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丶未央 发表于 2020-4-13 10:12:54

在福清,有一处红色革命基地叫漈头村!

漈头村是福清革命先驱、著名革命英烈陈炳奎的故乡,是福清重点革命老区基点村。1934年1月,中共福清县委在这里诞生;1941年4月,福(清)平(潭)沿海抗日游击第八中队在这里组建。这里是福清革命的摇篮、抗日游击队的基地之一。
中共福清县委成立旧址

阳下镇漈头村地处荒山僻野,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自然灾害连续不断,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加上抓壮丁、高利贷,村民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翻身解放,过上好日子。
1907年出生于漈头村的陈炳奎,于1929年在福州乌石山师范读书时,先后加入共青团、共产党、反帝大同盟,创办《融声报》,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


1932年至1937年,先后担任中共福清特支委员、中共福清县委员、中共闽中特委委员、中共福清县委书记,与何文成、陈金来等共产党人一道组织领导福清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37年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

1933年9月,陈炳奎与何文成,余长钺等共产党人一道,以北西亭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宜传在北西亭、漈头等村开办农民夜校,组织秘密农会,开展抗租抗税斗争。在斗争中,漈头村群众觉悟不断提高,贫苦农民心向共产党,很多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

由于这里群众基础好,1934年1月,中共福清特支领导人和部分骨干党员何文成、余长钺、陈炳奎、陈金来、池亦妹仔、何胥陶等集中在漈头祠堂开会,组建了中共福清县委。县委书记何文成在陈氏支祠戏台两侧墙壁上题写了刚健有力的四个大字--“勤朴刚毅”,以此勉励漈头村群众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中共福清县委成立后,福清革命重心由城镇转向农村,掀起了农民革命热潮,举行了南西亭暴动,打击了福清的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1937年6月,陈炳奎和王于洁、黄孝敏、余长钺、潘涛五位闽中特委领导英勇就义后,漈头村人民没有被吓倒,他们继承烈士遗志,纷纷投身抗日救国斗争。漈头村成为抗战时期党领导福清人民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基地。

1938年4月,漈头村青年游击队员陈祖银与林清城、洪家声等20多名游击队员一起参加新四军北上抗日。陈祖银受到嘉奖并晋升为连长,后在皖南事变中牺牲。同年6月,陈孙清、陈祖芳、陈孙让等青年随县委书记陈金来前往长乐南阳,参加培训并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中共漈头村支部成立,在党支部领导下,这里的抗日救国斗争更加红火。


1941年4月,日军入侵我省沿海各县,福清、长乐、平潭等县沦陷。中共福建省委委员陈金来在漈头村组建了福(清)平(潭)沿海抗日游击第八中队。陈谋文、陈孙明、陈文焕、陈经国、陈祖友、陈齐官、陈训炎、陈春花、陈遵辉等漈头青年自愿参加了第八中队。第八中队驻在漈头祠堂里,粮食由当地群众供给。纪律严明的第八中队以漈头村为基地,四出袭击日军,打了不少胜仗,引起国民党军警的怀疑和忌恨。

长乐琅尾港伏击战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妄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漈头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纷纷起来,投入自卫爱国游击战争。1948年秋,重建的中共福清县委下辖的北区区委与漈头村支部成立。五位区委领导成员中,有三位是漈头村人(陈经国、陈雄彬、陈文焕)。在中共北区区委和漈头村支部的领导下,漈头村的除暴反霸反“三征”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漈头村及附近各村成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活动的天下。
1949年2月,闽中游击司令部在毗邻福清的莆田大洋成立,福清游击队抽调150名游击骨干队员进大洋编为第五中队,其中漈头村的有陈雄彬、陈文焕、陈经国等10多人。后第五中队扩编为第五大队,并改称为福清大队,下设三个中队,陈雄彬任第三中队长。是年秋天在解放福清的战斗中,漈头村的游击队跟福清游击大队的指战员一起,密切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福清大地,在福清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近20年的革命斗争中,漈头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陈炳奎、陈祖银、陈茂文、陈孙连等8位同志先后献出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功绩彪炳青史,英名永垂不朽。在他们的革命精神影响下,漈头村的青年发扬革命传统,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英勇斗争,坚持红旗不倒,配合人民解放军为解放福州、福清、平潭等地作出了贡献。

福清市漈头革命历史纪念馆
来源:《红土壮歌》、《福清革命史》、红色闽中

清风自来 发表于 2021-5-5 07:26:35

请收下我的膝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福清,有一处红色革命基地叫漈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