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歌笑 发表于 2019-6-1 19:21:15

福清一都罗汉里,它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吗?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红色文化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性继承更体现了我们党在灾难深重条件艰苦年代勇于担当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
罗汉里
近日,福清罗汉里被评选为“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关于他前世今生,你了解过吗?


罗汉里位于福建省福清市一都镇普礼村罗汉里自然村,罗汉里游击根据地是闽中游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中央军委确认的南方8省15个独立游击根据地之一,是闽中游击第一支队的驻地,也曾是中共闽中特委之驻地,在闽中地区的三年游击战争(闽中三年游击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东张镇前往罗汉里根据地沿途风景秀丽,有水路十八折,山路36弯之美称。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北上长征后,罗汉里作为(1935-1936年)中共福建省闽中特委和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一大队活动中心和根据地,在一年零三个月的坚守中,为中国革命锻造出一支坚不可摧的革命武装,带动了北起乌龙江,南至惠安约150平方公里的福厦线地区的革命力量发展,为后面福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该基地拥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红军亭、红军学校、革命历史展览馆、红军路等5个教育场所,红军楼、瞭望楼和初心草庐等3处主题景观点,能承载一定规模的教育活动。

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山坑、双福寺了。
山坑位半山腰上,面溪靠山。只有一座木构的民房,屋前有块小地,临溪有矮石墙,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中共闽中特委在此成立工农红军间中游击支队。
双福寺,又叫罗汉寺,在山坑西南1公里处,是座临溪靠山的庙宇,环境幽静险要。闽中游击支队经常在此开会、学习。

除了罗汉里,福清还有许多红色历史遗迹。
革命烈士陵园
建于1957年12月。位于瑞云塔西北面数十米处。陵园左右各有一个方亭,亭内有水泥磨光桌和石鼓椅。细琢的青石坟碑,凿刻197位烈士英名。陵园左右雄踞着一对雕刻玲珑的石狮。陵园后耸立高达十米左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座四面有党、政、军方面的题词,碑的顶峰有红五星一颗,巍然壮丽。1981年2月25日,列为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后,许多单位和个人为缅怀先烈,赠送花卉盆景,并在陵园周围种植花草树木。

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碑
建于1957年7月。位于高山镇正东500米的小山丘上。公墓坐北朝南,纪念碑耸立墓后正中,高达7米左右,上刻“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顶缀有红五星一颗。碑座正面凿刻76位龙高革命先烈英名,碑座背面是中共福清县委题词,碑座左面有福清县人民委员会题词,碑座右面有中共高山区委和高山区公所题词。1981年2月25日,列为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长钺烈士纪念碑
建于1984年2月。位于阳下街道阳下村公路旁。系中共福清县委和福清县人民政府为纪念革命烈士余长钺而建。碑高约6米,周围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程序为其题词,中共福清县委和福洁具人民政府在碑正面题“余长钺烈士纪念碑”。碑座正面凿刻余长钺烈士的生平业绩。1987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漈寺
位于福清市阳下乡西亭村梨庄水库,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福清中心县委书记陈金来等福清抗日游击队的联络站。东沶寺背靠玉岭,依山而筑,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由大雄宝殿、仙君楼、暗室等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系硬山顶木构架土木混合建筑;大殿后有暗道通向暗室。该暗室民国30年(1941年)后系中共地下党抗日游击队会场和联络站。暗室有窗可以监视山下道路,发现敌情可及时转移。1987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寺
泰山寺又名福兴堂,位于江镜镇酒店村东北角,始建于宋代。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为山门、泰山殿、关帝殿、文昌殿,东侧为戏台。系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占地500多平方米,现只剩下部分遗址改作江镜粮店,福堂在酒店村何氏祠堂南面。民国33年9月,根据中共福建省委部署,陈亨源、何胥陶带领部分武装人员在泰山寺、福堂竖起抗日大旗,开展抗日活动,成为龙(田)、高(山)一带抗日大本营。民国36年二三月,中共闽中地委委员、福平县委书记陈振先带一部分游击队在泰山寺、福堂准备举行龙高暴动,泰山寺、福堂成为福平县委指挥部与武装暴动据点。


云中戴氏宗祠
云中戴氏宗祠位于宏路镇云中村。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福清县委机关和游击队的驻地。民国38年2月,中共福清县委在戴氏宗祠召开县委扩大会,部署发动群众扩大武装队伍,开展减租反霸、缴枪、筹款等工作。


漈头村

福清市漈头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阳下街道漈头村。
福清市漈头革命历史纪念馆于2005年建成,主体建筑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共三层。纪念馆展厅分三个部分展出福清的革命历史:一楼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二楼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陈列物品共213件。
陈氏支祠

中共福清县委诞生地和机关驻地旧址,位于阳下街道漈头村陈氏支祠内。
1934年1月,何文成、陈炳奎、余长钺等在陈氏支祠组建中共福清县委,何文成担任县委书记,陈炳奎、余长钺、何胥陶、池亦妹仔等人任县委委员。陈氏支祠成了中共福清县委的第一个驻地。在县委领导下,福清革命重心由城镇转移至农村,并组织了南西亭暴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陈氏祠堂(漈阳书院)


福平沿海抗日游击第八中队驻地旧址,位于阳下街道漈头村陈氏祠堂(漈阳书院)内。
1941年四五月间,按照中共福建省委和中共闽中特委的部署,中共福清中心县委把隐蔽在海上的伪和平救国军中的干部和武装人员全部撤回,组建了3支抗日游击队。第一支抗日游击队是福(清)平(潭)沿海抗日游击第八中队,队部设在陈氏祠堂。他们以这里为据点,打击日本侵略者。抗战胜利后,祠堂又成为中共地下游击队议事之所,中共闽中地方组织的领导人都曾集中在这里,共商义举。
此外在福清市永昌路与清荣大道交叉口处,还有一座纪念碑拔地而起,它就是福清人熟知的福清革命历史纪念碑。
福清革命历史纪念碑

福清革命历史纪念碑位于城区西郊,1999年奠基。背面有福清市委、市政府题写的碑文。该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为解放福清英勇牺牲的先烈,以及革命先辈们而设立的。
这些红色景点,你都去过了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一都罗汉里,它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