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君 发表于 2018-9-23 13:55:53

《玉融古趣》两载芳邻安民女 柱边相伴陈孝容

清朝咸丰年间,海口长后境寨边村有一个名叫陈孝容的菜农,他家出了一件怪事,一直传为奇谈。
这年冬节夜,陈孝容忽闻有敲门声,感到奇怪。心想节日夜晚,家家户户团聚搓圆,庆贺团圆。这时候有人敲门,定有急事。他马上把门打开,可是门口不见人影,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声音,随手关好大门,进入屋里。过了一刻,又听到敲门声,这次听得真切,他又去开门,但依然不见人影。这样连续三次,他认为是邻家刁皮孩子捣蛋,不予理睬。想不到返身至大厅前,听到厅上大柱中有少女说话的声音,却不见其人,一时惊出一身冷汗。转而又想,莫非是躲在柱边?于是壮胆大声喝道:“是谁?”女孩子说:“我是安民人。”这可怪了,安民村离此五里,三更半夜到此何干?他环视大柱四周,并无人影。当时乡下人经常传说“狐仙作怪”,陈孝容想到此,毛骨悚然,默声祈告:“平生与你无怨无仇,望仙姑不要作践弟子。”而柱中女子却以悲伤的声调回答:“我是谁,以后会告诉你,你是我的恩人,我不会害你,如今我无家可归,求你让我在你家暂住一时。”孝容实在不解,但也没有办法,只好对她说:“既然如此,就住下吧。”从此以后,这女孩时常往来,每日进出,遇到孝容,都很有礼貌地打招呼。给她东西吃,只要放在柱子边,不用召唤,转眼间就吃完 了,但始终见不到人形。日子一久,孝容也就习以为常,空闲时,就搬凳子坐在柱边和她闲谈。消息传出后,海口远近,人人争来观看,闹得孝容家门庭若市。这柱中人记性很好,只要谁到过孝容家一次,第二次再来,她都会叫出名字。就这样在陈家住了两年。这年又是冬节夜,女孩突然向孝容一家人告别,临走时才对她说明自己身世和称孝容是她恩人的来历。
原来此女姓张名阿秀,娘家在安民村,只因家境穷困,十岁那年遇上灾荒,父母走投无路,忍痛把她卖给游桂村一户人家当童养媳。这游家人也是做田人,但婆婆却是个远近闻名的泼妇,心肠狠毒,对待阿秀非常苛刻,十岁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还被逼着看牛羊,砍柴火,挑水,洗衣,整天劳累到深夜不得安睡,稍有过失,非打即骂,折磨得小阿秀骨瘦如柴。晚上想念父母和弟弟,常常哭到半夜。这样苦度三年,大前年的冬节夜,婆婆不让她上桌吃节饭。她小心灵受了创伤,痛不欲生。到了半夜,她不顾寒冷,也忘了害怕,偷偷地开了门冒着剌骨的寒风,准备逃回娘家。走到白马寺前,饥寒交迫,她实在走不动了,坐在庙前哭泣。心想蓬头垢面,皮包骨头,浑身上下,衣不蔽体,怎能让母亲见了伤心呢。但不回家又没有地方可去,真是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境地!她放声大哭,决心跳水自尽。
恰好这天陈孝容挑一担青菜到松潭一带贩卖,为了赶节市,鸡叫头遍就上路,走到白马寺附近,听到有人在哭,以为是“诸人仔鬼”阴魂不散,心中未免害怕。他就放在菜担,手握扁担以备不测。一会儿,见庙里走出一人,边走边哭,到了池边正要往水里跳去。孝容认真一看,原来是个女孩子,知是遇难之人,于是一个箭步赶上去,把她拉住,阿秀被孝容救了。经过查问,阿秀诉了自己的悲惨身世,孝容很同情,就顺路送她到娘家。
阿秀连夜回家,父母料想定有不测之事发生,见到女儿三分象人七分象鬼,心痛万分。母亲把她紧紧地抱在怀里。阿秀泣不成声,诉说三年来的苦楚。父母听了很是伤心。但在那时,送出门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收也收不回来。只好劝慰女儿忍受,期望将来成亲后,丈夫会爱惜她,也有个出头日子。三天后,父亲送她回婆家。婆婆并未因为阿秀想过自杀而改变心肠,反而更恨,折磨得更惨。第二年又是冬节夜,阿秀又想念父母,在屋里流泪。婆婆发觉了,以为她故意在节日给婆家难堪,结果被狠打了一顿,未婚夫站在一边,毫无表情,这又使阿秀感到绝望。这天半夜,她跑到大桥上跳江自杀。一缕悲魂在龙江岸边徘徊,阿秀并不觉得自己已经死了。她,在这茫茫黑夜,应该到哪里去呢?想来想去,想起了去年救她一命的陈孝容。实在无路可走了,只好找陈孝容看看再作打算。
在陈家两年,孝容的母亲、妻子和妹妹对阿秀都很热情,视为一家人,为了避免阿秀伤心失望,一家人相约不要说看不见她。两年来,阿秀又享到人生的乐趣,开始有了欢颜笑语。两年后的冬节夜,孝容的母亲一时忘了禁忌,叹一口气,说:“唉,这孩子能让我看见多好,十六岁了,也该定亲了。”这话被阿秀听见了,顿时发觉自己已成女鬼,无法回到人间,阴魂一直在他家,害得恩人担惊受怕,于心不安,于是习决心向孝容告别,孝容全家人舍不得让她离去,再三挽留。但阿秀还是坚决要走,临行时向陈家全家人拜了三拜,一出门就不知去向。从此,阿秀的悲魂又到处飘荡,茫茫大地,何处是她的归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玉融古趣》两载芳邻安民女 柱边相伴陈孝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