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发表于 2020-9-12 09:23:27

壮哉!占地4315平方米!福清这座​六扇邸惊艳了时光

六扇邸位于我市海口镇石溪村的后山脚下,是该村沁园林氏祖厝。经历了90多年风雨沧桑的林氏祖厝,画梁雕栋,历历在目。

是我市至今保存比较完好的华侨厝。该华侨厝已列入我市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扇邸始建于1922年,为林家林金俤、林炎俤、林莱俤三兄弟所建。据林炎俤的孙子、今年63岁的林松华介绍,当年,他的祖父因家境贫寒,20岁时兄弟三人一同漂洋过海到印尼泗水谋生。30多岁时返乡,在家里成亲后又返回印尼。祖父兄弟三人在印尼的事业涉足纺织、印染、火柴制造、码头运输、金融等行业,经过20余载的艰苦创业,成为一方富豪。事业成功后,兄弟三人就计划在故乡建造房屋。
1922年,家乡祖屋动工,历经3年完工。
六扇邸总占地面积4315平方米,其中园林景观2900平方米,房屋占地面积1415平方米。
房屋坐北朝南,有前埕和正落、侧落宅院,高9.21米,有54间房,建筑风格为中轴对称的三进式土木结构和典型的清式传统南方民居的穿斗式木架构,局部采用大扛梁减柱造,木柱石础,柱上顶檩,穿枋作为柱间横向支撑拉接的构件,其线条婉转,随屋面走势层层跌落,梁架间装饰题材丰富的雕件,飞禽走兽、花鸟人物栩栩如生,华丽不失端庄。前后两进院落逐步抬升依势而建,局部2层,布局井然,主次分明。

据后人回忆,侧落原有假山、园林、楼台、花厅与私塾斋,现均已损毁。
六扇邸的建筑材料基本上都是从外地海运进来的,尤其是木料,取材高大,其中第二进前檐柱及其上方长22米、直径0.6米的大扛梁,由整根楠木截下。

据林家后人介绍,这根楠木产于印尼,叫“金丝楠木”,是当年林家先祖从印尼海运回来的,光运输时间就花了整整一年,运输费用达300块大洋,当时的谷价为100斤一块大洋,折算成谷物是30000斤。当年为运输木材,专门采用了水、陆结合的运输方式,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建筑所采用的花岗岩大石板料,加工规整,密缝铺装,都是从平潭海运回来的。
石溪村民林国茂告诉记者,当时石溪村的溪流与海连在一起,溪流与大海的连接处有一个水闸。据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说,林家建房屋时,曾放开闸门便于运输船只来往。相传当年建造六扇邸时,林氏三兄弟出手非常阔气、大方,高薪聘请能工巧匠进行建房,工匠们为此都赚得盆满钵满,回去都盖了大四扇。
六扇邸建好后,成了当时福清南门外最好的民居。
林松华告诉记者:“当年建造房屋时,我的父亲才4岁,如今我父亲已96岁高龄了。”沁园林氏后人现已发展六代308人,现在还有3户人家居住在六扇邸。
在近百年的岁月里,六扇邸曾维修过2次。
一次是在1996年,对屋顶翻修。2012年,为了维修破损严重的林氏老宅,林氏族人筹资了800万元,其中,林定强捐资400万元。为保留原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和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在省博物院及国家文物总局专家精心指导下,经过2年的修复,终于还原历史原貌,再现当年风姿,使得六扇邸成为福清古民居又一颗明珠。
修缮一新的林氏祖厝,仅祖厅就可办80桌宴席,成为石溪沁园林氏后人婚丧喜庆的设宴之处。
“‘六扇邸’古民居不愧为福清古建筑史上的一块瑰宝和闽东优秀古建筑,其申报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业已成熟。”2014年2月1日,在参观修复后的石溪村六扇邸华侨古民居后,国家文物局专家陈木霖、福建省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何经平、福建省博物院副院长龚张念如是说。
现在,走进这座红墙青瓦的古建筑,厅堂房室,明廊暗弄,建筑构思巧妙,由名匠雕刻的砖雕、木雕、石雕随处可见,其构图饱满,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花鸟鱼虫,栩栩如生。
特别是宅中罕见的“一人不能合抱的金丝楠木”“由能工巧匠手工水磨3年而成的石门框”以及“历经百年依然清晰的二面镜子”,更为这座百年老宅增添了难得一见的奇观。
2019年12月18日,经福清市人民政府批准,将石溪沁园六扇邸确定为我市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明确文物保护范围。

文/图 陈仁杰
福清市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编辑薛雅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壮哉!占地4315平方米!福清这座​六扇邸惊艳了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