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箭塔 发表于 2019-12-28 15:22:21

林文珠:为拉动中印两国的友好交流不懈努力

今年10月份,林文珠又再次回到了福清市高山镇西江村,这里是他的故乡,也是他成长的地方。虽然离开这里已经45年了,但他经常回老家,每一次回家乡,他都会发现家乡在变化,不仅越变越快,而且越变越好。这让已经是72岁的他,越发感到幸福、感到高兴……

福清位于福建中部沿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历史上就有着出洋讨生活的习惯。
早年林文珠的祖父林圣昌就下南洋,到了印尼泗水,打拼赚钱,60岁时回到了老家建房安度晚年。林文珠的父亲林学铨则赴印尼继承父业,期间遇上了日本南侵等事件,时局动荡,但与两位弟弟一起通过勤劳拼搏,他们还是开办了橡胶工厂,经营起了五金和布料生意,在印尼颇有名气。
虽然林文珠的家庭比起靠种地为生的人家好了许多,但当时家乡贫困的状况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开始懂得家乡之所以贫困,是旧中国留下的顽疾,加上当时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严密封锁和包围。
刚到印尼的林文珠常会感到那里有一种别样的“气氛”,很多华人的行为举止都非常小心谨慎,不敢讲中国话,不敢写中国字,即使说的是福清方言,也要先看看周围环境。
后来他才知道,这里曾发生过排华事件,虽然过去了很久,但这个伤痛一直留在每个人的心里。无论已经回国的华人,还是留在当地的,没有人会忘记那段历史,没有人会忘记心里的创伤。
林文珠(前排左一)出席第十三届世界华商大会。受访者供图

让印尼华人高兴的是,1990年8月8日,中国和印尼签署《关于恢复外交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当即正式恢复了外交关系。
这一国家层面的事影响着千千万万生活在印尼的华人,他们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他们可以不用再担惊受怕地生活了,祖籍国的强大让海外炎黄子孙有了坚强后盾,至少他们能得到比过去更多的尊重,这种感受对于林文珠来讲是刻骨铭心的。
一直以来,在海外打拼的华侨华人都有“抱团取暖”的习惯,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会组成许多不同的乡会。印尼是中国人较早侨居的国家,而福建人占据了多数,尤其在爪哇省,福清人更是“人多势众”。因此早在1913年,福清籍印尼侨胞薛其钿、郭传枝(亚士)、杨积山、林则煦等就发起成立了印尼泗水玉融公会(以下简称“公会”)。
初期,公会没有固定会址,到1927年才在大家的努力下,筹款购买了泗水龙街5号房舍作为固定会所。公会以团结乡亲、造福桑梓为宗旨开展会务活动,设执行委员会,首任会长为薛其钿。公会先后创办了《融报》《玉融周报》《融声》月刊等,宣传公会宗旨,报道时事新闻、会务活动,弘扬中华文化等等。1965年,印尼发生政治动乱后,公会会所、侨众学校校舍均被印尼当局接管,公会所有活动被迫停止。
然而即使在那个形式严峻的年代,老一代的福清侨领也不惧艰险,仍然坚持公会宗旨,在可能的范围内为乡亲们服务,所以当印尼“解禁”后,公会很快就又恢复成立,只是把名称改为了“东爪哇福清公会”,林学善任永久名誉主席,张逸民、张中光为名誉主席,林文光为第一任主席。
从那时起,林文珠就开始投入侨社活动,并担任东爪哇福清公会秘书长、副主席、常务副主席。至今依然担任着印尼华人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会长、印尼中华总商会东爪哇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世界一带一路商贸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东爪哇福州十邑同乡会副主席、东爪哇西河林氏宗亲会第十届主席等社团职务。
林文珠带团参加“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图为南京晓庄学院营开营典礼现场。受访者供图

上世纪90年代,印尼各地的华人社团纷纷成立,仅福清同乡会就有29个。为了将这些福清社团联合起来,林文光主席提议成立一个覆盖印尼全境的福清社团。于是,林文珠等人开始到印尼各地社团做工作,终于在2009年2月14日在泗水成立了“印尼福清社团总会”,第一届轮值主席为林文光,林文珠则担任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与其他地域的同乡会不同,与新侨同乡会不同,印尼福清社团总会不仅人数众多,而且社团里会员的年龄跨度也很大,因此要做的事情特别多。不仅有生意上的事,有扶贫相关的事,有赈灾的事,有文化教育的事,甚至会员家中的婚丧喜事社团都要介入帮忙,也正因此,印尼福清社团总会真正是成了一个在印尼华人的“大家庭”。
在众多相关事务中,最让老一代印尼华人“上心”的是,中国与印尼断交了30多年,在印尼的很多中青年华人,不了解自己的祖籍国,不仅不识中文,不会讲中国话,甚至受西方的宣传影响,对中国多有偏见。
林文珠认为,印尼的华人后代生于斯长于斯,应该热爱印尼这个国家,但华人毕竟是一个特殊的族群,有着自己的祖籍国,应该要知道自己从祖辈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这些是都源于中华民族的“根”,而这“根”是每个华人的“魂”。
所以从印尼福清社团总会第一届理事会开始,社团就每年组织印尼福清华裔后代到中国参加“寻根之旅”冬令营和夏令营活动,这成为了福清社团的一项重要工作,林文珠为具体组织者。多年来,他始终如一,不间断地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林文珠还记得第一组团时,他们曾遇到很多麻烦。由于参加“寻根之旅”夏令营的成员为12—18岁的在校学生,但印尼的暑假与中国的暑假时间不一致,印尼各个学校的放假时间也不尽相同,时间上很难以协调,再加上这些学生大多不会讲中文,很多人甚至不愿去中国。
尽管千辛万苦,最终这个“寻根之旅”夏令营还是在林文珠等人的努力下成行了,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那以后的每年,林文珠不仅会参与组织 “寻根之旅”夏令营,还会亲自带队到中国。让他高兴的是,许多印尼华裔孩子们通过参加“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亲眼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变化,看到了祖籍地的山山水水,进而认识中国,喜欢上中华文化,中国因此在他们的心里扎下了“根”。
林文珠参加印尼龙目岛世界福清社团联谊会与印尼东爪哇福清公会联合捐建的伊斯兰教学校“玉融楼”的落成启用仪式。受访者供图

其实,在印尼的所有华人社团对所在国都有一份爱心,每一次的赈灾救助,每一项的社会公益事业,华人都是走在前面,对印尼社会的进步贡献良多,也得到了印尼社会的认可和赞扬,而福清的“玉融人”更是其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2018年8月5日,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龙目岛遭遇强烈地震,造成许多人员伤亡及数万间民房和公共设施受损。林文光主席第一时间动员世界福清社团联谊会与印尼东爪哇福清公会联合赈灾,林文珠和黄云涛负责向全世界福清社团和乡亲募捐,募得善款印尼币14亿6千多万盾,东爪哇福清公会募捐到了印尼币12亿3千多万盾, 募捐组将募集到的赈灾款27亿多的印尼盾都用于援建龙目岛一所倒塌的伊斯兰教寄宿学校(Pondok Pesantren Hikmatusysyarief NW),让当地的学生尽快重返校园,继续学习。
经历7个月的紧张施工,一所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3层楼16间教室的钢筋水泥教学楼终于落成。2019年9月22日,落成仪式由西努沙登加拉省省长祖基复利曼夏博士主持,林文光主席率领15人赴龙目岛参加落成仪式,林文珠也在其中。参加当天活动的还有来自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北龙目县、那路马塔镇、沙鲁乡、瑟拉德村等地政府官员和警察长,伊斯兰教长老、学校学生和当地群众代表等一千余人,是当地一个空前的盛会。而这座楼也破天荒的以中文名字命名,叫做“玉融楼”。
2019年10月6日,西努沙登加拉省前省长穆哈默德·柴努尔·马基,来到位于泗水的东爪哇福清公会会所,与林文光主席等福清公会成员会面时表示,他特地来到泗水市拜访东爪哇福清公会理事,是希望代表全西努沙登加拉省居民对世界福清社团联谊会与印尼东爪哇福清公会的爱心行动,援建伊斯兰教习经院教学楼“玉融楼”表示衷心的感谢。
有过几个世纪在外打拼经历的海外福清人更懂得,华人要立足当地社会,不仅身后要有祖籍国为靠山,更重要的是尊重当地文化、当地民族,用真情联谊,用行动回馈,这样才能融合社会,才能安居乐业。
林文珠作为海外侨胞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受访者供图

由于工作需要,林文珠经常会回到祖籍国,有时候是带领“寻根之旅”夏令营和冬令营团组,有时是参加国务院侨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各种会议活动、研习班学习等,让他难以忘却的经历颇多,如亲历“九三”大阅兵现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会观礼、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宴,以及每年出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时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及合影留念。
有时他在想,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海外华人,但祖籍国却给了如此高的荣誉,这使得他从心里感谢祖籍国,感谢祖籍国的亲人。
也因此在谈及住在国和祖籍国时,林文珠激动地表示,有生之年,他将竭尽所能地为印尼华社服务,为祖籍国多作一点贡献,为促进早日实现中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奋斗。(林小宇 兰楚文)来源:东南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文珠:为拉动中印两国的友好交流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