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丸女士 发表于 2018-9-23 13:24:13

白喜事”习俗

福清把婚娶当作红喜事,其婚俗除了其他地区相同外,有自己的特色,突出表现在轻快活泼的拦花轿,热闹非凡的关房门,谦谦礼让的避冲和亲情绵绵的请三日这四种富有物色的风俗上。
   新郎到新娘家去迎亲,福清叫做"邀新人","邀新人"要早动身,表示新郎对新人爱得真,盼得切。新人不能早早跟着新郎上婆家,应当要缠缠绵绵,欲走不能,欲别难舍,表示对娘家父母兄弟姐妹依依难舍情深意切,显示自己的矜持。新郎邀了新人回来,路上要有人用条椅等拦住去路,新郎新娘不得生气。旧社会新娘坐花轿,有乐队伴奏,遇到拦花轿的,新郎要欢欢喜喜向拦轿人发瓜子糖果。现在不坐轿改坐车,遇到有人拦路,新郎新娘要唱歌给拦路人听,或向拦路人分发得烟糖果,无论过去和现在,都只有拦路人满意了才通过。一路上拦路人越多,越说明新娘子才貌出众,才有这么多人想一睹芳容,新郎就越光彩。
   新郎把新娘邀到自家门口,先放鞭炮,通告婆家其他女眷,让他们先回避一下,此时应由喜娘或新旅邻里中福贵双全的年长妇女扶新娘进门。婆家女眷回避,叫做"避冲",要等新娘进大厅后才能见面。"避冲"是婆家女眷谦让的表现,这样互相谦让,日后姑嫂妯娌间更加和睦融洽。
   在新娘未到达婆家前,男方需挑选一个聪明伶俐的男孩在门口守候,待迎新队伍一回来,就从嫁妆中挑出新马桶,提到新房里,与预先在里头的女孩子一起关了房门。新郎新娘进了大厅后,先拜过天地,再拜了公婆,最后夫妻对拜,这叫拜堂。拜过堂后由喜娘引导,新郎在前,新娘在后,一起进新房。这时新郎要拍房门,喜娘要唱《拍门歌》,以增加喜庆气氛。拍房门的新郎要与关新人房的男女孩子讨价还价,讨价还价时间越长,表现新郎新娘越有耐性,日后的幸福日子就越长。最后新郎答应了关门孩子的要求,小孩才打开房门,让新郎新娘进了洞房。
   新娘的新马桶里有不少礼品,这些礼品是给提马桶男孩的酬劳。
   新娘出嫁的第三天,娘家就派小舅子(无小舅子可由同辈亲友中挑一男孩)到姐夫家请姐夫姐姐一起回娘家,这叫请三日。福清现在不是第三日才请回来,而是第二日就请回。这天是请女婿的日子,女方家必须设宴款待女婿女儿。席前先上蛋酒,要求新女婿用汤匙切开煮熟的鸡蛋方可开宴。家宴多在下午或晚上进行,陪伴的多是女方亲眷,席间由家长向女婿逐一介绍见面,并告诉称谓。按旧俗,请三日后,新郎回家,新娘留住娘家住一个月,所以旧称归宁。现在改成当日或隔日与新郎一起回来。
   除了婚嫁外,添丁祝寿也是红喜事。生男育女是人生一桩大事,人们都很认真对待。女人分娩坐月子,福清称"做月里",这段时间外人不得进入产妇房间,俗称"禁冲",其作用是防止外人带来杂菌,引起产后感染。
   产后14日,福清有报喜的风俗,由产妇家向新友分红蛋或糖果,新友收到红蛋后,就要准备鸡、肉、蛋、面等礼品,送给产妇补身体,叫做工"送安"。满月时,娘家要送童衣、童帽和摇篮等礼品给新诞生的孩子。其他新友也要送礼物给小孩,表示祝贺。依旧俗,添丁要设宴款待来贺喜的亲友,叫"办满月酒"。宴后,添丁喜家要给亲友回赠红蛋,表示大家同喜。
   祝寿的风俗与全国其他地区大同小异。福清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女儿要给上了寿(即上了五十岁)的父母做寿诞。凡已出嫁的女儿每年要给上了寿的父母做生日,生日这天女儿要回娘家,给过生日的父母送猪脚蛋面和衣物。福清有男做九、女做十的风俗,逢十的寿诞特别隆重。寿诞前,凡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做寿礼饼,分发给娘家的亲戚朋友。亲友们接到礼饼后就要备红包烛炮面,在祝寿那天前去贺寿。女婿、孙女婿要给岳父母送寿桃。
   福清民间还把丧事称作"白喜事",这是对婚庆寿诞而言。福清人上了寿的老人有"立奇喜寿"的习俗,喜寿就是预制棺木。据说这种习俗来自民间传说。相传明万历年间福清海口镇林有才七岁就 寿,有人以此亵渎他,他立即口占一诗"海口林有才,七岁立奇棺材,阎王欲传我,九十方可来。"后来林有才果然享高寿。从此子女见父母上寿后,就仿效林有才立奇寿板,祈求其父母像林有才一样,立奇寿后再活上八九十年,这么一为,立奇寿自然成了一桩喜事,已出嫁的女儿当然要备蛋面来祝贺。
   上寿的老人在弥留之际要从卧室移至祖厅上,俗称"出厅"。新属必须日夜守护在旁。在异乡外地的亲人也尽可以赶回来与之见面,聆听遗言。若在外逝世,或未上寿而逝,均不能"出厅",只能在屋外搭棚放置遗体。老人临终前,新属要为之梳头、更衣、穿鞋、戴帽。死者穿戴衣服鞋帽,称之寿衣寿鞋寿帽,都由已出嫁的女儿缝制。衣穿单不穿双,忌穿毛类。入殓时,长子抱头,女、媳孙分抱腰、膝、脚。入殓后子女须绕棺哭泣,然后男先女后,执烛绕棺,先左绕三圈,再右绕三圈,俗称"环棺",事实上这是遗体告别仪式。绕棺后即盖上棺材盖。入殓后,丧家即把死者生前睡过的草席等日用品放在路边焚烧。
   出殡在福清民间是件大事,多在中午举行。出殡前,家人亲属集中灵堂哭祭,子女儿孙按习俗规矩披麻戴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喜事”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