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11-6 11:02:21

【古贤福清】拿头作押为民请命的北宋直臣——郑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吾邑福清自唐圣历二年(699 年)置县迄今,已有 1300 多年历史。自唐大和四年(830 年)福清出了第一名进士林简言,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废除科举的1073 年间,从福清这片素重“诗书礼乐”、“登科第者甲于诸邑”的土地上,走出了1404位举人、710位进士,还有文学家、诗人、音乐家、书画家、理学家、史学家、天文地理历法专家、高僧大德及忠肝义胆之士等 500多人。他们秉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用血汗和智慧铸就光辉灿烂的人生,不仅为家乡福清赢得了“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也带给邑人无尚荣耀、自豪与激励,至今仍不失为我们瞻仰和学习的榜样。
今天推出宋代篇(四)—郑侠—拿头作押为民请命的北宋直臣

▲郑侠
郑侠(1041--1119),字介夫,号“一拂居士”,又号“大庆居士”,融城西塘人。他只是九品芝麻官,其传略却载入国史。
他读书过的南京清凉寺在宋景定年间(1260--1264)修成“一拂祠”。明万历年间,叶向高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在《重修一拂先生祠记》中说:“夫金陵(南京)自六代来寄迹者不知其几,皆淹没无闻,而先生读书一片地,经今五六百年,草木犹香,庙祀无绝。”
其间,在郑侠忌日,八闽还举行过公祭,历史上省府为已逝五六百年的官员举行公祭仅此一例。在家乡,县城县衙前一条街命名为“一拂街”,曾在他的故居附近立有“郑公坊”,西门今西园小学内还建有“一拂祠”。当今,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学者们称郑侠是“北宋直臣”。这是为什么呢?

// 为民请命遭贬职 //
郑侠24岁随父亲郑晕到江宁(今南京)读书。他父亲时任江宁酒税监,即税务官。论说他大小也算个“官二代”,但他不居闹市,一人到市郊清凉寺里读书。
当时王安石在江宁府,知道了这件事很感动,便叫自己的学生杨骥前去伴读。郑侠很受鼓舞,两年后即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中了进士。又过了两年,新的皇帝为了改变国家积弱积贫的困境,采纳王安石推行新法的主张,并提拔他为相。
也是这一年,王安石向皇帝举荐,郑侠出任河南光州(今固始县)司法参军,相当于当今一个地区的检察长,官阶仅九品。在任三年,在恩师王安石的支持下,平反了不少冤狱,被群众誉为“大青天”。但他依然生活简朴,他说:“于国无功,于民无利,华衣美食,与盗何异!”他把贪官与盗贼相提并论,成为当时流行的佳话。
宋代的官吏制度实行异地任期制。郑侠在光州任职三年期满进京复命,王安石本拟留他在相府推行新法,升为四品京官。但他却发现“法不便民”。历史上每一次变革都意味着利益再分配,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触犯了大官僚们的利益。
比如“青苗法”,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由国家借粮给农民,到庄稼收成的时候,农民加两成息还给国家。这样既便于农民度荒,又增加了国家收入,一举两得。但是,这样一来,却剥夺了官僚们放高利贷的机会,而新法又是皇帝下旨颁行,他们不敢反对,于是就暗中来个“堤外损失堤内补”,层层加息,最高利加五成,甚至有地方“实不出本,勒民出息”。导致新法不但不便民,还祸害民众。
因为王安石深居相府,不知民情,听到的都是那些奉承拍马的话,一片大好形势。于是王安石踌躇满志写下一首《何时难忘酒》的五言诗:“何时难忘酒,君臣会遇时。高堂拱尧舜,密席坐高夔。和气袭万物,欢声连四夷。此时无一盏,辜负鹿鸣诗。”而郑侠却把在基层发现的弊端写了一首反诗《何处难缄口》:“何处难缄口,熙宁失政中。四方三面战,十室九家空。见佞眸似水,闻忠耳似聋。君门深万叠,焉能此言通。”
结果,在奸臣吕惠卿和蔡京教唆下,郑侠被贬到京城安上门当一名没品的看门官。王安石以为郑侠经过这次打击后能回心转意,曾先后派其子王滂和侄女婿黎东美前去动员郑侠到相府为官。黎东美说:“丞相致意,凡入士,且要改得一京官,然后可别图差遣,何得介僻如此。”郑侠说:“侠本欲执经丞相门下,不意丞相一旦挡路,发言无非以官爵为先。果欲援侠而就之,区区所献有利民物之事,行其一二,使侠进而无愧,”婉言推辞。
//开仓放粮瞒皇上 //


熙宁六年(1073年)六月,蝗虫成灾;七月起,又大旱九个月无雨,赤野千里,五谷绝收;加上各地方官催逼青苗贷粮本息,还不上的“伐桑撤屋,卖妻鬻子”的都有,无数饥民桃荒,大批涌进京城。郑侠在安上门目睹惨状,决心为民请命。于是画《流民图》,写《上流民图疏》,请求朝廷罢新法,开仓放粮救灾。
为了取信皇帝,在奏疏里声称,皇帝一旦采纳他的奏言,必感动天庭,十日内必降喜雨,若不下雨,就砍他的头挂在宣德门上示众,以正欺君之罪。很显然,郑侠不是天文学家,怎么可能保证十天内有雨!分明是把头押在皇帝那里,为命请命。他是抱着死了他一人,拯救万万民的决心。可是,奏疏送到中书省(中央行政机构)不被接纳。
势迫无奈,郑侠只好利用职务之便,把奏疏假称兵报,直递皇帝必阅的银台司。神宗连夜观图览疏,“长叹数四,竟夕不寝”,第二天就下诏罢新法,放粮救济灾民。这件事不但万众感动,也感动了老天,皇帝放粮救灾的第三天就下了大雨。
郑侠虽然没有被砍头,但他假称兵报却犯下了“擅发马递罪”,于是拜疏自劾,被发配英州(今广州)。于是便有了一个传说:说的是时为京都知府的蔡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郑侠如此为百姓卖命,一定拿了百姓不少好处,要检查郑侠的行李。
结果,郑侠的行李除了日常用的衣物和书外,只有一把尘拂。郑侠说:“我一身干净,靠的就是这把尘拂经常拂拭。”接着,郑侠举起尘拂在蔡京身上一拂,意味深长地说:“蔡大人身上积尘太厚,一时半会拂不净了!”蔡京狼狈不堪,掩面而去。
郑侠的这一壮举诠释了廉政文化的核心思想:爱民自廉政,廉政必爱民。
// 无官一身轻,精神永流传 //


郑侠一生十没有当过大官,但却成为千秋万代人们敬仰的先贤。
明代内阁首辅叶向高为一拂祠题了一联,概括了郑侠为官的功绩与清廉。联曰:“谏草累千言,终信丹青能悟主;归装惟一拂,始知琴鹤也妨人。”
《福清县志》论曰:“郑公一监门吏耳,《流民》一疏,几挽宋室之祸。当日政府大僚,曾有恳直如公者乎?然则公之秩虽卑,其忠诚之概,直可与韩、富辈比烈也。允堪仪型百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贤福清】拿头作押为民请命的北宋直臣——郑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