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家粿爷爷 发表于 2018-9-23 13:28:43

“挂脰”,你不知道的新厝镇民间习俗


新厝镇挂脰习俗.--郭成辉摄“挂脰”(挂老)习俗,广泛流行于侨乡新厝镇农村。这一传统习俗的传承,恰好印证了作为福清南大门的新厝镇,其拥有的民风民俗属于莆(田)仙(游)接壤的地缘文化。

“挂脰”习俗,是指亲朋好友在节庆期间携幼儿(幼童)走亲戚时,主人对首次见面的幼儿馈赠红包的一种行为。一则祝福幼儿健康成长,二则昭示双方生活红红火火。红包内的数额,过去是20元,现在可以100元,或者200元,一般取“双”数为佳。“挂脰”取双数的寓意是,祝愿该幼儿能长命百岁,日后能“成双成对”、“比翼双飞”。倘若是单数,则视为不吉利,一般不会出现30元或者70元这种状况。

脰,查康熙字典,解释为颈也。而脰字,在莆(田)仙(游)方言中谐音“老”。所以,这是一种挂在脖子上祝福新生儿的健康长寿的习俗。据新厝镇民俗专家郭说发介绍,古时候,凡是亲朋好友的幼童首次登门作“人客”,主人都得用红色的袋子装上铜钱或银圆,挂在幼童脖子上作为见面礼,寓意“挂脰挂脰,吃到老老。”后来,由于这一习俗的寓意深远,在农村中就渐渐演变成为亲朋好友的小孩子要出远门升学、入伍、经商、出国等等,至亲者都会在私下里发红包行“挂脰”之礼,以示祝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挂脰”,你不知道的新厝镇民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