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粿哥哥 发表于 2018-9-23 13:19:49

新厝镇的海族舞

由于我市新厝镇紧邻莆田,因此民俗文化大都打上莆仙文化的烙印。该镇大澳村的海族舞表演始于南宋时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市乡土文化的一朵奇葩。

大澳村现有1300多人。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长期以来,渔民为了自娱自乐,每逢节假日或农闲时分都会聚集在一起,模拟海洋生物的动作、习性开展民俗活动,海族舞就是其中的一种。目的是祈求出海平安、捕渔丰收!

海族舞的历史已无法考证。但源自两种说法:一是孙悟空前往龙宫借宝,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大战孙猴子;一是东海龙王欲强抢鲤鱼姑娘,惹怒众海怪一齐造反。

据传,南宋时,大澳村有一村民捕到一只大海豚,悲伤不止,村里的私塾先生闻讯后要求村民将海豚放生,说海豚是吉祥之物。可是太迟了,村民早已将海豚杀死。私塾先生要求村民将海豚皮送给他,村民答应了。私塾先生用稻草等东西填在海豚肚子里挂在墙上膜拜。有一天晚上,私塾先生听到墙上海豚皮发出呼叫声,赶忙叫儿子将其取下。他的孙子觉得好玩,举着海豚皮满屋子奔跑。其他渔民也模仿小孩舞起了海豚皮。久而久之,渔民们就用竹篾、麻木、颜料等制作各种鱼类,并自编“九鲤舞”,以庆祝每年的丰收。

海族舞的造型大多是鱼类,主要有鲈鱼、马鲛、黄瓜鱼、鳓鱼、春鲤、真鲷、鲳鱼、虎鱼、松鱼、鲑鱼、乌鱼、河豚,以及龙、鳌、虾、乌贼等20多种。因此,表演人数一般为30人。制作的材质多用竹篾、白绸布、棉纸,扎制外形后还要用彩笔勾画,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由于等级观念,这些鱼类制作时也是有规格限定的。龙可以扎制成2米多长,殿后的鳌鱼为1.5米,其余的鱼类均约1米。为了方便群众在晚间欣赏表演,古时候每只鱼类的内脏里均会安上蜡烛,以突出各种鱼的轮廓。现在科技发达了,鱼类的内脏都安上电灯,表演起来更具视觉冲击力。

海族舞的表演步伐达10多种,主要有蜈蚣爬、三财四箭、六耳、四朵花等。出场顺序一般是彩旗、双灯、龙珠、龙、鳌鱼、虾、乌贼等鱼类。断后的锣鼓器乐则在整个行进队伍表演时配上,乡土气息浓厚,气氛十分热烈。

海族舞表演时,渔民可根据鱼虾不同特征进行。如墨鱼放乌烟,鳓鱼使飞刀,鲳鱼舞大刀,牛尾鱼使铁鞭,鲍鱼棒大锯,花螺吹号头,蚌姑娘跳蚌舞等。这些按海族习性编排的舞蹈,虽显粗糙却具灵性。因为这是渔民们从长期讨海的观察和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所以表演起来渔民们会得心应手,同时也会牢牢地吸引住观众、特别是渔家弟子们的眼球。

海族舞随着时代的发展,表演形式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即兴表演,众多男女根据喜好,选择一海族造型套在身上,随音乐模仿海族姿态手舞足蹈,步伐不求正规,多采用戏曲台步或秧歌步,有的完全模仿海族即兴发挥。由于海族造型奇特、色彩鲜艳、千姿百态,加之表演者众多,气氛欢快热烈,深受群众喜爱。一种是带剧情的表演。表演时不但要有海族造型,还要有人物造型,而且发展到广义的水族了。通过人与水族的特有联系或特定环境,描述爱情、伦理、寓言故事。此种带剧情的表演,因为运用拟人手法,情节曲折生动又贴近生活,比即兴表演更具魅力。

海族舞在“文革”期间彻底消除。近年来,随着各种民俗活动的兴起,新厝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重新予以包装,使海族舞这个久远的习俗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厝镇的海族舞