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君 发表于 2018-9-23 13:26:17

福清“五日节”又到了,这些事情赶紧做起来~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为“始”之意,也是“初”之意;五月为午月,所以并称五日为午日。因此,五月初五称为“端午”。端午为什么要做节,一般都认为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其实端午节早在屈原出世前的春秋时代就有了,那时端午这一天被视为“恶日”,这与夏季各类疾病瘟疫孽生为灾有关。后来把端午节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是爱国主义作为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渗透在传统节俗文化中的必然,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也是端午节沿袭至今的主要原因。
端午节,福清民间称“五日节”。因为福清做端午节从初一就开始了,至初五后才结束,而且日日有节事活动,所以叫五日节。这五日的节事活动分别是-----


初一当门葱。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把艾草和菖蒲用红线扎好钉在门的两旁,艾草和菖蒲称为“门葱”。这个习俗自古就有,但不是钉在门的两旁,而是悬挂在门额上。到了唐代,才以艾草象征虎,以菖蒲象征剑,钉在门户的两旁,把守着门户,不让鬼怪侵入。因为农历五月以后,天气渐热,蚊蝇多起来,容易传染疾病。那时候的人们以为是鬼怪作祟,便用艾草和菖蒲拒之。客观上,艾草和菖蒲都是多年生药用植物,艾草叶子有香气,可入药,内服可作止血剂,又供灸法上用。艾草晒干燃烧冒出的烟可驱蚊蝇。菖蒲生长在水边,根茎淡红色,叶子形状像剑。根茎可做香料,中医用作健胃剂,外用可治牙痛、齿龈出血等。
注:福清方言里把用锤子敲碎东西或把东西钉到壁上叫作“当”。


初二起家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做起家粿。“起家尨”即起家粿膨胀起来了,粿炊熟了。起家粿是米粿,糯米发透后磨成浆,用白棉布袋装着压干,加入酵母发酵后,做成圆饼状,垫着粿叶蒸熟。因为粿蒸熟后会膨胀起来,所以命名为“起家粿”,寓意发家致富。因为有这个美好的寓意,所以不单是端午节做起家粿,其他重大传统节日都做起家粿。龙高地区多用小麦为原料做起家粿,有的还掺入些许番薯,香甜可口。现在,起家粿已成为福清著名早点之一。
注:尨(méng),蓬松。这里为动词:膨胀。


初三煎面饼。面饼与春饼有点相似,但面饼比春饼大很多,也不是用白面煎成,而是用粗面,即小麦浸在水里发后,磨成浆,在大铁锅里煎成。面饼的吃法跟春饼一样,卷上炒或煮熟的豆芽、韭菜、蛏肉等食用。龙高地区直接把馅料调在面粉里摊成薄饼,也叫煎面饼。为什么端午节要煎面饼呢? 一是这个时候小麦已经收成,提供了煎面饼的原料;二是福清方言的“面”与“绵”谐音,有“福寿绵长”的美好祝福在里面。


初四曝午时。这天主要有两件事,一是把家里衣服、棉被、竹木家具等拿出来曝晒,去霉杀虫;二是喷雄黄酒,把雄黄粉溶在烧酒里,喷洒在房前屋后边边角角,起消毒作用,还可以防止蛇、蜈蚣跑进屋里伤人;把雄黄酒涂抹在小孩鼻子底下和肚脐处以解毒去邪;有的人还将一小块雄黄投到水缸里消毒;有的腌制一小块雄黄肥肉,长久不腐,每当大人小孩的皮肤被蚊虫叮咬起包,用雄黄肉涂抹,便可止痒消肿。
过去,小孩还要挂香袋。香袋是用五色线编成小网袋,也有的用碎布头缝制成桃形并绣花,内装樟脑丸。有的地方除了香袋外,还用菖蒲艾草煮蛋,煮熟的蛋用五色线勾成的网袋装着,一起挂在小孩的胸前。还有一些地方在小女孩手腕套五色线做成的手镯。因为五色线代表阳光,阳光照的地方自然一切妖魔鬼怪不敢靠近,借此避邪祛病,待到七月初七日扔到屋顶给喜鹊衔去乞巧。


初五龙船搬出来。福清人称“龙舟”为“龙船”,也不叫“划龙船”,而叫“扒龙船”。这一天沿海各村举行扒龙船活动。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确系为了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楚国被秦国占领,楚国大诗人屈原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以死来表达他的爱国爱民之情。沿江的民众听到这个消息,纷纷划着大大小小的船只,争先恐后赶往搭救屈原。他们沿江而下,追出几百里,到了洞庭湖,还是没有找到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形成了每年一度纪念屈原的竞渡风俗。到了唐代,有人制造了专门用来竞渡的瘦且长的舟,舟头装龙头,舟尾装龙尾,称为龙舟。“竞渡”也成了“赛龙舟或龙舟赛”专门词汇。
福清扒龙船的习俗已经久违了,因为河道淤积、围垦造田等原因,丧失了扒龙船的自然条件。但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的端午节,在东张水库举行的国际龙舟锦标赛,有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福建、广东、上海等共12支代表队参赛,其中一支就是我们福清队。久违了的划龙舟活动在福清举办国际龙舟赛,一时成为佳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五日节”又到了,这些事情赶紧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