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滑粉表哥 发表于 2018-9-23 13:28:19

石竹山接春2月3日盛大举行


2月3日-4日,中国道教名山——石竹山将举行隆重的“接春”活动。届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善信将参加此次活动。其中,3日,举行盛大的游街活动。4日凌晨4时,“接春”仪式正式开始!
“接春”是传统岁时风俗。立春是一年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每年立春这天,普天同庆,接春的各种仪式比欢度新春佳节还要隆重。而“梦文化”又是中华文明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独特的意义。石竹山“梦文化”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石竹山“梦文化”由祈梦、接春(即迎接春神、春王)、九仙信仰等组成。这一系列神秘而意蕴深远的传统活动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接春”习俗。一年一度民众自发的“接春”活动,使得石竹山梦文化浸润着深刻的内涵,广泛影响着八闽大地及境外的华人华侨。

据记载,中国的“接春”活动始于相传“三皇”之一的神农时代。那时,神农氏在指导人们农耕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年天气变化的规律后,便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春”即“蠢”,蕴含春天万物勃发、蠢蠢欲动之意。周代,周公又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因为“立春”是四时之始,所以被古人认为是最重要的节日。《礼记·月令》载:“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及‘接春’)于郊。”此后,由于“接春”规模逐渐扩大,其影响也从官府传到了民间。

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分享到春意、春情、春暖传递给大地子民的信息,全国许多地方都举行各种“接春”活动,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福清也不例外。但石竹山的“接春”活动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及礼数。

石竹山的“接春”活动由“追春”、“燔柴迎春”、“禳太岁道场”等组成,每项内容颇有深意——追春:就是信众跟随道长,环绕道院,去追随春天的脚步。人们希望借以追到希望和梦想。

燔柴迎春:因“柴”与“财”谐音,所以在开春之始点燃薪材,预示熊熊火焰带来一年事业的红红火火。随后,人们往往要带两爿“燔柴”回家,一爿投入鼎炉之下,一爿珍藏起来,分别表示迎来了财运、留下了财富。

装接春金斗:当天,在石竹山的石栏杆上排满了木制的“斗仔”,内盛稻谷、剪刀、尺子、镜子、果子、青枝、红烛等物品,寓意一年五谷丰登、衣食无忧。斗沿扎一圈青竹或榕枝,表示人丁枝繁叶茂。青竹或榕枝上若放置红联(俗称“春纸”),则代表大吉大利。人们把春接回家后,将斗仔供于中案,以便平时膜拜;将春纸贴在门上,预示吉利到家。

禳太岁道场:本命年或大小3岁、6岁者对当年的运程极为重要,故要在元辰殿拜太岁,以祈求神明保佑。
长期以来,石竹山吸引众多游客观光或祈梦,尤其成为广大福清籍海外游子慰藉乡思、梦圆故土的神往之地。

2008年10月,以“梦境仙山、同享和谐”为主题的第一届石竹山梦文化节举行,首开两岸道教文化交流研讨之先河。
2010年1月1日,以“共谒九仙、梦圆两岸”为主题的第二届石竹山梦文化节举行,这是全国规模最大、群众参与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梦文化盛会。两岸道教信众共同见证九仙分炉到台湾的盛况。

2012年2月4日,以“迎春纳福,梦圆两岸”为主题的第三届石竹山梦文化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一万多名民众参加。
2014年6月8日,以“中华九仙,福佑两岸”为主题的第四届石竹山梦文化节举行,吸引了海峡两岸四地数万人参与,再一次拓宽了两岸民间交往文化交流之广度,促进两岸文化共同发展。

2017年1月28日,以“圆梦石竹,道达和谐”为主题的第五届石竹山梦文化举行,来自两岸四地近千人参加了开幕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竹山接春2月3日盛大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