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头侄儿 发表于 2018-9-23 13:50:25

“盐公”陈茂礼

在福清,如果有人讲话声音大腔调重,人们就调侃说:“你吃江阴盐啰?”传说盐业祖师爷就是江阴人。这祖师爷叫陈茂礼,家住江阴岛下石一带,是贫穷渔民。他到底何朝何代人?没人说得清。他何以称盐业祖师爷,却有一段戏剧性的故事。
传说,早年,人们从不懂得吃盐,头晕目眩,身体浮肿,寿命很短。有一天,陈茂礼出海捕鱼,发现岸边石窟里结一层白花花的东西,好奇地抓了两三粒放在口里尝,嘿,味道真不错哩!他扒满一鱼篓背回家去。
陈茂礼把亮晶晶的白粒子送给乡亲。大家烹鱼煮菜时放下几粒,味道便格外鲜美,特别可口。不久,大家病态消失了,身体健康了,捕鱼种地挺有劲。远近乡亲都争着来陈家讨要白粒子。陈茂礼有求必应,送完了,再到石窟里扒,但总满足不了大伙需求。他很想弄清白粒子怎么来的,以便多多供给乡亲。
终于,他发现七月半大潮冲到海边一个石窟里,经风吹日晒成了白粒子,和先前的一模一样。他高兴极了,把海水一桶桶倒在凹陷的石面上,让风吹日晒;十多天后,果然结出同样的白粒子。从此,他每天顶着烈日舀海水晒成白粒子,逢人赠送,造福乡邻。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开了,也传到莆田县令耳里。
当年,皇帝也没尝过盐的味道,食不甘味,就下旨要各地官员进贡最可口食品。莆田县令原是阿谀媚上之人,灵机一动,要陈茂礼带白粒子跟他上京见帝。陈茂礼为人耿直,就去了。
皇帝看了莆田县令的奏本,说是进贡天下第一美味食品,高兴地立即降旨召见。憨直的陈茂礼,见到皇帝不懂得打躬下跪。皇帝气坏了,原想令武士推出斩首,但转而一想,进贡来的食中之宝若真是上乘之品,可将功抵罪免他一死;若不是,再治他欺君之罪也不迟。馋嘴皇帝急忙把呈上的白粒子抓一大把往口里猛塞,这下糟了,又苦又涩,难受得连呕带吐不停。皇帝火冒三丈,厉声喝令将陈茂礼斩首。可怜善良的陈茂礼,一命丧于刀下!那企图邀功领赏的县令也受贬谪。至于那包白粒子,由御厨拾起,挂在厨房横梁之上,以待日后检验是否毒物。
皇帝继续下旨寻觅人间美味珍品。仙游县令也乘机邀功,也带包白粒子上京进见。皇帝一见便大发雷霆:“这分明和莆田县令进贡的毒品是一样货色,你也想谋害寡人,该当何罪?”仙游县令赶紧跪下,不断磕头启奏:“陛下息怒,和莆田贡品形色虽相似,味则不同,若如苦口,愿受凌迟。”皇帝有些心动,抓两三粒尝一下,果然十分美味可口,乐得连声喝彩:“珍品,珍品。”令县令领赏回去之后,源源上贡。
原来,仙游进贡白糖。皇帝贪得无厌,天天吃糖,不久胃口腻了,牙齿掉了,脚酸手软,浑身无力。
一天,御厨煮碗点心端到皇帝面前,没想皇帝尝了一口又一口,露出少有的笑容,问:“今天点心特别好吃,用什么佐料烹调出来的?”御厨照实说:“启奏陛下,佐料依旧,也并无烹调新法,奴才不敢妄奏。”皇帝命立即找原因。这位御厨想啊想啊,想不出道理,愁煞了。第二天,他依样画葫芦,又煮一碗和昨天一样的点心,小心翼翼从厨房横梁下走过。这时,梁上滴下几滴水,正好滴在碗上。他为准时端去,就疏忽了。皇上吃着吃着,越吃越觉得津津有味,连连叫好,对御厨赞不绝口。厨师莫名其妙;经冷静思考,心想:这点心味道莫不是和梁上滴下的水有关?他返回时抬头往梁上细看,发现一包贡品还在,水就是从包里滴下来的。他如梦初醒,赶紧把那包东西解下来,再试一试,放几粒白粒子的点心,味道就格外鲜美。
御厨把这件事如实启奏上去,皇帝也亲自尝试,证实陈茂礼贡品确实是食中之宝,上回是因为一口吃下一大把,才那么苦涩。从此,盘盘御菜美味,皇帝食不厌口,病也渐渐好了。
后来,人们筑海堤纳潮水,在海滩晒制更精美的白粒,后人命名为“海盐”。而在江阴岛,人们无限怀念盐业祖师爷陈茂礼,尊称为“盐公”,并在海滨凡晒盐的地方,都建立“盐公庙”,四时祭祀,纪念他的功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盐公”陈茂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