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羊叔叔 发表于 2018-9-23 13:24:00

福清“做牙”

福清人把石竹山九仙君尊为地方的保护神,所以石竹山上供奉的土地神也就倍受重视与尊崇。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都有不少的商家和在外做生意的人,专程赶到石竹山,祭拜供奉这位福清的“总土地”,祈求一年吉利丰收。
    按传统风习,农历二月初二做“头牙”,以与去年十二月十六的“尾牙”相对应,一头一尾,均称“做牙”。
    做牙之俗,由来已久,据《辞海》的“牙祭”条云,源自古代官衙朔、望祭祀,第二天供事人员分吃祭祀的肉,叫做“衙祭肉”,“衙”与“牙”同音,现代汉语还有“打牙祭”一词,意即能吃到肉等美味的意思。故而“做牙”,亦即“祭衙”之谐音。以上记述,说明“衙祭”之俗,乃首先由官府进行,尔后流传民间,广泛在商业界流行。
    福清传统民俗,“做牙”一般在工商界、渔民及航运界进行,遵循古人官府的衙祭而略有变化,古代官衙朔(初一)望(十五)祭祀,民间则在第二天,既朔(初二)望(十六)“做牙”。工商业者为了业务发达,生意兴旺,每月的初二、十六均以果合香楮孝敬,渔民和航运者,也要“做牙”,以保庇其出航顺利,大发利市。
    “做牙”之俗,农家只做头、尾两个“牙”,其余从简从略,并无定例,而工商企业界及渔、船民则月月照做,不敢或缺。这表明“做牙”之俗,乃海洋工商文化在民俗方面的表现。
    早春二月,大地回春。农历二月初二乃古代的“中和节”,亦称“春龙节”,今已鲜为人知,但“二月二,龙抬头”的时令谚语却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广大农村重要的传统节日。此时,春节刚过,田间农事活动即将展开,故“二月二”又称“春农节”、“农头节”。农谚曰:“二月二,农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依据气候规律,“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
    据说,龙头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的黄帝、唐尧、夏禹等纷纷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这一习俗还被发扬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举行盛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以后,“二月二”便定名为“农头节”。
    “龙抬头”一说,最早见于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龙抬头,蒸元旦,祭馀饼,熏床炕……”
    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传说故事很多,相传,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玉帝大怒,遂令龙王三年不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遂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激龙王降雨之恩,天天对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帝,于二月二将龙王释放,于是龙王又抬起头来耕云播雨,滋润禾苗,造福农人。
    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正如农谚所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做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