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lBq》 发表于 2019-10-16 17:47:41

郑昆松:以刀笔呕歌生活的福清籍著名版画家

不久前,福清籍著名版画家郑昆松之子郑季禄送我两本画册——《郑昆松水彩画选》《昆松木刻选集》。      花了整整一个晚上,反复品读每一幅作品。感觉每时每刻都有田野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时代的烙印无不在黑白交错的画面中呈现,令人回味无穷。 以优异成绩考上美术院校
郑昆松1933年出生于福清渔溪镇一个家庭较为殷实的家庭。他传承良好的书香家风,从小就对艺术表现出特有的禀赋。其启蒙老师就是会吟诗作画的父亲。母亲虽是农村妇女,却自幼漂洋过海,识得一些粗略字,善于绣花、缝衣。郑昆松在一份小传中说“3岁时就学大人,在书上提起毛笔涂抹。”他经常照着父亲提供的“九宫格”,临摹各种大小楷字。随后,先后在渔溪中心小学、定山小学、虞阳中学念书。1957年,郑昆松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福建师范学院美术系。在他的恩师、福清著名画家吴启瑶及吴忠翰的精心指导下,对水彩、版画艺术特别钟情,开始尝试用木刻表现生活,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创作了大量作品。套色木刻作品《秀丽的闽江》《闽江》,黑白木刻《榕树下》《闽南牧歌》等,在创作过程中表现一种特殊的情感和洞察,使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力。尤其是他注重传统图案、纹饰,明暗布局、色彩搭配、透视比例、线条粗细等处理得十分到位,有一种强烈的年画意味。画面弥漫着神秘、浪漫的艺术趣味,散发着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
到艰苦的地方创业去
大学毕业后,过惯了城市生活的郑昆松,被分配到平和县三中、一中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山区“开门见山”的生活虽然十分枯燥,却使他真真切切地用手中的画笔,对脚下的一片热土进行深情“对话”,汲取艺术养分。这次人生转变,可以说是他在艺术之光照射下,被火热生活感召和激励的一种选择。
用他的话来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创业去,是那个时代有志青年的普遍选择,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平和县是打响“八闽革命第一枪”的苏区县,也是经济比较落后的闽南山区。教学之余,郑昆松走遍了每一个村落、每一道山梁,顿觉自己专门为大山而生,是大山之子。
乡村的喜怒哀乐就是他的喜怒哀乐。一个个火热的劳动场景、一幅幅深厚的人文画面,深深打动了他的艺术情怀,丰富了他的艺术视野,触发了高度的创作热情。他一发不可收拾,白天用水彩、速写、素描等方式,勾勒出激动人心的画面,晚上则伏案灯下,以刀代笔,孜孜不倦地进行雕刻创作。
郑昆松十分重视从乡间传统文化汲取营养,许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佳作频频诞生,如《水果丰收》《夏收忙》《田间管理》《秋收忙》《晒烟叶》《稻海》等,
就是他跋涉艺术理想和家园梦想结出的硕果。他的佳作让人们感受了他的视野始终没有游离于家乡,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念。

《cai:lBq》 发表于 2019-10-16 17:48:17

郑昆松由于对艺术太过于投入,经常废寝忘食,因而落下了哮喘病。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经常是一边服药,一边坚持创作。可以说每一幅作品,都是他的汗水和心血凝成的。

作品凸显小木刻大张力
郑昆松的版画作品具有最朴实无华、最经典永恒的艺术品格。上世纪60年代狂热的“文革”让艺术打上了阶级的烙印。郑昆松的作品也不列外。他全身心投入火热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实践。其间的作品大多折射乐观、自信的追求,画面的空间感和力量感更加强烈,如套色木刻《提高警惕》《工农兵文艺》《取经》《创岀高速度》等。
画面中,一个个、一群群“高大上”的工农兵学商的形象跃然纸上。无论人物的动作或神情、全局或局部的处理,

都反映出他扎实的基本功和高深的艺术造诣,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凸显出“小木刻、大张力”的艺术魅力。
他用自己的创作美学展现现实生活和梦幻生活的情景,巧妙利用古典与现代的处理方式,从而达到感受生活与启迪后人的特征,展现了一种可视的精神力量。很多人只知道郑昆松是一位版画家。其实他还是知名的水彩画家。一生创作了很多水彩画。无论山水、人物、花鸟,尽显出和谐、鲜明的独特美感。
一幅幅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犹如他的人格——朴实无华却魅力无限。

《cai:lBq》 发表于 2019-10-16 17:48:42

由于创作成绩突出,1981年,郑昆松被吸收为中国版画家协会全国第一批会员,成为当时福建省18位会员之一。
1985年,平和县成立美术工作者协会,他以无可争议的艺术成就当选主席。
此外,他还是中国藏书票研究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漳州市美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漳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成绩取得的同时,郑昆松更加思念老家福清的亲人。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念,他创作了《月是故乡明》《故乡情》,
并于1984年回到阔别几十年的福清举办了个人画展及讲学活动。这也是他向父老乡亲举办的一次汇报展,引起强烈反响,启迪了家乡一大批美术人才。

《cai:lBq》 发表于 2019-10-16 17:49:18



为福建美术和教育贡献突出
“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是郑昆松版画艺术和美学品格的最可贵之处。”郑昆松的学生、画家曾凡章这样评价老师的作品。郑昆松的版画表现手法以写实为主,人物形象准确生动,线条精练且富有变化,构图饱满,注重黑白对比,极具艺术美感。曾凡章认为,郑老师的作品“是他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结果”,总是洋溢着生活、生命情感,总是充满着亮丽的阳光感,荡漾着清新、朝气蓬勃的气息。1987年,郑昆松英年早逝,年仅55岁,令人惋惜。他一生创作了300多幅版画及大量藏书票,先后发表在香港《大公报》《福建日报》《福建侨报》《福建教育》,以及北京《中学生》、福清《融霞》等30多家报刊、杂志上。先后参加全国美展华东地区展、福建省美展、福建侨乡风光展、福建省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版画展等。个人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等。

《cai:lBq》 发表于 2019-10-16 17:49:46

郑昆松为平和县乃至福建省的美术和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还自编了木刻选集。
当时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李桦获悉后,欣然为其题写“昆松木刻选集”。虽然只有6个字,却是对郑昆松版画艺术的最高褒奖。郑昆松的版画艺术已成为一段难忘的历史,永远载入了福建美术史。作为老师,郑昆松培养了诸多画家、美术工作者。作为父亲,他有了衣钵传人。
受父亲影响,郑季禄也先后在《福建日报》、北京《中学生》等发表木刻作品。为了弘扬艺术,目前他将父亲珍贵的版画作品进行再创作及延伸,衍化成了非遗产品。其《漳州人文景观木刻版画系列》曾荣获“匠造时光”文博非遗文创作品银奖。
郑季禄赠送作者的郑昆松木刻作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郑昆松:以刀笔呕歌生活的福清籍著名版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