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匆匆 发表于 2020-9-8 15:34:15

福清【坊间记忆】陈国忠:夕阳产业碾米机的守护者

陈国忠在砻谷碾米机前操作.郭成辉摄
上世纪80年代,在新厝镇镇区,不说各个行政村,仅新厝镇坂顶街就有上下两个碾米厂。虽然相距不到50米,却各自生意红红火火。随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坂顶街两个碾米厂相继关闭,如今镇区方圆5公里内“硕果仅存”剩下一个碾米厂。硋灶残疾人陈国忠,正是这个夕阳产业碾米厂的守护者。陈国忠已经50多岁,属于先天性聋哑人。1985年,22岁的陈国忠随父亲入行学习操作碾米技术。俗话说,身怀一技,终身受益。陈国忠这一干就是30多年。据了解,当年每天前往碾米的村民们络绎不绝,一天下来平均要碾米1.5吨。可惜,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了,“肩负”8个行政村碾米任务的“国忠碾米厂”,一天下来平均碾米不到0.5吨。究其原因,正在碾米的海岑村民黄亚啐为记者揭开谜底:主要是农田被各种项目“蚕食”了,年轻一代出国闯天下了,小店超市开进社区里弄了......当年66岁的黄亚啐为记者介绍时,不免勾起怀旧思绪。他说,小时候看见父母亲在村里邻居家“拖砻”,那是非常辛苦的一种农活。原来,“拖砻”就是手工碾米。过去社会落后,科技不发达,要将稻谷变成大米,靠的就是“拖砻”和舂米。“拖砻”的过程是将稻谷脱去颖壳,减少米粒爆腰和表皮受损,尽量保持糙米完整。如今社会进步了,机械化砻谷机解除了农民兄弟“拖砻”之劳累。更有甚者,到超市转转,村民们随手就能推出一袋袋色香味俱全的上等好米。碾米业,也就理所当然成为夕阳产业。陈国忠看着记者采访,一直乐呵呵的。可是与聋哑人沟通我总是力不从心。作为国忠碾米厂常客的黄亚啐,看看自己的米还没有碾好,就“越俎代庖”了。原来,现如今碾米每50公斤收工钱10元左右;将米再碾成为粉末,每5公斤收工钱6元。陈国忠虽然聋哑,但是人聪明伶俐,碾米技术过硬,态度和蔼,尽管要比划手势沟通,村民们还是对他恭恭敬敬的。因为,这方圆5公里内“硕果仅存”的碾米厂,带给村民们的不仅仅是美好的回忆,更多的是温馨和便利。 陈国忠将碾好的大米倒给客户.郭成辉摄
文/图 郭成辉

绝色 发表于 2021-6-7 00:19:09

远去的记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坊间记忆】陈国忠:夕阳产业碾米机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