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机灵弟 发表于 2020-1-3 11:09:39

福清人何刚德,他是中国创办警察局第一人!

● 何刚德,祖籍龙田镇,为爱国主义者、辛亥革命志士何公敢(即何崧龄)的伯父。何刚德是中国创办警察局第一人。他同时是一名农学家,最早记载向日葵的农时栽培法和综合用途,最早记载葵花籽可用于榨油食用。

图 何刚德

1905年,何刚德任苏州知府时,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警察局。他在《客座偶谈》一文中说:“……庚子(1900年)以前,中国无警察也,余到苏后始创办……”当时苏州府的小县有警察二三十人,大一点的县则有五六十人。清廷大臣端方不同意设立警察机构,他算了一笔账:偌大一个中国,如果一里设两名警察,全国每年需要开支五亿元,而当时全国每年的财政收入不到四亿元。可何刚德并没有听从端方,还是于1905年在中央率先设立了专门的警察机构——巡警部。巡警部下设警政、警法、警保、警学、警务五个司。后来,全国各地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机关。
何刚德(1855~1936),字彝毅,号肖雅(一说字肖雅,号平斋)。为龙田何氏二十二世祖。清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曾任吏部考功司主事等职,特授江西建昌府知府、抚州府知府、苏州府知府兼理苏州关监督。民国三年任江西内务司司长、长江豫章道道尹。何刚德娶黄氏、薛氏、梁氏。家住福州朱紫坊,晚年居上海。

平常我们看清宫大戏,其中大小官员出入都是轿子。有八人抬的大轿子,有四人抬的小轿子,行人无不侧身让道,真是好不气派。如果说最早创建了中国警察局的清朝五品郎中坐的是骡子拉的车,您信吗?

何刚德是福建福清人,清朝末年光绪丁丑(1877年)科进士。曾在京都做过19年的官,后来又出任过江西建昌、江苏苏州等地的知府。在他任职苏州知府的时候,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警察局,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警察之父。他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

何刚德任京官19年,最高做到五品郎中(司局级),官也不算小了,但是起初他是雇马车坐的。这倒不是因为他没有资格乘坐轿子。清朝的轿子有官轿和民轿的区别,而且政府对官轿的规定还是很严格的。一般官吏,只能用蓝呢或绿呢作轿帷,称作“蓝呢官轿”、“绿呢官轿”;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外省督抚乘“八人抬”,督抚部属乘“四人抬”;三品以上的钦差大臣,乘“八人抬”;而皇室贵戚所乘的轿子,则有多到10多人乃至30多人抬的。

但不是所有的官员都坐得起官轿。清朝的官员是没有乘车补助的,国家也不会给官员配备公务车。实际上,清朝的官员任职的时候,不仅要自备官帽官服、官轿马匹,还要自己掏钱请师爷,无论路途多远,都得自费赴任。如果乘坐官轿,需要四人抬,预备两班或三班人马轮流倒,还要有大板车跟随于后,前面还要有引马,后面要有跟骡。这一年下来,花费至少也要八百两银子。这么大的排场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因此,很多官员因囊中羞涩不得不坐马车,一匹马一驾车,配上一个司机,一年的花费,撑死也超不过四百两银子。

京官这么斤斤计较,的确是有原因的。根据史书记载,清朝官员的薪俸非常微薄,一品官(相当于现代的正部级以上官员)的俸银每年不过一百八十两,另外给一点有限的俸米,小一点如七品知县之类的官,每年俸银只有四五十两。有人曾经调侃道:“有清一代,京官俸薄,惟望京察外放道府,可以疗贫。”清朝重臣吴廷栋在《拙修集》中指出,清朝京官之穷,由来已久。甚至有些官员负债数千数万,还有实在借不到钱而贷高利贷印子钱度日的。一旦听说有外官进京,很多人闻风前往请客喝酒,实在搭不上茬的也要给人送席送菜,图的不过是外官所回赠的几两银子。

何刚德在京城做官数年之后才花二十两银子买了一头骡子,又每月花六两银子雇了一个司机。后来实在由于公事繁忙,又添了一头跟骡。这样下来一个月开销十两银子左右。此时何刚德是五品郎中,一年的官俸是一百二十两银子,加六十斛米。一百二十两银子的俸禄刚好能够用来养车。而一家人的生活,又怎能依靠六十斛米维持呢?势必要另想办法了。原来,由于何刚德在吏部任职,分管福建事务,因此每年福建方面有二百两银子左右的查结费。这二百两银子也并不是他一个人独吞,而是要与同事轮年获得,平均每年一百两。

看来,这个中国警察之父当年也没有多风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人何刚德,他是中国创办警察局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