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柳墙花 发表于 2019-12-6 20:13:56

9岁才上学,曾任北大副校长,5分钟说动总理设立“杰青”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朋友们不会陌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国家杰青”,每年评选一次,入选者可获得80-100万项目资助。各年头人数不定。1994年第一年评选的时候,才49人入选。2019年,入选人数达到300人,是最多的一年,以往每年都是200人。
全国选出二三百人,跟增选院士差不多,可见入选国家杰青还是很难的,而很多青年科学家都是经过杰青后成长为两院院士的,所以,国家杰青有院士摇篮之称。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a16e09467d07467f9777071edf4f1fcf


他向总理建议设立“国家杰青”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杰青的设立最先是由谁提出来的,我们今天就来讲讲这个人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国家杰青设立于1994年,其实从建议的提出到设立用了很多的时间,当年就进行了第一次评选,可以说是非常之快的。
1994年春节前夕,总理召开科技界部分专家座谈会,与会人员每人10分钟发言时间,但有一位最年轻的科学家,只有5分钟的时间,因为他太年轻,才31岁。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337e095ace92477abe6dfcd7f510e7da

但是,他的身份可不低,他当时是北大教授博导,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轮到他发言时,他向总理提出了一个建议,请总理考虑从总理基金中每年拿出5000万人民币,资助100名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效力,以吸引留学人员回国。
他提出的这个建议是借鉴美国总统基金的做法,美国总统基金就是每年资助青年科学家,并邀请他们到白宫作客。而当时我国科技人才处于青黄不接时期,而不少留学人员有归来的愿望,又怕科研经费无法保证,都犹疑不决。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fd48af29d53c44eba785723f06e462f8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说完后,与会人员和总理都忍不住笑了。为何?因为当时国家基金面上项目每年资助的经费只有2万~3万元,年轻人狮子大张口,5000万,那就是天文数字,这不是天方笑谈吗?年轻的科学家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确实有点不切实际。
半个月之后的元宵节,年轻的科学家应邀参加元宵节招待会,总理对他说:“我觉得你提的建议可行,抓紧时间写一份报告,就两页纸就行。”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事还真成了。就这样,国家杰青设立了。杰青设立以来,对于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b3c33efe8e1b4b758d570105ad0146f7


学习没有迟早,小学和大学倒数的他两次逆袭
那么,这位很牛的科学家是谁呢?他叫陈章良,福建福清人,1961年出生于福建沿海的一个小渔村。从小跟村里的一窝孩子一样,是个浪里白条,没事就到海边捞鱼摸虾,自己都没想过要读书。
后来村里人看到他总是说,这孩子这么大了,还不读书,太不像话。在这种情况下,还没玩够的他,背着书包走进了学校,那一年,他已经9岁了。他跟很多神童不一样,从小就跟书打交道,他9岁上学开始,才第一次摸过书,以前都摸鱼摸虾摸海鲜。
不过,他读书跟捞海鲜一样,要就不做,要做就做到最优秀。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都十分优异,而且,从小学到中学学杂费,都是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捞鱼摸虾换来的。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二年,1978年,他成了全村第一个大学生,也是所在中学第一个考上的大学生,当时就成为村里和学校的励志人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9岁才上学,曾任北大副校长,5分钟说动总理设立“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