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丸女士 发表于 2018-9-23 13:46:25

古镇渔溪历史探究

巍巍大帽山,使渔溪人民感到骄傲。
清清万安溪,令虞阳儿女引以自豪。
古镇渔溪,旧称“乌屿”。据传,郎官村为古镇遗址,这里有乌屿山、乌屿桥、乌屿街……早有先民,刀耕火种,数千年过去,这些地名,还一直沿用至今。
斗转星移,沦海桑田,先民的开荒造田,辛勤耕耘,长期劳作,繁衍生息。两汉、南北朝时期,古镇渔溪,依山面海,风景秀丽,气候暖和,雨水充沛。这里物产丰富,交通便捷,文人墨客、帝王将相,对渔溪情有独钟。
南朝时期,金紫光禄大夫、文才著称的江淹,游黄檗,观龙泉,写下《游黄檗山》,千古流传。
唐宣宗皇帝,游山观瀑,夜宿黄檗寺,与黄檗禅师希运,一唱一和,留下“瀑布联句”,并有《夜宿黄檗寺》诗篇。
唐宰相悲休,亦有《赠黄檗僧希运》诗句,宋理学家朱熹、大学士蔡襄、著名诗人刘克庄、大明内阁首辅叶向高等,我国历史名流,都曾在渔溪黄檗山万福寺,留有诗篇题刻。
有文字记载,渔溪为万安乡万安里,是福、兴、泉、漳交通要冲。699年,福清置县时,析长乐县南8乡,以万安乡为名,置万安县,泉州府(后改名福州府),意欲设县治于万安乡万安里,足见当时渔溪在福清,有着举足轻重之分量。
古镇渔溪,地灵人杰,唐、五代时期,有福建第一位女词人——万安娘娘陈金凤;五代后梁时期,有王审知部将虞雄,在万安溪建坝引水,发展生产,后战死溪滩,人民改称万安溪为虞溪,虞溪,虞溪,久而久之,误为渔溪,渔溪镇因此得名;南宋150余年,苏田村曾有林昌言、林希逸等,七位高中进士;明朝以前,福清二十位郡学乡贤,上郑村有郑廷楫等,独占五位;明清时期,黄檗山万福寺隐元禅师,应日本国长崎兴福寺逸然性融和檀越,再三邀请,于1654年5月,东渡日本,为传播中华文化,为加强中日人民友好,做出贡献;清朝时期,苏田村三进士,乾隆十七年(1752年)林建鼎,殿试第一甲第二名武榜眼,钦点御前侍卫官;民国时期,有抗日将领林启东等。
中共渔溪特别支部的建立,前亭村平民小学的创办,东际、溪尾洋地下党的发动群众,九龙游击队的神出鬼没,古镇渔溪,在旧社会的黑暗中,东方曙光灿灿,大地春意浓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镇渔溪历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