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粿哥哥 发表于 2018-9-23 13:26:42

福清闽剧:一朵璀璨的文化之花

一说起闽剧,可能许多的90后、00后会觉得陌生,这也难怪,毕竟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各种综艺节目、电视剧、“长腿欧巴”等影视元素冲击着我们的视野,闽剧越来越淡出当代人的视线。记得前几年在电视中还能看到不少的戏曲表演,而如今却是越来越少,但不可否认的是闽剧也是我们福清一朵璀璨的文化之花,它也曾经怒放过。
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过节等重大节庆,村子中的老人会便会聚集一些戏班前来表演,这可是村中的一件乐事!表演前的会场便挤满了男女老少,表演的当天更是火爆......


做戏班,
日夜爬深山,
吃米汤,
配薯干;
锣鼓咚咚助威风,
黄袍加身做大官。
走下台,
乞食般。
这是一首在一九八八年福清县融城镇里广为流传的一首歌谣,在简短的几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闽剧表演者台上台下的巨大反差,那么闽剧真如歌谣中所唱的“走下台,乞食般”那样吗?


闽剧发展史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民国30年福清沦陷,许多戏班散伙,演员流落四方,讲评话、行乞,甚至卖儿度日。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举国欢腾,侨汇源源不绝,福清建立许多民间专业戏班。比较突出的有港头、西门、小桥、梧屿、亚渠等10多个剧团;许多村镇也办起业余戏班,有红旗、渔光剧团,龙田、高山和海口等镇剧团。


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以渔溪一个戏班为基础,吸收一些闲散艺人,成立福清城关业余剧团,全县有2个业余剧团。1951年9月,以赵时昌等几位演员为主组织福清县和平闽剧团,属民间职业剧团的性质,经费自理。随后,着名闽剧演员余红惠、林翠惠、何赛卿等加入剧团。至1952年9月,剧团演员增至48人,阵容齐整。全县业余剧团发展到15个。1959年改县歌舞团(1958年底成立)为福清和平闽剧二团(1962年撤销)。业余剧团猛增到68个。1960年县和平闽剧团改称地方国营福清县闽剧团。1963年又成立福清闽剧三团。1965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全体演职员分期分批下里美果林场劳动锻炼。


1970年闽剧团撤销,部分演员分配到工厂企业就业,部分演员回原籍,留下13名并另招部分学员成立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1974年有演职员17名。1977年3月,宣传队改为福清县闽剧团。1978年7月,创办闽剧艺校,培养学员40名。1982年,以艺校学员为基础,成立福清县闽剧二团。两个闽剧团共有演职员130人。1985年,经过调整合并,成为一个演出队57人,一个副业队34人。1986年,取消副业队,恢复闽剧团,演职员60人。1988年,有14个业余闽剧团,从艺人员800多人。


现今闽剧已被列入福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山水园林是天然和谐的。闽剧成了福清古典园林中很好的点缀与背景音乐,也逐渐成为了福清园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闽剧的悠扬伴奏声乐,和着莺啼燕啭的唱腔,正适合福清古典园林那深深庭院的优雅情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闽剧:一朵璀璨的文化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