工厂,坐吃山空”,点醒了林文镜。他意识到,要彻底改变家乡面貌,不能光靠输血,还需要造血。第二次创业,为了故乡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和深思熟虑,1987年,林文镜在福清正式宣告:“我要为福清造一部造血机器……我不但要办工业,还要办工业区,要让福清在5年内,工业产值达到5亿美元,要让福清成为工业城市,让福清的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前10名!”这些话赢得满堂掌声,也引来质疑,要知道福清当时工农业总产值只有4.3亿元人民币。但是,林文镜毅然将如日中天的印度尼西亚事业委托他人打理,与福清政府签订了无偿帮助家乡的“五年计划”。为什么下此决心,林文镜说:“孩子有钱了,再看着母亲受穷,孩子能睡得着、吃得香吗?不能!”1987年末,借助改革开放政策,林文镜从改善福清投资环境入手。在他的鼎力支持下,福清相继成立了融侨工业区、元洪工业集中区和洪宽工业区。林文镜多次自掏腰包去台湾招商,甚至以“亏了算我的,赚了算你的”出资、垫资帮助台商入驻福清。在他强力带动下,很快就有80多家台企入驻福清。5年时间转瞬即逝,林文镜超额完成了目标。他不满足于此,又立下帮助福清工业产值突破50亿美元的新目标。1992年,林文镜考察发现,福清的江阴半岛有条件建设深水码头,有港口就可以吸引更多投资。林文镜重金聘请国内外专家,规划开发江阴半岛。爱家乡的人,家乡永远爱他为了江阴,林文镜堪称呕心沥血。初创时,他到北京体检都带着江阴的宣传册,逢人都要介绍,医护人员笑他“简直是来开新闻发布会的”。投建时,遭遇外资退资,他咬牙扛下了全部外方股份。当江阴被人看好、股份大涨时,他又平价释股给有港口管理经验的企业,以期引入成熟的理念和技术……2002年12月,江阴港第一个5万吨级深水码头建成,为福清发展临港重工业打下基础。不到3个月,林文镜与一位台商联手创办的侨联钢铁有限公司也挂牌开张,成为推介更多企业落户江阴的生动招牌。林文镜看中江阴半岛还有一个原因。“江阴码头将成为大陆和台湾共享的码头,共享的心脏。”林文镜说,“我的血管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两岸的分离让我心痛,我做梦都盼着两岸能早日统一,因为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才更有力量!”享年90岁的林文镜是安详离世的。江阴港已成为中国十大集装箱港口之一,福清也早已旧貌换新颜。他的追思会就在他的家乡溪头村举行。一直以来,不论是长者还是青年,都亲切地称林文镜“大哥”。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排着长队送别“大哥”。“爱家乡的人,家乡永远爱他。”一位携子而来的中年人道出了大家的敬重与不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文镜,家乡人亲切唤他“大哥”(人生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