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 发表于 2019-10-18 20:53:00

留住乡愁,福清江兜这座康熙年间的古厝做到了!

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古迹
都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
也是海外侨胞的情感纽带而新厝镇江兜村正是“留住乡愁”的美好缩影
江兜村内古厝连片且保留较完整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三座厝了三座厝建于康熙年间(约在1710年左右)距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
三座厝的总面积约2743平方米
共有83间房屋
是新厝第二大清代古民居建筑群

三座厝为五橺厢三进式外加双边护厝组成建筑布局规模宏大错落有致三座厝建筑结构采用了
双横梁支撑壁柱的方式达到了防震作用
三座厝融合了莆仙一带的建筑特色

“燕尾脊”宫殿式建筑结构古民居
在福清的古建筑中风格独树一帜
为了让更多侨贤留住乡愁江兜村在九十年代曾对三座厝进行修缮“以旧改旧”
保留着三座厝的精华


三座厝没有其他古厝精雕细刻的木雕
却用其朴实大气
在福清百年建筑中占据一席之地
其正座挂着“徳音孔昭”四字牌匾
据传是对三座厝屋主德行的赞誉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村干部告诉小编因为这个牌匾村里还闹过乌龙“三座厝”为王孔周所建由于以前没有书面资料在大家口耳相传中“周”字发音在当地方言中与“昭”很像加上牌匾所书的“孔昭”二字就以为房子的主人是“王孔昭”了
江兜村意识到这点
也慢慢的在向大家纠正错误


现在
“三座厝”成为江兜“家文化”馆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村庄面貌借由古厝向大家传递“王孔周”乐善好施的美好品德
在文章结尾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三座厝”的小故事
王孔周(1680年--卒年不详),是江兜下厝里与三座厝的始祖。相传幼时因父母早逝,又无兄弟姐妹,孤身一人,生活过得十分贫困,以讨海为生。有一天夜里,睡梦中孔周仿佛听见有人喊他快起来下海捞海苔,他睁开眼睛一看,天还没亮,以为是做梦,又继续睡觉。没想那声音又再叫他起来下海捞海苔,孔昭没法,只好摸黑下海去了。孔周来到过桥山附近的一处海滩边,突然看见离海岸不远处有一艘船,孔周觉得奇怪,就挽起裤筒下海朝那船跋涉迈进。走近一看,原来是一艘触礁露底的海盗船,船上载着十几箱的银子。孔周琢磨着这海盗的银子也是不义之财,何不如把银子搬回去救济贫困村民,自己的生活也得到改善。于是孔周摸黑在海边挖了个大泥坑,并将这些银子埋在泥土里,并做上记号。以后孔周就每天假装下海,用竹篓装满银子,并捞些海苔遮住银子,一天一竹篓地把银子转移回家。孔周发财后,经常慷慨解囊帮扶贫困乡亲。族长看孔周心地善良,年过三十还未娶妻,就劝孔周成家立业,并答应把孙女许配给孔周。孔周心想自己也该成家立业了,于是就动工在海边盖了一座五间厢房子(也就是现在的下厝里),接着就娶族长的孙女为妻。孔周成家立业后生下两个儿子。大儿子成人娶媳生孙子,可是孙子到六岁时还不肯叫孔周“阿公”。孔周就对孙子说:“你叫我一声阿公,我就给你一竹篓银子。”但是孙子死活不肯叫。经孔周了解,原来大媳妇不满孔周经常拿银子救济村民,就教唆儿子不要叫孔周“阿公”。孔周一气之下就在江兜西南边买了近十亩的地,盖起了一座五间厢三进式外加双边护厝的房子(也就是现在的三座厝古厝),并与二儿子一起入住三座厝。根据王锦照《侨乡风情》故事改编古厝
不仅仅是一座存在时间长的老房子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三座厝或许已经完成了作为房子的使命但是它已经承当起文化的传承者的角色走进三座厝品读江兜人的美好品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留住乡愁,福清江兜这座康熙年间的古厝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