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机灵弟 发表于 2019-7-31 15:40:20

离开福清流浪海外,究竟是为了什么!

人生几件大事,结婚生子房子,而对福清人来说还有一件头等大事就是出国。福清大部分的80后,90后正遵循父辈们的人生轨迹出国谋生,有些人在国外找到了爱情,有些人在国外找回事业第二春,更多的人有了充实的面包。
过年时初中同学组织了一场聚会见到了十几年未曾谋面的蔡若汐讲真,她和以前判若两人。
读中学的时候,对蔡若汐的普遍印象是沉默寡言,个子瘦小,一阵风就能轻易把她刮走。如今的蔡若汐举手投足优雅且知性,不仅穿着时髦,时不时还蹦出几句英语。
她说很感谢父母将她送去新加坡,刚到新加坡那座城市的时候,非常不适应新加坡燥热的天气,虽然挺多人讲华语和闽南语,但英语才是它们的官方语言。
为了尽快适应当地的生活节奏,蔡若汐不得不一边学习英语一边努力工作。五年后,蔡若汐跳槽到一家有名的化妆品公司,从小职员做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慢慢地成了公司的首席顾问。
她说当初很怕因为个子矮小被人排挤,怕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还好,自己的付出有所回报。虽然现在蔡若汐已经适应了新加坡的生活,她还是每年固定回福清玩一两个月。
以前离开福清的时候还不满20岁,即使想任性地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也苦于囊中羞涩而作罢。如今每次回来都会挑选福清的两个景点重走青春。
而我的邻居少杰给众人的印象是不苟言辞,才二十出头的年纪却把自己折腾得少年老成。永远的黑色宽松西裤,腰间别一串钥匙扣,远远的,不见其人,但听钥匙声就知此人。
少杰出国前曾在福清的大酒店当服务员,却因为经常打翻盘子而被主管辞退;后来去了洪宽工业园的鞋厂当流水线工人,速度太慢又被炒鱿鱼;最后回到镇上的一家汉堡店当收营员兼外卖员,三个月的时间找错五次钱,送外卖路上撞了两次车,还好都是小伤,只是赚的工资还不够修车……
那段时间少杰严重怀疑人生都差点得了抑郁症他不管做什么都不行所有人都否定他的付出
刚好,远房亲戚国外的饭店需要服务员,父母将少杰送出去,不指望他能赚多少钱,只希望他能改头换面,为自己赚取一个谋生的手艺,不至于将来一无是处。
少杰说当初真的痛恨父母的狠心,在福清都如此落魄,何况是举目无亲的国外,英语不会,手艺没有,靠什么活下去。
他甚至认为父母这是把自己逼上绝路。他足足有一年的时间无法释怀,不肯打电话回去。当少杰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能在饭店独挡一面的时候,他才真正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如果不到最后关头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做多大的事,走多远的路。
在老家福清,少杰抱着就算没有工作也不至于被饿死的心态,他认为父母总不会眼睁睁看着不管。而到了国外,孤身一人,你不得不逼自己努力一把,你今天不工作,明天就有可能餐风露宿,而且你的肩上还背着父母一辈子的血汗钱和众人的希望,你不努力怎能对得起自己。
我的一个好友从小娇生惯养,上高中了也没洗过一双袜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她妈妈隔三差五到学校帮忙整理被子,洗个衣服,总之,她只负责吃饭睡觉读书,其他啥都不用干。
高三的时候家里人给她办理了美国留学的手续,到了那边虽然有亲戚照应,但也不比家里舒服。以前煮稀饭都要打电话问妈妈的人,到美国半年时间,福清番薯丸海蛎饼包得可溜了。
由此可见不是不会做家务而是家人什么都替她做了她没有心思也没有机会去学
人都是这样在熟悉的环境总有惰性习惯于依赖父母和朋友的庇护这样的成长很慢慢得连自己都不想有所改变
而到了陌生的国家,说着你听不懂的语言,打交道的是不同种族的朋友。所谓入乡随俗,我们不得不去适应他人,而不是求得别人来迎合,因此焕然一新的蜕变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作者:麦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离开福清流浪海外,究竟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