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发表于 2019-4-16 09:57:24

福清县金融志:第四章农村金融/第一节 农村金融的发展和...

第四章 农村金融第一节 农村金融的发展和作用
福清是个农业县。农村金融业务是整个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及上级银行的领导下,我县农村金融事业虽然经过曲折历程,但还是不断地发展,充分发挥了农村信贷等杠杆作用,为农村经济的繁荣作出贡献。
(一)农村金融的建立( 1949—1956年)
人民政权建立后,从水深火热中解脱出来的贫苦农民,当了主人,有了土地,进发出了发展生产的巨大热情。但开始时缺乏农具、耕牛、肥料和种子,还有相当多的人缺口粮,人民政府一方面通过社会救济,一方面通过国家银行的信贷和开展信用互助合作运动,来帮助翻身农民克服生活困难,发展生产,推销农副产品,提高生活,提高生产力,并充分利用信贷作用把农村各种生产结合起来。人民银行一成立,就建立农村工作队,随即设立农金股,负责农村金融工作。农村金融即农村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的总称。它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在农村领域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经济范畴。建国初期的农村金融工作,以改变高利贷者、原地主采取高利贷形式剥削小生产者农民的现象,逐步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或农业银行为领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基础的统一的农村金融体系。一些农金员背着背包,步行到穷乡僻壤,同当地贫农协会一起,把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温暖送到农民身上。
(1)1950年在国民经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贷出大米10万斤,(普农)和水利款发大米11万多斤,花生14.5万斤。另外生活加工贷款1.203亿元(旧币)。
(2)随着国家银行系统全面地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改变金融活动停止在城关附近局限于季节性的农业贷款和简单的资金供应工作,把银行机构从县级再推下一级,在全县较大的集镇如海口、东张、高山、渔溪、桥尾五处设立营业所。并组织农村金融小组深入农村开展业务。
(3)在帮助农民组织起来,提高技术,发展生产的方针指导下,组织爱国丰产运动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强调贷款用于兴修小型水利。1950年发放农贷,修水闸59座,水渠33条,围堤堵口各一处,受益5854亩。1951年,支持修天宝陂水库。
(4)1952年后积极支持老解放区发展生产,解决困难。仅1952年1—10月就对云中洋、澄头,墩头,斗垣、东施、西华,七社、黎园共3586户13996人贷款104.56亿元(旧币)。
(5)1953年1月,试办农业互助合作社贷款70亿元(旧币),到期32亿元,收回28亿元。在1955年冬和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高潮中,银行开始发放贫农合作基金贷款,解除贫农加入合作社的困难。推动了全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总之,在我县农村金融的建立期间,不仅使建国后的农村金融业 能迅速得到建立和巩固,而且大大地发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间,建立我县经济新格局起了积极的作用。到1956年底,全县农业贷款累计发放83.9万元,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机械化和农民购买化肥、 农药、种子、农具,解决农民生活困难,及抗灾等资金需要;并用一 部分资金发展渔业、林业、茶业、促进农村出现欣欣向荣的气象。
附:福清县1950一1956年农业贷款发放情况(单位:万元)

(二)1957年至1965年第二、三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期
(1)1957年,银行农贷工作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增产节约运动, 帮助农业社勤俭办社,压缩基本建设和非生产性开支,主要帮助农业一 社解决生产费用开支,全县发放农业贷款233万元。
1957年在上年清理旧欠基础上,开始整建帐工作,并进行清理农业贷款呆帐工作。
(2)1958年全县银行体制下放,根据“两放三统一包”精神, 确定公社信贷管理实行“差额包干,一年两算、半年差额基本不变” 办法,公社财粮科由营业所:粮站、财政办事处合办。人员作为公社社员,资产转为公社使用。设立通宵银行。对需要多少,哪里需要和何时需要都及时供应。金年农贷指标597万元,6月底就突破59万元。 共贷炼铁厂28个,金额达53万元。
(3)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进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时 期,加强了信贷的计划管理。1962年国务院下达“银行六条"后,强调切实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发行,贯彻“社队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授为副”的原则,强调有借有还,确有物质、群众欢彰的准则。1962年开始清理1961年以前旧农贷工作。1964年又下放部分管理权限,以调动地方积极性。开始发放长期农业贷款,支授穷队投资。调整后,全县农业生产和国民收入分别增长9.5%和8.2%, 银行农金工作呈现欣欣向荣局面。1965年,以"政治、生产、群众” 三大观点为指导,提出“把银行办成一个革命化的银行而奋斗”口号。
(4)1963年11月为统一管理国家支授农业的资金,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银行总行成立。1965年农业银行又宣布撤销。本县于1965年9月合并入人民银行。
在第二,三个五年讨划期间,本县农村金融业务虽经曲折,但还是展的。
附:福清农业贷款1957—1965年统计(单位:万元)


(三) 1966年至1976年时期。
(1)”文革内乱”波及农村金融事业。把许多业务放在“横扫之列";把坚持信贷三原则诬为不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把收贷说成”逼债”;严重干忧破坏了银行日常工作。挤占挪用信贷资金公开化、合法化。贷款管理也改由各地革委会统筹安排。1970年下放信贷管理权限,实行”农村信贷包干、一年一定”的信贷管理办法。
(2)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银行工作开始转机。农金g工作,就是帮助社队贯彻执行。"以粮为钢,全面发展”的方针,进一步 发展农业学大寨圩群众运动,支持社队发展多种经营,办好社队企业,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农业上”纲要”。全县农金人员向社队宣传收贷政策,协助搞好收益分配工作,协商,制定还款计划。 ”批林批孔”银行农金工作再度受损。
(3)1975年银行工作再度转机。贯彻毛主席“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指示,再度强调加强信贷管理。农业生产贷款增多,贷款结构由生产费用为主转为生产设备为主,农贷支持发展了农业机械化,农田基本建设。1976年。反击右倾翻寨风,银行工作又陷混乱。
”文革十年"是农村信贷大萎缩阶段。十年才发放676万元,平 均每年发放67.6万元;而收贷也只收155.8万元,平均每年收回15.58 万元。其中1971年收贷609.5万元,虚收412.7万元是豁免旧货的冲转。
附:1966—1976年农业贷款统计表(单位:万元)


(四)农村金融伟六转折的十年(1978一1987年)
一九七七年十月,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歌县的农村金融工作开始了伟大转折。全县农村逐步采取联产 承包责任制,突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一大二公”的集体经营体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农村逐步开始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 济向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这一形势对农村金融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提出新的要求。
1980年,再次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福清县支行。根据“苏州会议”精神,清除"左”的指导思想影响,把支持农村发展商品经济作为农金工作的重点。农村信贷工作开始从主要支持社队集体生产转变为重 点支持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承包户,专业户、重点户发展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从主要支持农业生产转变为支持农、林、牧、副、渔、农、工、商、运输,服务业的全面发展;从主要在生产环节上支持生 产转变为支持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整个生产过程。福清县农业银 行及其所属基层单位,贯彻中共福清县委和县政府关于大念”山海经”的部署,根据本县“山、海、侨、特”的优势,对信贷投向作了调整,大力支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发山海资源,发展商品经济。 无论是从信贷对象、内容、结构和自身的制度建设方面,从农金工作的量和质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附:1977—1987年农业贷款统讨表(单位.万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县金融志:第四章农村金融/第一节 农村金融的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