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丸女士 发表于 2018-9-23 11:51:23

闽商林文镜与福清的六个“中国第一”

2010年12月26日是福清撤县建市二十周年的喜日子,福清人饮水思源,感谢二十三年前回到家乡与他们并肩战斗,为撤县建市立下不朽功勋的林文镜先生。当我们将家乡人的谢意转达给这位82岁却依旧豪情不减的一代侨领时,他却淡淡地笑了,他说:“我是家乡的儿子,儿子为母亲做什么事都是应当的。”
当我们向他多说了几句谢谢时,他却说:“我也要感谢很多人,我要感谢邓小平,是他的改革开放政策让我有了报效家乡的机会;我要感谢历届福清市委、市政府,是他们敢于解放思想,突破禁区,坚定地信任华侨,让我有了报效家乡的平台;我也要感谢林绍良先生,1987年他委托我组织南洋工商考察团,作为团长的我率团回乡,正是这一次故乡之行让我找到了帮助家乡脱贫致富的方法。”
在1987年之前,华侨多以捐款捐物的形式帮助家乡,而中国华侨帮助家乡功能的转变就发生在1987年,发生在福清。
在那一次故乡之行即将结束时,林文镜在福清县干部大会上发言,他说:“输血富不了家乡,我要变输血为造血,送家乡一部造血机器。”
很快,人们就知道什么是造血机器。


融侨工业小区:
中国第一个华侨成片开发区
1987年,福清县属于全省穷县之一,位列全省64个县中的第58位。福清缺淡水,地贫,风大,靠农业致富难度大,而工业招商又因为基础设施薄弱而举步维艰。
在1987年故乡之行中,林文镜萌生了在家乡创办工业小区的思路,他的想法也得到林绍良先生的肯定与支持,于是就向福清县政府提出由他们直接投资,成片开发工业小区,筹办企业。这一建议得到福清县、福州市和福建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从那一天开始,林文镜将帮助家乡脱贫致富当作自己这一辈子最神圣的事业,他将南洋事业交给他人打理,置海外众多个人发财机会于不顾,毅然回到家乡,与乡亲们一起艰苦奋斗。
1987年融侨工业小区规划动建,规范面积仅有位于福清宏路上郑的1平方公里 。第一个侨资投资企业——冠源轻工制品有限公司于当年落地,由此拉开了工业小区的建设序幕。同年,日后成长为汽车玻璃制造业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福耀玻璃,也入驻融侨工业小区。
后来,华侨史专家将融侨工业小区的建成,当作中国充分华侨力量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华侨对家乡的贡献,开始从输血功能转变为造血功能,从捐赠钱物发展为直接参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国第一个以“侨”命名开发区
1992年,原来只有1平方公里的融侨工业小区已盛不下涌来的企业,经国务院批准,融侨工业小区升格为国家级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扩展到10平方公里,成为中国第一个以“侨”命名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速,现已扩展到近50平方公里。
我们找到了林文镜先生在那个时期留下的照片,鲜少看到西装革履的他,照片上的林文镜多头戴福清斗笠脚穿满是泥浆的大雨靴,背景不是闽江调水工程隧道前,就是融侨开发区正在建设的厂房工地上,或是农地里。我们无法计算林文镜先生为了家乡放弃了多少个人成为世界级巨富的机会:当年还是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曾经拿出浦东的1平方公里土地,请林文镜来主持开发建设;朱镕基担任副总理时,知林文镜是有名的“水泥大王”,愿意以订单的形式支持林文镜在长江边建一座现代化大型水泥厂……但林文镜一次次拒绝了,他说:“我到上海到长江是锦上添花,而在家乡是雪中送炭。”为此,朱镕基曾送给他个外号“福清主义者”。吴仪在副总理任上曾专门来福清考察,她在听说了许多关于林文镜建设家乡的故事后,笑着对林文镜说:“你这个福清主义者名不虚传!”
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飞速发展,没有辜负“福清主义者”的赤子之心,已迈入全国十大开发区之例。


洪宽工业村:
中国第一个侨办台湾工业集中区
林文镜出生在福清市阳下镇溪头村,7岁时离乡赴南洋与父亲团聚。
虽然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林文镜捐资创办了溪头村第一个村办企业,并捐出巨资设立了家乡发展基金,基金每年收入的40%用于提升乡亲生活水平。但是,当1987年游子再次回乡时,这里还没有脱去“福建最后一个血吸虫村”的帽子,一年数涝,地贫粮少,百姓尚未脱贫。
无工不富。1990年,林文镜独资创办了洪宽工业村。他在捐巨资完成投资硬环境建设后,利用自己在台湾的深厚人脉关系,引进了一批又一批台商。这是全国第一个侨办台湾工业集中区,自创办以来,不但保证了村里青壮剩余劳动力得以在企业,而且还依托着的企业带来的新增人口,发展第三产业,使农民收入逐年提高;更重要的是,随着工业区的不但创大,工业反哺农业,农民生活的舒适度、便利度、时尚度不断提升。


经过20年的努力,洪宽工业村已从原来的溪头村不断拓展,发展成为以原阳下镇溪头村为中心,辐射周边12个行政村,规划面积16?9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0平方公里,分为综合工业园、台湾机电园、铝产业园三个园区,现为省级工业区,是国家级融侨开发区的骨干园区。其中,台湾机电园,是福建省承接台湾机电行业转移的主要集聚地。
海峡农业试验场:
大陆第一个台湾农业试验场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林文镜先生考虑到村里有不少中老年农民进工厂做工困难,也考虑到洪宽村地贫农业产量低,于是,萌生了引进台湾高优农业造福家乡的想法,并很快付诸行动,创办了海峡农业试验场,聘请台湾“葡萄大王”庄炳耀来主持,开始在福清大规模引进台湾高优果树,试种成果后,向全福清市推广。这是大陆第一个研究、试种、推广台湾农业的机构。
海峡农业试验场,后来发展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为融台农业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2005年,福建有关部门决定在这一园区的基础上,创办了台湾农民创业园。如今,洪宽村内的台湾农民创业园一期项目已建成,占地900亩,由洪宽山庄、第一农场、松涛园三个果园组成,现已种植台湾名优果树4万棵,引入新品种48个。第二期项目也已启动,洪宽村再投1400万美元,引进台湾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除进一步增加台湾名优水果、树木培育的品种范围和数量外,还配套建设海峡农业观光酒店、海峡农业培训、交流综合服务中心,使台湾农民创业园更加立体化。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洪宽台湾农民创业园与两岸农业科研机构联合,每年在洪宽村举行一次两岸农业合作高峰论坛。洪宽工业村还每年拿出科研经费,进行引进台湾高优果树专项科研攻关和大陆农民种植台湾高优果树技术培训班,目标是将洪宽台湾农民创业园,打造成两岸农业科技孵化平台、两岸农民感情交流平台和吸纳台湾农业外移基地、台湾农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交流培训基地。
下垄码头、元洪码头、江阴港:
中国大陆第一批“侨”字号港
一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拥有漫长海岸线的福清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港口,随着融侨工业小区的创立,没有港口成为制约福清市经济发展的瓶颈,急需建码头。而当时福清市政府一缺建设资金二缺运营人才,但当时政策又不允许侨商独资建设。福清市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政策禁区,林文镜和他海外伙伴一起出资建成福清历史上第一座海港——下垄码头。
在这之后,林文镜先生又与多年合作伙伴出资兴建了元洪国际码头,此码头现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江阴港,位于福清市江阴半岛,具备世界上少有的大港资源:拥有可建百个以上5万吨至30万吨深水码头的岸线资源;且前有600平方公里、有避风条天的天然港池,后有500平方公里的腹地;同时还拥有两条终年不淤不冻的黄金水道,距离被称为“海上高速公路”的国际航道仅有咫尺之遥。


1999年,福清市政府、福州市港务局、林文镜三方以股份制形式达成共同开发江阴港的合作协议。为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林文镜将名下所持股份的81.6%无条件转让给当时拥有集装箱年吞吐量世界第一业绩的新加坡港务集团,并与新加坡港务集团、福州港务集团、福清市港口开发建设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福州江阴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曾有人问他为何要做出个人牺牲,林文镜说:“因为这样更有利于我的家乡发展。”回乡二十二年,林文镜早已习惯以家乡的最高利益作为自己抉择的标准。什么是大写的中国人,林文镜给我们做出注解。
如今,江阴港已建、在建和即将投建的码头已达17个,已开通全球四大洲各大港口二十多条国际航线、远洋干线和多条内贸支线,世界航运业十强中的马士基、地中海航运等七大船舶和货柜企业入驻江阴港区,江阴集装箱码头吞吐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进入全国十大集装箱港口之列。
冠捷电子:
世界最大显示器生产基地


冠捷电子,是林文镜与其台湾好友联合于1990年12月注册成立,并于1992年正式投入生产的。20年来,冠捷电子发展迅速,始终领跑显示器技术,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显示器研发和制造基地。2005年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成立国家(福清)显示器产业园,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一家显示器整机产业园。2010年,冠捷显示器产业园荣获首批全国62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是新时期国家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14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实施载体和战略性功能区之一,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承载区域。
更为可喜的是,福清市形成以冠捷、捷联为龙头,由60多家企业构成的显示器产业链,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66%,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主力。福清市由此发展成为我国显示器整机生产最具规模、布局最集中、产业链最完整、企业生产和研发能力最强和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显示器生产基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闽商林文镜与福清的六个“中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